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产权式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合作经营模式,自诞生之日起,就因其运作理念先进、参与主体多元、合作效益明显而受到广泛关注。与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相比,产权式农业参与各方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农户的参与程度更高、风险承担更少、收益更多元且更有保障。案例分析发现,产权式农业能够打破原有农业经营模式的低效率,更加有效地组合农村的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资源和企业的技术、经营管理等现代要素,迅速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区域农业产业化程度。当前的制度约束和土地资源供求紧张等是导致产权式农业出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产权关系导致的新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原有的农村产权关系的一些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文章全面剖析了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农村产权关系导致的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农村产权改革的必要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村土地纠纷急剧增多。有关此问题的解释,学界普遍存在着"特定纠纷类型—特定原因"的解释倾向,而缺少关于农村土地纠纷何以大规模爆发的宏观性、整体性理解,基于此,本文尝试提出"土地产权秩序转型"这一宏观解释框架。"土地产权秩序"意指一个社会中土地产权制度与其形塑下出现的稳态、有序的土地产权行为及其观念;一个社会中人们对于土地的理解主要存在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三重意义和价值维度,不同的土地产权属性对应着不同的土地产权秩序。当前我国农村正在经历着以政治产权属性为基础的土地产权秩序向以经济产权属性为基础的土地产权秩序的转型,这种转型带来了农村两种土地产权属性的并存与对垒,是当前农村土地纠纷大规模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产权主体制度上。集体所有权主体虚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退位、农民(农户)在集体产权关系中缺位和村民委员会越位是比较突出的表现。从法学和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考察,这些问题的出现源于中国自建国以来对农村产权制度的设计。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总体要求,对农村产权主体制度进行再设计,是解决问题最为直接和最为有效的方法。通过再设计,让集体所有权主体就位、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复位、让农民(农户)在产权关系中定位、让村民委员会在职能上归位,可以有效地扫除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和稳定农村社会的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术界有关乡村产权的国家建构论、社会推进论和要素配置市场论三种主要观点,难以在整体上解释近些年来的农村产权改革,而"产权改革的治理创新论",可以从产权与治理的关系入手,使阐释更趋合理。广东农村产权改革通过"界定资格""对接市场"和"优化监管",在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土地产权改革以及集体资产监管改革三方面推动建立社会性与市场化平衡的农村产权结构,从结构、能力和监督三个层面为重构乡村治理创新的经济基础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以山东省东平县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农村产权改革的具体现状及农村产权改革制度安排与社会联结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并将社会联结划分为利益联结与组织联结两个维度。研究发现:农村产权改革制度安排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产权制度基础,即农村产权改革的制度安排越合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产权制度基础就会越牢固;社会联结在农村产权改革的制度安排与乡村振兴二者的正向关系中起着中介调节作用,即农村产权改革的制度安排越合理,利益联结程度就越强,组织联结效度就越高,乡村振兴的基础就越稳。  相似文献   

7.
农民产权既是一种自然权利也是一种社会权利。产权保障不仅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是农民主体性发展的基石,更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实践中,土地产权不完整、自主经营权缺失、集体产权虚化等是农民产权保障缺失的主要方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二元结构导致产权歧视、产权制度设计的误区、农民产权组织的缺失等。保障农民产权,不仅要推进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也要设立农地持有产权;不仅要排除行政干预,而且应赋予农民房产产权;最后应完善村民自治,实行产权实现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8.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的现代化改革是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不可或缺的方面。农村集体产权的改革经验表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应当遵循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对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效能的规律、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规律、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规律。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应当坚持改革与法治相伴而生、同步推进,坚持以法治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在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中完善对集体产权改革的法治保障。从科学立法、法治政府和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法治监督、法治社会和全民守法等多个法治维度全面实现对农村集体产权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所有制问题 ,而所有制的核心问题是“个人产权”问题。只有承认个人产权 ,即使农民成为“实际所有者” ,才能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 ,使农民致富。为此 ,中国农村仍需深化改革 ,不断加大改革力度 ,清除阻碍农民致富的一切障碍。  相似文献   

10.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农民集体权益,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权利。近年来农村社区腐败不断侵蚀农民集体权益,与产权改革的目的呈现冲突。农村社区腐败治理问题需要放置于农村集体产权的改革与变迁中进行理解,特别是从基础性的产权治理入手来进行探究。当前,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因集体产权归属不清、责权不明和保护不严等,使得农村社区治理逐步陷入缺乏合理有效产权支撑的困境,突出表现为社区居民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社区“两委”与集体经济组织、社区利益分配与集体经济主体缺位之间的矛盾。下一步,伴随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积极推进,农民财产权的保护成为农村社区矛盾解决的重点,农村社区腐败治理的关键,就是要确保农民集体有效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重点从明晰产权主体、实施政经分离、完善赋权增能等三个方面着手,通过采取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监督机制、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运行机制、创新农村集体组织成员参与机制等,有效建构起预防和治理农村社区腐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农村,党在基层农村的执政体系中相对薄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宏伟目标,标志着党的农村农民政策的重要转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党的执政能力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实现党的基层执政能力的增强;通过党的基层执政能力的增强可以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物流体系构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促进新农村建设角度重新定义了农村物流概念,认为农村物流是指农村范围内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物流活动。论文阐明了城市物流体系、农村物流体系的关系,构建了包括农村配送系统和农村集货系统的农村物流体系,提出了建设农村物流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促进新农村建设角度重新定义了农村物流概念,认为农村物流是指农村范围内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物流活动。论文阐明了城市物流体系、农村物流体系的关系,构建了包括农村配送系统和农村集货系统的农村物流体系,提出了建设农村物流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协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目前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难题主要是城乡关系的统筹问题.因此,为了实现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采取多项措施进行城乡协调.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应处理好的十个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实践中,要注意处理好施予外力与增强内力的关系,当前重点与长远目标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与促进农民增收的关系,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关系,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关系,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关系,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与推进城乡体制综合改革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建设的关系,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等十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任务是培育新型农民。本文从新型农民和新农村的关系、新型农民的概念界定、造就培育新型农民的途径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存在着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由于经济结构上的二元性,形成了城市工业化与农村工业化同时并存的工业化特征;在西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政府要在尊重市场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在政策、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推动"二元工业化"走向"一元工业化",协调农村与城市的关系,协调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工业化关系,使西部经济经结构稳定地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质是要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村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能够与城市共同协调发展,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等值不同质的现代生活。以等值不同质为取向增进农民福祉,是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树立大资源观,以增量资源为杠杆激活存量资源,构建平等、互动、共福的新型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支柱。要促使乡风文明,必须提高农民的精神境界,培养农村良好的道德与信仰。为此,要重视普及和提高农村教育,改善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农民的思维方式和道德价值观念,充分发挥农村道德教育和道德监督职能,正确处理效率和社会公正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农村基础设施是“三农问题”的灵魂,农村基础设施定位与环境规划战略息息相关,随意性中国新农村设施带来直接和潜在的短期和长期损失,依据科学定位塑造环境规划,避免环境恶化,增强现代技术的集聚效益和自然历史的传承。文章对中国新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规划的内涵的界定,分析中国新农村环境规划与塑造农村基础设施的内在联系和两者的交互作用关系,提出选择适应的中国新农村基础设施需求进行环境规划理念创新的对策与建议,农村资源通过农村基础设施的环境规划的战略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利用,以期为中国新农村基础设施的环境规划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