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原则。这一分配原则的实行在人类社会分配史上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向社会领取的工资和奖金,是对劳动者在直接和间接生产过程中所提供的各种形式的劳动报酬。谁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愈多,质量愈高,他从社会分配中所获得的报酬就愈多。没有参加劳动的人就没有劳动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超额劳动获得超额奖赏,不劳动者(指有劳动能力而不参加社会劳动过程者)不得食,这是按劳分配所应包含的基本内容,是我们认识奖金的性质和正确使用奖金调动人们社会主义积极性的基本出发点,当然也是我们衡量和评价奖金发放是否合理的根本依据。这里,超额劳动对奖金的评定和发放尤其显得重要,超额劳动是发放奖金的前提和尺度,奖金是超额劳动的报酬。  相似文献   

2.
<正> 现阶段我国所有制多种形式的并存,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社会按照劳动者提供给社会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来分配消费品.非按劳动分配是指按非“劳”因素进行的分配,它包括按资分配(即按资产、资金或资本分配)、按经营成果分配、按自然条件分配以及按机遇分配等方面。在所有制和分配上,当前非按劳分配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按劳分配原则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分配制度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党章和宪法的确定。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按劳分配原则的科学内涵存在不同的见解,尤其是现行高等学校教科书的表述不一。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按劳分配原则的论述,可以得出按劳分配的科学内涵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要以一定的方式为社会和集体提供劳动,社会和集体以劳动为尺度,在对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根据每个成员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给劳动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根据按劳分配规律的要求,个人消费品是按照劳动者为社会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经过各项扣除)进行分配的。在这里,劳动的质量,主要是指劳动的复杂程度。因此,正确处理复杂劳动的报酬问题,对于准确地贯彻按劳分配原则、鼓励劳动者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劳动的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特征 为了比较准确地按劳动的复杂程度进行分配,就必须把握复杂劳动的基本特征。 首先,复杂劳动是一种与科学技术知识紧密联系的能够创造较大价值的高级劳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商品价值量时,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所谓简单劳动,是不必经过训练、任何普通人都能进行的劳动;而复杂劳动则是指经过专门  相似文献   

5.
试析市场经济机制对按劳分配的调节和影响赵玺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年曾经设想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是以对会为主体,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同一水平,由社会中心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时间直接把消费品分配给劳动者个人。这一设想,是以未来社会(即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生产力有...  相似文献   

6.
按劳分配的本质要求一是社会总产品要在社会公共需要和个人消费之间分配;二是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报酬应当高于劳动力的价值,这可以用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是通过劳动力市场使劳动者得到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工资,国家集中国有企业的一部分利润,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劳动者的劳动量进行再分配;另一种是工资完全由劳动力市场决定,国家通过法定最低工资、失业保障等措施使劳动力价格高于价值。后一种方式不仅可行,而且有利于提高效率和兼顾公平。  相似文献   

7.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原则.实践一再证明,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必须遵循的一个客观经济规律.要正确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计量按劳分配中的劳动.本文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供讨论.(一)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首先是劳动数量的计量问题.我们认为,计量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必须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就是说,计量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要看劳动者所化费的劳动是不是在社会正常即平均生产条件下所化费的劳动,是不是具有平均简单劳动、平均  相似文献   

8.
按劳分配产生什么样的思想,这是关于按劳分配的讨论中有必要弄清的一个问题.大家知道,按劳分配的实质,在于按劳动、即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而不是按照任何其它因素分配个人消费品.劳动是取得个人消费数量多寡的唯一尺度.在这里,劳动量和个人收入之间是存在着劳动者本人可以感觉到的、直接的联系的.这是一个经济事实.这个事实反映在人们的头脑里,当然就产生人们把报酬和劳动相联系的思想.一些同志因此就说按劳分配"助长"了资产阶级思想,理由是这里还"斤斤计较";还有的同志则说按劳分配产生"个人主义",理由是这里还讲"个人利益".两种说法表面上不同,而内容大体一致,无非认为按劳分配产生的那种把劳动和报酬相联系的思想,是和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正> 建国以来,我国在消费品分配领域一直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它是作为资本主义的“按要素分配”的对立物提出的。不可否认,从理论上讲,“按劳分配”所奉行的分配原则较之“按要素分配”具有更多的合理性和时代进步性,它应该更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实际执行的结果并非如此一致,按劳分配的初衷本是要体现多劳多得,奖勤罚懒,而实际是多劳不能多得,或者不能获得与劳动付出相适应的报酬;尽管曾采取过奖金等拉开劳动报酬档次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正> 按劳分配,需要计量劳动者在劳动中所耗费的劳动力数量或劳动的数量,并以此作为分配生活消费品的依据。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劳动的计量还无法直接使用“时间”这一尺度。每个劳动者持续劳动一小时所耗费的劳动力,一般都不是作为一小时平均劳动在起作  相似文献   

11.
按劳分配一词,在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含意。从经济关系这一范畴来讲,按劳分配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对个人消费品的特定分配方式。经济关系不等于经济权利,但它也包含着权利。按劳分配主要包含着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经济权利,其次才包含着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权利,两种权利有主有次,合而为一归劳动者所占有。从实行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指出,在未来的社会(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全部为社会所占有,不存在商品经济,人们的劳动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在这样的条件下,他设想的按劳分配模式是:全社会是一个统一的分配单位,社会直接对每个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劳动时间是衡量劳动量的自然尺  相似文献   

13.
一长期以来,理论界把劳动力商品与按劳分配对立起来。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特征,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卖给资本家,得到的只是劳动力价值,所以,资本主义分配从工人角度看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而按劳分配则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特征,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按自己提供给社会的劳动量获得等量的个人消费品。因此,劳动力商品与按劳分配被看作是区别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两个截然对立的经济特征。其实这是一种理论误解。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性质;社会劳动力价值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社会劳动力价值取向目标要体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用人单位劳动力价值取向界定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理论基础上;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不同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存在根本差别,按劳分配也必然是多层次的。因此在社会保障领域内应更多地关注公平,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缩小人们之间收入的差距,实现在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体系中增进平等。  相似文献   

15.
工资在高等学校中的作用 工资是作为劳动报酬定期付给劳动者的货币和实物。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工资和工资制度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只要劳动者为国家和集体从事体力、脑力或社会公益劳动,他就可以得到国家和集体付给的相应报酬。在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职工做为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根据马克思的设想,认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但事实上它在理论上是难以成立的,在实践中是难以实行的。它并不是什么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分配原则或基本特征。我认为,它基本上属于“前人囿于历史条件仍带有空想因素的个别论断”,具有空想性质。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按劳动力价格分配个人消费品是不可避免的,具有客观必然性。什么是按劳分配呢?按劳分配的实质和基本规定性就是: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这里的难点在于如何计量劳动的量。众所周知,马克思设想的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一种产品经济模式。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各劳动者的劳动直接就是社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初设想的按劳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同一水平,由社会中心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时间直接把消费品分配给劳动者个人。这一基本设想,是以未来社会(即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生产力有了极高的发展,消除了社会成员在占有生产资料上的差别,消灭了商品货币关系,只存在劳动者劳动能力差别的产品经济的社会为前提条件的。在这样的社会中,按劳分配的尺度——“劳”具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全体社会成员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表现为在劳动过程中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和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再分配两部分构成,这两种分配结合在一起使按劳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得到贯彻  相似文献   

19.
一八七五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针对拉萨尔的“不折不扣”的“公平分配”的谬论,科学地阐述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按劳分配规律.他说:“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所以,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0-11页)按照劳动者个人的劳动数量给予劳动者相应的报酬,实行“同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这就是按劳分配规律.马克思还说,按劳分配只有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才能超出资产阶级的法权的狭隘界限,社会才能在自己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在这里,马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在《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教材中,普遍认为按劳分配的局限性在于形式上的平等,而事实上的不平等。对于这一观点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我的观点是: 1.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也是事实上的平等。平等有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是竞争条件的均等。按劳分配是一种机会均等。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只要是为社会劳动,在作了必要的社会扣除之后,按照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进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平等就在于以同一的尺度—劳动—来计量”。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就要求社会侧重的应是效率和竞争机会的平等,而不是结果的平等。按劳分配体现的是一种机会平等,是实实在在的平等,而不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