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黑格尔的人学是近代西方“主体性”思想发展的逻辑结果 ,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直接的理论前提”。一方面 ,黑格尔强调历史作品。人的热情、需要、利益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头等有效”的动力 ,人必然遵循理性规律创造历史 ;另一方面 ,黑格尔反人的“主体性”演绎成为绝对精神的“主体性”。他认为 ,“理性统治世界” ,作为人的自我生成基础的劳力 ,本质上是绝对精神自我否定的抽象活动 ;创造历史的人 ,本质上是思维着的精神 ;而作为人的作品的历史本质是绝对精神得用人的“热情”为驱动力的精神的历史。人完全成为现实、历史分离的绝对精神工具 ,人创造只不过受制于绝对精神并在精神内部进行活动。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通过对人历史相分离的克服 ,通过揭示人的历史创造活动的物质前提 ,扬弃并超越了黑格尔 ,为历史唯物主义人学创立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历史主体的理解 ,不能停留在一般的人的层面上。历史主体是现实的人即“现在”的人。现实的人的历史主体地位 ,是通过建构历史过程而确证的 ;因而现实的人的历史主体性是具有历史性和暂时性的存在。现实的人的历史主体性既在与作为“过去”的历史的关系中得以表现 ,也在与作为“未来”的历史的关系中得到表现 ,失去任何一方面 ,现实的人的历史主体性都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3.
散文写作是主体最大限度地扬弃共性化的东西向个性化的自我复归,是尽可能地遏制了某种社会性的投射之后对自己私人经验的挖掘、寻觅和占有,是现实化人生向审美化人生的一种过渡。周作人的散文,看似闲适散淡,其“个人主体”始终是话语的中心。周作人散文对“现代性”的运作方式,使日常生活琐事导向一种对“意义”的追寻。周作人强调散文的个人性或私人性,其实是散文家特有的主体性张扬,表现了他强烈的文体自觉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论视野中 ,活动理论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活动是教学过程的途径 ,原因在于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而人的主体性是在活动中生成的 ;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活动过程 ;作为外部经验的教学内容要转化为学生的内部经验并形成特定的心理结构 ,离不开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积极主动实践活动。教学过程包含着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我国现实教学活动存在诸多局限 ,将现代教学论真正建立在活动理论基础上是解决现实教学活动局限问题的科学之路  相似文献   

5.
事实的客观性就内在地蕴涵着事实的主体性和客体性。“事实是表征物质世界客观存在和运动的具体状态、现实环节的概念”这一界说就内涵着事实的主体性,因为人的主体性活动本身就是“物质的各种实在形式和运动形式”中的一种具体形式。《论事实的客观性》实际上区分了事实的本体论意义和认识论意义并着重分析了其认识论意义,指出认识论意义上的事实是具体的、历史的、进入主体现实的求是活动范围的事物及其情况。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理解事实的主体性。笔者的观点是:不能把事实的主体性归结为事实“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意识和断定”、“是人所把握的一种知识形式”。  相似文献   

6.
践行主体的内生动力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力系统具有基础性作用,内生动力主要是由自我意识动力、需要动力、主体性能动力构成的。践行主体的自我意识中存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使自我意识动力成为内生动力;需要的满足性和无限性的特点,使需要动力成为内生动力;主体性能动力使自我意识动力和需要动力所形成的“潜能”和“趋向”转化为现实动力,成为践行主体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7.
教育使人具有主体性 ,使人的主体性不断完善。在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教育活动中 ,教师的主体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8.
“类哲学”以“类本位”思维方式取代主体性思维方式,片面突出人作为类存在物的内在超越性,其思想实质是形而上学的;与“类哲学”相反,主体间性思维则是立足于生态文明的现实可能,对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主体性思维的辩证扬弃:它致力于生产力的革命性改造,以“共同富裕”作为生产关系的目标模式,以人与物的有效互动为价值内涵,以人与人之间全面深刻的交流与合作为本质特征,它必将取代主体性思维方式而成为新的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教育使人具有主体性,使人的主体性不断完善,在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主体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围绕人的价值问题从主客观双重规定性出发 ,全面探讨了人作为一种主体性价值存在的主要形态。文章指出作为人的价值存在方式的物质生产活动表现为一种客观性的主体价值 ,而作为人的价值的人的精神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则体现为一种主体性的客体价值。在价值体系中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形态 ,具有不同的价值特性和规律 ,但作为主客体相统一的人的价值 ,又使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双方的对立统一构成了“人的价值形态”的全部风貌  相似文献   

11.
从关系的角度把握人的生存方式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文化的关系;二是人的现实关系和虚拟关系。人的自然生存方式和人的文化生存方式都是一种现实的生存方式。而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和网络化趋势的扩张,使虚拟实在成为人的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或者说新型的生存方式。如果不能处理好现实的生存方式与虚拟的生存方式的关系,不仅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生动的、直接的、现实的关系将被淡化,而且由于失去了这样一种活生生的物理现实的根基,未来的人类生存方式也可能走向枯萎的境地。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社会文明发展所要求的公关语言和礼仪水平的状况看,从农业院校大学生的言谈举止和道德养成等方面的表现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必备和应该掌握的公关语言及礼仪知识缺乏了解,甚至存在着很多问题和缺憾,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作为新世纪大学生应有的良好形象。因此,总结近几年“口语交际与礼仪”选修课教学的实践经验,尝试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美好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
认知在互动过程中不断趋同,又不断分化与超越。互动使各种不同表征的认知系统相互作用,联结建构成具有差异的统一体。在互动过程中,互动个体的认知状态经历了"初始建构者""孤独建构者"和"社会建构者"三个不同阶段。互动建构的知识并非都是真理。互动所形成的稳定语境,即具有排他性,也具有保护性。权力强加于社会,迫使个体参与权力规训的社会互动,使社会语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有时权力无法抗拒原有社会语境从而默认原有社会语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本质的具体表现。人的本质是人区别于其他任何存在的内在规定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本质可以是一个三层次的系统: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力量就是人类所具有的一切物质能力、精神能力、话语能力的总和。而美就是人的本质和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在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之中生成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对象性显现,美也反过来作用于人,使人成为真正具有人的本质和人的本质力量的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5.
论第一生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认第一生产力的存在,也就确认了第一生产关系的存在。不同经济时代有不同的第一生产力和不同的第一生产关系。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成了生产资料,脑力劳动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参与分配,所以知识资本占有制成为第一生产关系。在着力发展第一生产力的同时,必须努力调整和改善第一生产关系,例如建设学习型社会,保护知识产权,分清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界限等。  相似文献   

16.
使用价值、商品价值、人的价值关系相互作用结构的合理建构 ,是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关系的重要环节。人的价值是人的直接生命生存状态与规定性的反映。三维价值关系相互作用根据于人的直接生命生存活动与劳动生产活动的相互作用。后者相互作用两个过程的“衔接性”与同一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二重性”也就是前者相互作用的环节。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应当在“制度”与“观念”层面上建构合理的动态平衡的社会三维价值关系结构  相似文献   

17.
整部《士兵突击》的人物形象大都存在上与下,高与低,强与弱,聪明与愚笨等相互矛盾关系的对话。许三多和成才是剧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他们互为存在的依据,没有成才就没有许三多。他们的对话还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源于人物角色的"篡位"特点。就是说,许三多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中取代了成才角色。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强调了人的实践活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性质.人的社会性或社会联系既指人在实践活动中结成的关系或联系的总和,又指处于这种关系或联系中的各个个人.人们在改造社会的活动中发展自身,而社会关系的规律性则给人们的发展活动提供必要的认识工具.社会关系的前进变化显示了人的日益趋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和谐民族关系对于新疆来说至关重要,它既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民族关系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关系到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和繁荣富强。在新疆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对于巩固边防,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类正面临着"信息爆炸"或"数据洪水"的危机,数字化生存日益依赖于计算工具,人机交互已经成为当代人文生态的基本层面和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在这样的背景下,将艺术和美学引入计算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提高计算效率,把握审美与计算、艺术与科学之渗透的双向性,促进更有涵盖力的信息科学美学的形成,并推动娱乐经济与信息产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