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公民社会的兴起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先敏 《学术论坛》2006,(11):69-72
公民社会在中国的蓬勃兴起,使党、国家与社会具有各自相对的独立性,执政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发生一定程度的变迁。在公民社会的视野下,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既来自于与社会的合理分权和合作,也有赖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树立治理和“善治”的执政理念,提高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及党融入并主导公民社会,对于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转变:逻辑与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旨在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维度上探讨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转变的逻辑和途径.首先以中国共产党所处的新的时代背景和执政条件为切入点,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在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前提下转变执政理念、体制和方式,特别是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在对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共产党在从革命党走向执政党的历史进程中,要进一步实现由"整合型政党"向"代表型政党"的转变.这就要求把"为人民执政"与"靠人民执政"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民本与民主、民享与民治、为民作主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推进以现代民主政治为取向的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党自身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3.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成功的前提条件,民主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本质要求,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有机结合,构成了我们党的执政方式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科学论断。其中依法执政的提法尤其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与现实意义。依法执政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显著标志。中国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封建传统的国家.人治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如何由人治走向法治。建立一个现代化政治民主国家一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党内民主:建设科学执政政党的制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基本方式之一。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就是在民主的旗帜下成熟起来并不断进步的,没有民主就没有共产党。发展党内民主,是建设科学执政政党的制高点。与时俱进,构建民主、科学、完善的执政体制,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供制度保证,是坚持科学执政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要求全党按照民主执政的要求,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民主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民主执政"还写进党的十七大修改的新党章.民主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客观需要.我们党实施民主执政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形式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三大基本制度是我们党实施民主执政的基本制度框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与公民社会关系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的公民社会正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从产生过程来看,与西方不同,在我国,是先有政党,由政党领导民众夺取政权之后再发展市场经济,然后才有公民社会.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公民社会的兴起使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给党带来了利益表达、合法性和执政方式等方面的挑战.在我国,要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培养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创新日益成为它的一个重 要部分。邓小平的执政方式思想则给当今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创新提供了一个重 要的思想资源。首先,邓小平给予中国共产党一个正确的定位,包括角色定位和功能定位。 其 次,邓小平提出了处理党、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般原则、方法、途径等。这样,在邓小 平执政方式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基本上改变了党政不分、党全面集权的局面 ,即党、国家与社会一体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组织资源是政党执政的宝贵财富,整合利用好组织资源是政党推进科学发展、提高执政能力的紧迫要求.中国共产党整合组织资源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加强自身建设,正确处理党派关系,树立非权力性权威和完善权力监督机制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要以科学精神,推进管理观念、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的创新,通过党组织的功能调适、组织重构、制度创新、网络党建等路径,充分整合党内资源和社会资源,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组织资源.  相似文献   

10.
党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执政方式,即革命式、行政式和政治式执政方式。当前,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构成了政治式执政的本质内容。同时,党的执政方式转型也是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建成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学习型政党,要求全党不断加强学习,获取知识以及更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党,要求全党秉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建设创新型政党,要求全党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发展理论,丰富实践,完善制度,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从1921年到2011年的90年里,中国政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历史变迁中,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中国政治历史的舞台,实现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活动也在这样的转变中经历了变化和调整。对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活动"为何必要、如何可能、怎样运行"的分析是对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活动发生发展及其演进过程的研究,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的历史演进进行逻辑分析的重要方面。这样的研究,意在探索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的发展规律和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3.
党建总目标的演进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我们党关于党建总目标的最新表述。要不断推进党建理论创新,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准则,体现了人民群众与社会主义、与政党、与执政党的政治关系。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具体化。群众路线规定了党的根本宗旨、价值追求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注意到执政党在坚持党的性质、党与社会、党与国家及党与人民群众四个主要层次面临着的挑战和困难,按照党的十八大改革攻坚的精神,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贯彻落实好群众路线,实现人民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政党为了维护他的执政地位都要不断建构他的执政合法性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执政党。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执政、服务,中国共产党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进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和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建构是统一的。通过对大众进行社会分层的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社会阶层的特点,采用更具可行性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要深刻领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要论断的内涵要求。科学化是指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用在党的建设上,就是指符合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特别是符合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自身建设的客观规律。全面认识和自觉探索、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后期,苏联共产党等几大政党相继失去执政地位的政党发展危机与中国共产党治理超大国家的政治现实,引发从“政党治理”视角探究政党兴衰的思考。全球化的兴起、公民社会的涌动与治理理念的变迁给传统政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在变化的社会中实现从传统“政党管理”到现代“政党治理”转型,并在大党治理过程中树立“治众”异于“治寡”的理念,是新时期政党发展尤其是大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依法执政主要就是执政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执掌和行使执政权力,实现执政方式的法制化。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要形成依照宪法、法律和党规党法行使执政权的行为方式及其习惯,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健全党内民主制度,逐渐实现执政方式的制度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19.
谢姝玮 《理论界》2014,(12):121-125
街头政治的表现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乌克兰、泰国、土耳其、委内瑞拉、柬埔寨针对执政当局、执政者的游行示威活动风起云涌。我国的台湾地区2014年3月"反服贸"、4月"反核四"——两场声势浩大的"街头运动"搅动台湾社会,香港七一"占中环",大陆内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街头政治现象,其负面影响极大。应该如何看待并规范街头政治行为,本文企图在公民权利和民主政治之间寻求合法的平衡点,使得街头政治行为纳入到社会治理法治化轨道,既实现了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又不至于使街头政治背离民主政治的合法性而成为民主的暴政。  相似文献   

20.
实证视域中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来自全国多个农村地区的实际调查表明,村民自治在实践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困扰。在法律保障方面,村民自治的相关法律不够明确不成体系,村民民主权利维护的功能有待完善;在制度设计方面,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与村委会村党支部之间的指导关系不明晰,村委会与村党支部之间的运行界限模糊;在政治文化方面,农村传统政治文化观念较为浓厚,村民向现代公民的公共意识与参与行为转变普遍存在困难,村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与能力素质和村民的自治渴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通过综合梳理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村民自治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也深切感知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对农村社会稳定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