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的最后几年里,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朱威烈教授联系和组织,我国6所大学的阿拉伯语教授组团访问了沙特和利比亚(一次7人,一次9人).如此多的中国阿语教授一同出访阿拉伯国家,说大一点,在中阿两大民族的交往史上没有先例.其意义和影响,无疑远超过一两位教授、学者的个别出访.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的最后几年里,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朱威烈教授联系和组织,我国6所大学的阿拉伯语教授组团访问了沙特和利比亚(一次7人,一次9人)。如此多的中国阿语教授一同出访阿拉伯国家,说大一点,在中阿两大民族的交往史上没有先例。其意义和影响,无疑远超过一两位教授、学者的个别出  相似文献   

3.
1995年6月6日,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伊斯兰学者、阿拉伯语言学家和翻译家,已故教授马坚先生诞辰90周年。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这位知名学者,借以表达北大师生对马先生的一贯敬重之情,同时也是激励我们继承他所开创的阿拉伯伊斯兰学术研究事业,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文化、科学事业服务,为我国与阿拉伯各国的友好交流事业服务。 马坚先生一生从事阿拉伯语言文化教学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工作,数十年如一日,勤奋耕耘,成就卓著。1946年,北大聘请马坚先生到校任教,请他参与北京大学东语系的创建工作,并负责组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个阿拉伯语言专业。马坚先生以巨大的心血,开创性的努力,走出了艰难的第一步。此后,又有数代教师在他的领导下,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使北大成为中国阿拉伯语言文化教学、研究事业的重要基地,为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中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大批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马坚教授在教学之外,以巨大的精力从事学术研究。他在国内外发表的著作、论文等60余篇、部。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他的《古兰经》汉译本。《古兰经》汉译本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沙特阿拉伯将马坚先生的译本附同《古兰经》原文一同出版,发行到世界各地。它对操汉语的穆  相似文献   

4.
阿拉伯书法艺术的形成我国著名的阿拉伯历史学家纳忠教授指出,阿拉伯人从各部落的不同语言到统一的语言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公元7世纪以前,不存在统一的阿拉伯语。由于社会经济落后,阿拉伯人一般由分散的游牧部落组成,各个部落有自己的方言。虽同属阿拉伯语种,但差异很大。由于伊斯兰教的出现和  相似文献   

5.
在阿拉伯近代历史上,有一个传奇式的英国人.由于他与阿拉伯人的特殊关系,以及他在阿拉伯民族独立运动中的独特作用,人们对他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有人称赞他是“战争英雄”,也有人咒骂他为“殖民骗子”.这个人就是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也被称为“阿拉伯的劳伦斯”. 劳伦斯于1888年8月出生在英国威尔士多塞特郡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是这个家庭的五个儿子中的老三.8岁时,全家从多  相似文献   

6.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阿拉伯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次阿拉伯文学讨论会于1987年8月25日在京隆重开幕.会议历时4天,于1987年8月28日胜利闭幕. 会长刘麟瑞教授致开幕词.他说:“成立阿拉伯文学研究会是我国阿语界和其他有关同志多年的愿望,今天这一愿望终于实现了.这是值得我们热烈祝贺的大事!”他对我国  相似文献   

7.
一在阿拉伯世界,提起阿拔斯王朝的大诗人穆台奈比,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只要是有文化的人,都能或多或少地背诵他的诗篇。尤其是他的带有哲理性的大量诗句,更是反复被阿拉伯人所引用,已经变成了人人熟习的普遍性的格言或警句。文学评论家和学者们一致公认穆台奈比是阿拉伯民族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在阿拉伯文学史上,穆台奈比占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和上海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联袂举办的《阿拉伯文学和伊斯兰文化研讨会》于1993年10月31日至12月2日在杭州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北京外语学院、上海外语学院、山东大学、武汉大学、杭州大学以及编辑出版界从事阿拉伯文学和伊斯兰文化研究和教学的30余名专家、教授出席了研讨会。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社科院外文所郅溥浩副研究员,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学院阿语系朱凯副教授,秘书长,社科院外文所副研究员伊宏主持会议。上海外国语学院阿语系副系主任蔡伟良副教授致开幕词。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世界古代史和人类学家、杭州大学名毛昭析教授应邀出席研讨会并讲了话。他说,在商业大潮席卷全国的今天,阿拉伯文学和伊斯兰文化研究的园地依然绿茵葱葱,令人感到欣慰;对与会学者在陈设简陋的会议室里,清茶一杯,潜心进行学术研讨的执著精神备加赞赏。他勉励学者们发扬首创精神,不断奉献出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英国伦敦工作的一些阿拉伯人创建了一所新学院,以著名的穆斯林学者伊本·西拿的名字命名。该院招收阿拉伯学生,特别是来自海湾地区的学生。教学大纲与英国的学校相同,但在教授各门知识的同时,保持了伊斯兰的风格,设有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课程。学院将于近日内招收新生。  相似文献   

10.
评委会的组成和活动方式这次征文比赛是由全国阿拉伯语教学研究会、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共同发起,委托上海外语学院《阿拉伯世界》编辑部举办的.评奖委员会的成员也基本由上述团体和单位推荐产生.评委会兼顾了教学、翻译、研究和出版几个方面,共由七人组成.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会长、阿拉伯语言教学和翻译权威、北大教授刘麟瑞先  相似文献   

11.
卡塔尔印象     
从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算起,我与阿拉伯语、阿拉伯文学、文化结缘,至今快半个世纪了.其间,每到阿拉伯国家与阿拉伯人接触,我总会感到异常兴奋,十分亲切.并且总希望多访问一些阿拉伯国家、地区,多结识一些阿拉伯兄弟、朋友,多了解一些阿拉伯世界的知识、情况,这大概就是一种不解的情结.所以,当我接到卡塔尔驻华大使萨利赫·阿卜杜拉·布埃宁先生的邀请,请我与南京大学的华涛教授一道参加2002年3月25~27日在多哈召开的"卡塔尔民主与自由贸易会议"时,真有些喜出望外.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时期阿拉伯人以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闻名于世,阿拉伯的自然科学曾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花拉子密的代数学、白塔尼的《恒星表》、札比尔·伊本·赫扬的化学专著……所有这些在世界自然科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同样在中世纪时期,阿拉伯人对光学和机械学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谨对此略作介绍. 中世纪阿拉伯人在光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肯迪(约公元801-873年)以研究亚里士多德著作而出名,被人称为“阿拉伯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光学家.他以欧  相似文献   

13.
简讯二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阿拉伯文学研究会1988年第二季度学术讨论会于5月10日在北京大学东语系召开,题为“阿拉伯文学翻译的回顾与展望,经验、体会交流会”,参加会议的共有28人,其中有特邀前来出席会议的孙绳武、刘麟瑞两位七十开外的老先生和北大东语系主任陈嘉厚教授.北大仲跻昆老师主持了会议. 上午会议集中谈了我国阿拉伯文学翻译的历史、现状及今后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刘麟瑞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阿拉伯语言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东方学系阿拉伯语言文学教授,生前曾任北京市海淀区人大代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会长、约且阿拉伯语言学会会员、约旦皇家伊斯兰文化研究院通讯院士,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刘麟瑞教授因病于1995年8月21日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78岁。  相似文献   

15.
1995年6月9日,北京大学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在可容纳数百人的电教报告厅隆重召开了“中国杰出的伊斯兰学者马坚教授90诞辰纪念会”。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大学的校领导、东方学系的师生代表、中央和北京市的有关部门负责人、阿拉伯各国驻华使节、北京有关传媒的新闻记者、马坚教授的夫人马存真女士及其子女、马先生的学生和生前友好,共约400人。 会上,宣读了北大校长吴树青教授致大会的信,北大郝斌副校长、中国伊协安士伟会长、北大东方学系的创始人、前系主任季羡林教授、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市统战部沈仁道部长、中联部李成仁副部长、北大东方学系罗国章教授、马坚先生的老同学、北外纳忠教授、马坚先生的老同学、老同事、北大刘麟瑞教授(书面)、马坚先生的学生、上外朱威烈教授和马坚先生之子、北大亚非所教师马志学先生,相继发言。他们对马坚先生将毕生精力贡献给阿拉伯语教学和伊斯兰研究事业的精神,对马坚先生作出的非凡成就,都给予高度的肯定和热情的赞扬。我国东方学的奠基人、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着重讲述了当前纪念马坚先生学术成就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华文化是我国各个民族创造的文化,而不仅仅是汉民族的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应该包括我国回族同胞对文化的贡献和建树在内。据悉,  相似文献   

16.
浩淼的印度洋是连接亚洲和非洲的天然水路,也是亚非人民进行贸易的水上通道.早在公元前,阿拉伯人已扬帆在印度洋上,开拓了亚洲和东非的贸易往来. 2000千多年前,阿拉伯人的商船就穿梭于印度、波斯、阿拉伯地区与东非之间.公元2世纪,著名的地理学家克劳迪乌·托勒密在其名著《地理学》中记录了阿拉伯人在印度洋上的贸易路线.他写道:“阿拉伯商人告诉我们,他们并非沿着子午线航行,而是偏西;当他们从拉普塔返回波斯时,则再次  相似文献   

17.
“入学”一语,是近几十年来才流行起来的。它源自拉丁文的“authropologia”,埃里希·弗罗姆把入学用“science of mail”来表示。在中国,人学一词最先出现于近代学者廖平的著作中,其含义为研究人类社会问题。治国平天下道理的学问,有时也用“六合以内之学”来称人学。 在阿拉伯世界,人学相当于于或者,也可用或来表示。阿拉伯人学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其主要内容包括蒙昧时期阿拉伯人学和中世纪阿拉伯人学两大部分。 蒙昧时期的阿拉伯人学指伊斯兰教产生前阿拉伯半岛上的人学思想。那时的阿拉伯人只有哲学的感念而没有成熟的哲学系统思维,只在诗歌、谚语中对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人的灵魂和命运、人的才能和美德等问题有零星的论述。 蒙昧时期的阿拉伯人学非常重视人和神的关系,这也是整个东方入学的特色之一。那时阿拉伯人崇奉多神,安拉是众神之一,后来渐成为主神。他是造物主,是最高的养育者。但是阿拉伯人强烈的现实主义意识又使他们在生活中为保卫自己而有时不能完全顺从安拉的安排,因此他们认为被安拉创造之后就和安拉没有什么联系了,人只有在危险的时候,才需要借助偶像呼吁安拉的帮助。这种现实的功利主义思想,形成了它区别于其他东方人学思想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欧洲国家对阿拉伯语言、文化的教学研究十分重视,许多大学设有阿拉伯语专业和研究所。有些国家在中、小学里也教授阿拉伯语。为了发展阿拉伯语教学,几年前,意大利威尼斯城召开过题为“欧洲共同合作普及阿拉伯语言、  相似文献   

19.
《阿拉伯史纲》是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所教授郭应德撰写的我国第一部阿拉伯通史著作。全书分中世纪、近代、现代三部分,三十一章,近六十万字。书中系统地论述从公元七世纪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教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止,即610—1945年间一千三百多年的阿拉伯历史。本书对西亚北非地区数亿阿拉伯人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参考书。而前些年出版的汉译希提(Philip Hitti)著《阿拉伯通史》,只着重中世纪史,其近代部分很简略,现代部分更简略。  相似文献   

20.
塔哈·侯赛因(1889~1973)是埃及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文艺批评家和思想家.他的著述丰富,是多产作家.他不仅对文学,而且对历史、哲学等都有精深研究,成为一代文宗,被誉为"阿拉伯文学之柱".塔哈由一个盲童成长为一流的埃及作家、阿拉伯文豪,这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实属鲜见.就其全部经历和创作来看,他在阿拉伯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之间,阿拉伯文学和世界文学之间起了桥梁作用.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埃及文化启蒙运动中,在创建埃及乃至阿拉伯新文学运动中,在为使创作反映现实、形成具有鲜明现实主义色彩的"埃及现代派"的活动中,以及在创立新的阿拉伯文艺批评等方面,都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