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评论类节目的特点是将新闻的客观性与评论的说理性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导向性,且具有广泛的公众性。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可以根据意见性信息与叙述性信息在节目内容中占据的不同比例,以及不同组合形态,分为主评型与述评结合型两大类。从新闻传播过程本体角度分析,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主要发挥着信息发布与信息中介、客观报道与舆论引导、控制现场与自我控制等方面的作用。节目主持人在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新闻评论节目中,既是讨论式、辩论式的引导者,也是谈话式、访谈式的挖掘者,还是主评式、述评式的思想者。  相似文献   

2.
信度与效度是衡量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功与否的两个重要标准。电视新闻评论表现形态上通俗易懂的吸引力、平等交流的亲和力、“两面提示”说理的征服力以及传播过程中形成的社会舆论的爆发力,有力地推进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效度的实现;但同时,电视画面的多义性、歧义性和浅表性也成为电视新闻评论效度实现的某种障碍。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用新闻学、传播学、舆论学等多学科理论,对存在于各种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意见性信息传播进行多维度的学理性分析,提出电视新闻舆论场这一新概念,探讨电视评论的运行机理、内在规律和话语空间,由此推论出:舆论场的构建标志着中国电视新闻进入了评论时代,并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社会共振圈。  相似文献   

4.
以报道加评论的形式播报新闻,是当下电视新闻播报呈现出的新态势,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电视新闻的评论化生存。电视新闻的评论化生存以媒介生态变局为背景,目前已经呈现出以凤凰卫视、央视新闻频道和城市电视台三方为代表的电视新闻传播格局,它既是电视对媒介生态变局的应对,也是新闻立台理念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评论员正越来越频繁地现身我国各级电视荧屏,但其自身作为权威性“意见领袖”的形象还远未在广大观众心中树立,其公信力还有待提高.具体阐述提高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员公信力的意义,从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技巧三个方面探讨电视新闻评论员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提高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员公信力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的浪潮,电视传播业要改变思路,应对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本文从知识经济的角度,全面阐述了我国电视业如何更新思想观念,加大新闻传播内容、报道方式和传播形式的创新,提高电视新闻报道的质量。另外电视新闻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时期电视新闻传播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从受众的角度来看,相对于报刊、广播中所传播的新闻,电视新闻是最有真实感的。提高电视新闻真实感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本文试图从技术的角度出发,依托相关基础理论,来初步探讨视觉空间的运用、把握对提高电视新闻真实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传媒界一直在奋战,尤其以央视的《新闻联播》、各省市卫星频道的电视新闻节目为主宣传阵地。然而,这种"主色调"的电视新闻节目,在当今受众媒介素养不断提高,受众主动性、积极性日益提升的形势下,显然难以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应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改变传统的主要依靠消息类电视新闻"单兵作战"的策略,强化电视新闻杂志节目、评论节目在深度解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舆论与社会正能量等方面的作用,加大对社会主流价值观"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从类型学角度考察电视新闻评论,按其不同特征,可分为点评式、主评式、述评式、互评式、杂说式五种。由于它们各有特征的内生元素,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它们形成了不同的"评论语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交织运用,才能收到良好的评论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论有其自身的内在品格与话语特征,足以折射出社会变化的诸多信息.本文着眼于我国新闻评论的价值定位,并从新闻史学角度分析了20多年来新闻评论逐渐建构起来的"意义模式",即融入"新时期启蒙意识"、传播现代文明意识和凸现人文精神主题等,认为新时期评论宏扬了"开民智"的新闻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