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我的母亲因患脑溢血,瘫痪卧床,我的父亲也于同年患胃癌,做了胃切除手术。两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急需有人陪侍。经人介绍,从本市农村请来一位大姐,名叫尚小蜜,我们都叫她“小蜜姐”。小蜜姐在我家一干就是8个年头,她陪侍老人似亲生父母,处处都显示了她吃苦能干、善良憨厚的本性。在2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她对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博得亲朋夸奖,邻里赞扬。她的动人故事不胜枚举,这里只能回忆几个感人肺腑的片段。她在我家是个好管家,除照顾好病人外,还要做家务活,如:四季更衣、拆洗缝补,打扫卫生、来人接待、节日团聚,她都安排得…  相似文献   

2.
老丁: 您好! 我母亲是纺织印染厂的退休女工,今年51岁。本来她是个性格十分开朗的人,可是自打退休后,她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一直不好,整日腰酸背困,心慌起来坐卧不宁,头痛起来直发脾气,性格也不像以前好了,人也老了许多。我们做儿女的怀疑母亲得了什么病,便陪她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结果除了血脂高,血压有点不正常外,什么病也没查出来。可母亲就是自我感觉不好,我们只好再度陪她去医院求治。医生查了半天,还是什么病也没查出来,说她是更年期综合症,让她服用“更年康”。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桐庐县的百岁老人王绪英,生于1912年.她踮着那双“三寸金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如今最大的儿子已80多岁,最大的女儿也77岁了.老人四代同堂,膝下的儿孙们坐拢来有足足4桌人.6个子女全已成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但是他们都表示,把母亲侍奉到百岁,能在妈妈跟前尽孝,自己满头白发了还可以大声地喊娘,这是他们最大的福分!正如大儿子所说:“我虽然80多岁了,但只要有老娘在,我就不敢老!”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新家     
父亲过世后,母亲一下老了许多,年近50的她看上去竟有60多岁。可惜当时我并不十分了解母亲的艰辛。两年后,有人给母亲介绍了个老伴,母亲在和他谈话时特意叫上我,说那人如何厚道,如何会体贴人云云,想让我从心理上接受他——我未来的继父,看样子母亲是动心了。她也许真的很想过一段被人体贴被人爱的生活。我心里却想,母亲改嫁的时候也就是我离家的时候。那年初夏,母亲终于去了她的另一个“家”。坐着一辆小车,母亲在一片冷清中出嫁了。在此前的那个晚上,我背上包袱毅然离开了家。不久,母亲给我打来一个电话,在电话中我不愠不火地跟她讲着,意思…  相似文献   

5.
夏天回老家探亲,表妹来看我,带着五岁的女儿。小姑娘长得很漂亮,一身名牌童装,神情举止俨然像个小公主。不过,仅仅五分钟以后,公主形象就荡然无存。母亲拿饮料给她,她一撇嘴:“我不喝,我要喝牛奶。”家里只有酸奶,她坚决不要。表妹哄她:“那就回家再喝吧。”她大叫起来:“我现在就想喝。”母亲无奈,领着她到楼下的超市去买牛奶。  相似文献   

6.
我和姐姐几乎是同时来到这个世界上,她只比我早半个小时。父亲惊喜地叫着,是双胞胎呢,一对女儿,真好!而母亲喜悦的泪水还没有落尽,医生就告诉她,大女儿有点毛病,她的双腿不是一样长,左腿有一点变形。母亲便责怪自己怀孕时吃了太多的药。那时她身体不好,总是打针输液,结果,姐姐的左腿有一点点残疾。这让父母感觉到愧欠于她,于是,从出生开始她获得的爱就比我多。  相似文献   

7.
80多岁的婆婆因老屋拆迁,只能轮流住在几个子女家。她老人家先后在大女儿、小儿子、小女儿家都没住长远。最后来到了二儿子家,也就是我家。我寻思着,  相似文献   

8.
小妹不是我的亲小妹。 她是继父的女儿,母亲带我改嫁到许家的时候,小妹就在了,她比我小十天,我记得自己很紧张,一直牵着母亲的手,那年我九岁,小妹倚在门上甜蜜地叫我,哥。  相似文献   

9.
吴小毛 《老友》2011,(3):28-29
我母亲今年93岁,生活由我们6个儿女轮流照顾。大家都为母亲身体尚好而庆幸,惟一感到不悦的是,母亲随着年龄增大,越来越爱唠叨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能让她说上半天,而她熟悉的话题一说开,更是滔滔不绝。有几次,我见她又要对我"长篇大论",便有意躲到阳台上。  相似文献   

10.
徐国静 《社区》2004,(17):36-38
两个母亲的泪水,诉说了什么三年前,我接到杭州一个母亲打来的电话。她说她的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学习和工作都不让她操心,就是谈对象遇到了障碍,与人相处特别难。她发现女儿情商太低。她已经退休了,但她要用后半生来帮助女儿,直到死,一定给女儿补上情感这一课。我被这个母亲深广博大的爱所感动。一年以后,我去杭州演讲,那位母亲来看我,她有些悲观地告诉我:她的努力起色不大,女儿对人还是不信任,甚至拒绝和排斥。春节的时候,她打来电话说:“我绝望了,最近我从早期教育的一些书里知道,孩子情商开发的关键期是3岁以前,而那个时候,我整天忙于工作,…  相似文献   

11.
洗·澡     
每个周末都会去那家洗浴中心。我整理衣柜时,又看到了那祖孙三代人。三十多岁的女人扶着六七十岁的母亲,旁边是十多岁的女儿。母亲脱去了衣衫,她拿着一个小塑料凳,扶老人进了浴室,开了水管,调好水温,待老人坐下,方才折回。又帮女儿拉下紧绷的毛衣、毛裤,孩子像条鱼一下子没入了水雾里。她脱去衣服,又收拾好老人和孩子的衣服,也闪进了温热的瀑流下。  相似文献   

12.
王悦 《可乐》2010,(5):52-53
与狼为友 大女儿上学去了,农场里只剩下三岁的小女儿贝基一个人,她非常渴望有个伙伴。我们答应过她,过几天买只小狗做她的宠物。 这天,我正在洗盘子,门“砰”的一声开了,贝基满脸兴奋地冲进来。  相似文献   

13.
我的母亲     
母亲今年78岁。她1940年参加革命,有50多年的党龄,老人家对党的感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 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母亲,什么慈祥、家事上的忍辱负重、挑灯夜补,都与她无缘。我们兄妹六人,除大哥外,都有奶母。在我这个小女儿的记忆中,一直担任领导干部的母亲,无论工作繁忙与否,总是衣着笔挺,表情严肃。从母亲脸上很难找到那种宽厚仁慈的“母亲形象”。所以,我们兄妹几个小时候在母亲面前总是很拘谨。那  相似文献   

14.
编读连线     
《人生与伴侣》2006,(3):68-69
祝“新养生”更上一层楼 编辑老师: 你们好!我们爱“新养生”,这是我们一家五口人的心里话,每期的杂志一到,我80岁的父亲、70岁的母亲和16岁的女儿,还有我和妻子都想先睹为快,因此常常是你争我夺,结果是女儿眼明手快,让她捷足先登,通过长期的拜读,我们对“新养生”的感觉是实在、实用、贴近生活,就像一款美味佳肴,能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大饱口福。  相似文献   

15.
回家的路上,妻神秘地说,今年除夕年夜饭她要进行一项重大改革,必定让我感动半天。我不信,说她故弄玄虚。她说走着瞧。从城里回到家,熟悉的小院洒满温暖的阳光。母亲听到门外的说话声拍着身上的灰尘,笑着走出厨房奔院门而来。女儿甜甜地叫一声:“奶奶。”便扑了过去。进了门,女儿就嚷开了:“哪儿有茶叶蛋的香味?好香哎。”母亲拉着女儿的手:“就你鼻子好使,快进屋吃,赶了路,肚子肯定饿了。”每年三十这一天,母亲都要拿自家鸡下的鸡蛋,煮上满满一盆茶叶蛋让我们吃。稍事休息,妻子对母亲说:“妈,您已把菜都洗好了,我来炒菜…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社区》2005,(4)
谁来救救我的母亲很感谢《社区》杂志来关注社区卫生服务的问题。我母亲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去年在住院期间,她在医院被满世界的绿脓菌感染,成为一位抗药性很强的老病人。去年7月出院以后,她的病情有所好转,可是现在,她旧病复发,不断地咳嗽、气喘,经常透不过气来。我们不愿在大冷天冒着交叉感染的危险,送她到医院去治疗(这样做无疑会使老人早早地离去),可不去医院,医生见不到病人,又不能开处方药。但医院坚持按规矩办事。我们只好反复去医院协商,无奈之下,我们只好拿些一般药品维持我母亲的生命,坚持到春暖花开能出门时再让她上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17.
我的双亲     
文英 《社区》2005,(3):57-57
人一过40,突然之间好像领悟了很多东西,对平时轻视的、漠视的都重新有了认识和理解,让人突然间变得多愁善感起来,心中也多了很多责任,生活一时间变得沉重起来。一个人的时候,我总是想起我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今年62岁了,母亲比父亲小5岁。父亲是个厚道人,老实了一辈子。母亲是个十分精明的女人,在那个时代,可以称作是女强人了,她一直都是家庭的中心,而父亲则心甘情愿地在母亲身边做配角。父亲家里兄弟多,哥6个,没有姐妹,爷爷奶奶在那个穷山沟里能把他们都养活得壮实高大,我一直认为是个奇迹。母亲和父亲是属于青梅竹马那一种,父亲16岁的…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南京工作,我很少见到他们,就在这时,一名陌生人给我母亲般的关爱。……她的一举一动,她对我的关心与照料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心里。她其实也有自己的女儿,她待我像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好,我会珍惜这样一个好的机会。今年,她又打来电话,让我暑假去她家玩儿,此时我的心情用词语是无法形容的。”  相似文献   

19.
许薇 《社区》2010,(30):52-53
上要照顾老人,下需抚养子女,中年人成为负担沉重的“三明治”。麦克·莫里是英国伦敦一家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经理,是位单亲爸爸,上有80岁的老母,下有2岁的女儿。“工作压力已经够大了,更让我操心的是母亲和女儿。上周母亲摔了一跤,我每天下了班后开车80英里去看她,然后回家。第二天一大早开一个小时车去上班,天天如此。”在西方国家,麦克这样的中年人被称为“三明治一代”。  相似文献   

20.
因为工作的原因,生下女儿悠悠之后,她一直由外婆和阿姨照顾。和外婆还有小姨在一起的时候,她总是很听话,可是每次我下班后去接她,她就会千方百计地和我作对,要么是缠着我不肯好好吃饭、睡觉,要么就是故意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变成了“两面派”的问题儿童。害得我经常抱怨母亲说:“这孩子这么不听话,都是你惯的!”母亲宽容地笑笑说:“她还小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