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弄清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客观化问题,不但是把握心理学发展过程的实质的根本,而且是理解心理学何以跻身于科学之林的关键。它对于进一步认识当代心理学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建立和发展我国心理学理论,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心理学发展的客观化问题,是个怎样的问题呢?我认为这个问题是与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密切相关的。按照科学哲学的分界理论,凡属研究经验圈内的事实,具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的价值观,并从类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笔者认为,西方心理学对价值认识的历程展现了从本体论的理念向类哲学的理念发展的趋向,但对价值的认识又有自身的局限,仍没有过渡到类哲学的高度.类哲学是时代的精神,只有在类哲学的指引下,心理学才能对价值有符合时代的深刻理解,进而推进心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哲学践行与心理学践行之间的关系是哲学践行运动的一个核心问题。然而,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哲学践行与心理学践行之间没有任何内在的关联,心理学践行被理解成是对思想的一种经验性的因果研究,而哲学践行则被理解成是对思想的一种概念性的因果研究,它们各自拥有自己的方法论、探究领域甚至自己的顾客。这是一个严重错误,这个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哲学践行与心理学践行之间存在着复杂和协同的关系。全国哲学咨询协会(NPCA)从诞生之日起,其核心目标就是将哲学践行与心理学践行以及其从业者结合到一起———探索它们的内在联系及差异,以有助于为将来创建一种综合哲学和心理学两者的、可靠的"心理学—哲学践行"。在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认知行为心理学的创立者阿尔伯特.艾利斯已看到了将哲学与心理学这两个领域结合到一起的重要性。艾利斯受斯多葛派哲学的启发,建立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形成了当代心理学中一个最重要的潮流。艾利斯的理论主要是基于用逻辑来反驳信念的斯多葛主义思维方式,他看到了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三段论与他的ABC理论结合起来的价值,从而确定了信念、行动和情绪之间的逻辑(而不是因果)关联,这正是"基于逻辑的治疗(LBT)"所要努力做的事情。"基于逻辑的治疗"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一种形式,它继承了艾利斯50多年前开启的心理学中的哲学革命,它大量使用了东西方古老的哲学家的思维方式中所包含的哲学观点。这些哲学观点倾向于对现实持一种合理的乐观态度,从而向"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中注入了一种"积极心理学"。在当前的心理学发展动向上,"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人文主义心理学以及许多其他类型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学发展进路实际上已经是哲学的了。使心理学更加哲学并且使哲学更加心理学,这将是二十一世纪新型理性疗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进行任何一种科学研究时,不管自觉或不自觉,正确或不正确,在它的背后都有一种指导思想,即一种哲学思想在起着指导作用.我们把这个问题明确地提出来,目的是使我们能自觉地以一种正确的哲学思想来作我们的指导. 一、心理学和哲学的关系 为了阐明哲学对心理学的指导作用,我们不妨先谈谈心理学和哲学的关系.心理学和哲学的关系很密切,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声誉的下降,重要的原因之一与我们哲学研究工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忽视价值准则分不开。我认为,要恢复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声誉,必须注重研究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向实践转化中存在的困难──再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向实践的转化倪志安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向实践的转化,几年前我曾发表"马克思主义哲学向实践的转化新探"(《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7年第1期)一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向实践的转化,必...  相似文献   

7.
西方心理学是以机械论,即人的心灵是一架机器为哲学基础建立的。这种机械论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导致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心理学界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并且认为西方心理学自身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西方心理学的问题是其发展理念导致的,因此必须进行理念的重新定位和发展框架的结构性调整,以生命心理学取而代之。生命心理学的核心理念是人的心灵不是一架机器而是有生命的,并以生命论为哲学基础,以期建构全部心理学,即全人的和全人类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中,不断有人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除恩格斯所说的两方面之外,还应有第三方面,即思维对存在有无能动作用问题。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进行和哲学理论研究的推进发展,面对社会实践向哲学的新挑战,我们应在此基础上,“拿出一些理论勇气”,对传统的哲学基本问题做更广泛深入的思考、研究。我认为,这第三方面内容的实质,就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问题。这个问题已不能局限于原来的范围了,而应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无容置疑,如何控制人生,这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千古不衰的问题,无论这个人是一个哲学家,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而每一个时代,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是干差万别的,探索的方式也不尽相同。遗憾的是,过去的各种探索方式和得出的结论都不能说服现代的人。原因在哪里呢?我认为,还是方式方法问题。当今,从心理学到哲学,乃至整个学术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或深刻化、或广泛化,最根本的还是方法上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人的个性     
1.关于个性的哲学理解人和人的个性都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哲学所理解的个性同其他学科(例如心理学)所理解的个性应当有所不同。当代的心理学家通常把个性理解为:使这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一生理特征的有机结合,并从个体心理过程去探讨个体的作为心理特征的个性的形成。在个性问题上哲学思维区别于心理学之处在于:它应当从把握普遍性的角度去关注特殊,所以哲学把人的个性理解为主体性的个体表现。个性是个体主体性的论证:人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转化为自己意识的对象,实现了主体向客体的转化。人通过这一主客体分化而使自己二重化,使实践活动表现为对象化和非对象化的辩证运动:人的本质力量向客体存在形式的转化(对象化)客体、客观对象(包括前人活动成果)向主体活动形式转化,使主体获得新的素质、特征和能力(非对象化)。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学术思想史背景中,进化论和主体性构成了相互分离的两个不同的论题.但由于心理学与它们都具有密切联系,二者在心理学中实现了相互结合.在心理学诞生的初期,它直接承袭了传统哲学的"错误"的主体性观念.因此,当进化论向心理学渗透之后,它必将以与否定上帝创世说同样的方式否定传统哲学的主体性观念,从而使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趋于崩溃.但是,心理学作为关于人类意识的科学研究,必然要关涉人的主体性,从而决定了它在20世纪后期普遍地向主体性回归的发展趋势.通过对这三者之间关系的阐释,既为理解西方心理学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或维度,又对主体性的理论建构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设想.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历史进入新的世纪和新的千年之际,哲学将向何处去?怎样才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做出不同的回答。在这些思考和回答中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哲学关注的对象和表述的方式的变化的认识。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未来的哲学应该更多地关注公共领域,在哲学的表述方式上也应该因此而有适当的调整。哲学本来就是面向公众的,它所关注的中心就是公共领域。这里所说的公共领域,是包括哲学家本人在内的公众的生存、意识和行为,即众人的存在、感知和实践,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人与人、人…  相似文献   

13.
问1:我经常听到现象学这个名称,但是一直没有弄清楚过它的基本思想,你可以跟我概述一下什么是现象学吗? 答1:用胡塞尔自己说过的话来说,现象学是:(1)一种描述的心理学,(2)一种可靠的哲学的方式,(3)一种普遍的科学,即第一哲学,它为一切其他科学奠定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基础。这三句话是相互联系的。这里所谓描述的心理学是指一种对意识的结构作先验的分析的学说。为了能够对意识的结构作正确的分析,必须找到一种去除任何先入  相似文献   

14.
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的区别是布伦塔诺哲学心理学体系内在基本线索,而心理现象则是以"表象"和"意向性"为基础的,而具有对对象的能动的指向性.其目的就在于不但要从哲学上实现从客体本体论向主体本体论的转向,而且还要将善恶价值的界定建立在心理现象及其内在意向性和自明性的基础上,从而奠定其价值哲学的心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已是不言而喻的了。早在二十年代,也就是我的老师卡尔·比勒所处的那个时期,专业权威担任哲学课教学,并且不管他有否兴趣,作些哲学  相似文献   

16.
构造派心理学是十九世纪末叶产生于德国,后在美国得到发展的一个心理学派别。构造派心理学,由于采用了实验方法进行研究,从而使心理学自此脱离了哲学母体,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它是现代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心理学派别。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冯特。由于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全面系统地实验研究了人的心理问题,故被誉为实验心理  相似文献   

17.
“意识按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按其内容来说是客观的”提法被认为是正确的,至今它仍然被写进一些哲学教材中。但是,我认为这个提法是值得研究的。本文想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个人的不成熟的异议,以就教于哲学界的同志。在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问题上,至少存在着这样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即意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人格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识自我是古往今来哲人学者惮思竭虑的重大课题。随着对“自我”的认识从单维向多维的拓宽和从浅层向深层的逼进,人们的视线必然聚焦于“人格”这一更为深奥的领域。只有揭开人格之謎,人们才能更深刻地了解司芬克斯之谜的更为深层的内涵和更为丰富的意蕴。长期以来,心理学为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要真正解决人格问题,必须借助思辨的力量将人格从心理学的层面抽象到哲学的高度,将人格纳入哲学领域。本文从哲学的高度对人格的概念、类型、特点以及研究的意义谈一点看法,以期引起更深入的讨论。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的材料分布在实证科学的各种不同的部门中间。哲学对人格的说明应建立在心理学的人格理论的基础上。简要回顾心理学的人格理论,对于从哲学的高度说明人格是有借鉴和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学哲学其实是反对心理学哲学,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反对“心理学化的哲学”的.在维特根斯坦看来,心理学化的哲学的错误在于以内在的精神状态或私有的感觉经验为理论建构的出发点,其典型就是把“理解”、“知道”等视为内在精神状态或感觉经验,以为可用心理学方法来对此进行考察.心理学化的哲学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去规划一种毫无希望的私人语言,两者之间存在着隐秘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确立、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结构和系统地制定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等三个方面,阐述新哲学形成的标志。我认为,这三个方面应该统一起来进行理解和把握,缺少哪个方面都会陷入片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