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赶超型国家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国家抓住外部机遇利用自身优势通过适宜的经济政策实现了经济超常规的跳跃性的增长一跃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乃至发达国家。就这一范畴而言赶超型国家主要包括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以及拉美国家。如今日本韩国墨西哥等国已经加入经合组织成为富人俱乐部的成员,而其他赶超型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也迅速提高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的新生力量。本文旨在通过简要分析中国经济的现状以及实现可追赶的条件,通过同日本赶超型经济的对比提出赶超国的发展战略以及实现赶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 如果用—个词来形容中国今后50年的全部努力,那就是“追赶”。 后进国追赶先进国,中国是第四轮 我国著名的国情国力专家胡鞍钢先生说,从现代经济发展史看,世界先后出现三次现代化后进国追赶先进国的成功范例:第  相似文献   

3.
<正>一、包头发展模式的提出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为西部地区提供了发展的战略机遇。包头地处西部地区,能否抓住历史机遇,再铸辉煌就成了包头人的思考重点。江泽民同志1999年元月29日考察包头并提词:“团结奋斗,发挥优势,把包头建成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个经济强市”。在经济赶超过程中,包头发展目标同“新经济结构”、“新型工业化”、全面小康社会”、“基本现代化”和“现代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一、欧美国家工业化的模式、规律和启示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并完成传统工业化的国家(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叶,主要欧美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由于国情不同,经济发展的背景和起始条件各异,工业化道路呈现出不同特点,形成了若干代表性模式.主要是:英美"自由放任"的内生型模式,即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依靠市场方式自发推进,在经济系统内生地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转型.德国日本"政府主导型"模式,即通过制定赶超政策,依靠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实现产业保护、市场统一,推进工业化,迅速崛起.新兴工业化模式,即包括拉美的阿根廷、巴西,欧洲及中东地区的以色列、科威特,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等,努力适应国际环境,发挥比较优势,在政府主导下,通过适当工业发展导向型战略,走出一条独特的工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5.
王洪 《经理人》2011,(3):8-8
转型升级中,中国制造面临巨大挑战和隐忧。根据最新研究,中国制造成本已从过去低于美国40%的优势,降到了5.5%。原因是什么呢?一是人民币的升值,二是工资水平上升,三是中国制造面临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四是周边国家对我们形成越来越大的竞争。但这些全部是外因,真正的内因是我们在整个工业化、现代化阶段中一直存在着固有的症结: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中国未来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要继续追赶发达国家,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现代化指标方面的发展差距。如果直截了当地说,就是以更快的速度追赶美国,这是一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追赶世界最发达的也是最强大的国家,这将构成21世纪中国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令人关注的重大事件。那么,在21世纪中国能否追赶美国?如果能够的话,追赶美国的含义是什么?或者说中国如何追赶美国?在哪些方面是我们追赶美国的重点和优先领域? 第一,中国将明显缩小与美国经济总量的相对差距。 第二,中国将先缩小在人类发…  相似文献   

7.
所谓“财阀的定义”,是指在某项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企业家或其家族,把事业扩展到其他领域,从而形成的“本地民间企业”。财阀的出现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欧美各国和日本经济现代化进程中,曾经形成许多财阀,对国家产业发展起过重大作用,但是,当产业化发展到成熟阶段,或由于属下企业的独立,或因为旧财阀向更现代化的企业集团转变,许多财阀都消失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东亚,NIES(新兴工业经济群,以“四小龙”为代表)随着快速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财阀不但没有走向消亡,反而继续发挥着重大作用。二战以后,韩国经济现代化策略的特征是国家扶植下的大企业(即财阀)主导型。朴正熙时期是财阀势力增长最快的阶段,国家的大力支持壮大了财阀,财阀也以其对韩国经济起飞的贡献被誉为“韩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先锋”。但是,从上个80年代初开始,财阀的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了过度膨胀的趋势,成为韩国诸多问题的总根源。  相似文献   

8.
一、价值观管理与企业价值观1.价值观管理的产生现代管理理论自二十世纪初诞生以来,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以泰勒、法约尔、韦伯为代表的科学管理阶段,以梅奥的霍桑实验为标志的行为科学管理阶段,以孔茨所谓的"管理理论丛林"为特征的管理科学阶段,以美日管理模式跨文化比较开始文化管理阶段。管理科学的前三个阶段基本可归于理性主义的管理范畴,崇拜理性,依恋物质,看重定量化和技术,而忽视了人的主观思想、文化因素的巨大能动作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大有赶超美国的趋势,促使许多学者对日本经济进行研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过程是不同国家相互竞争、相互追赶的动态变化的过程.19世纪后期以来,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先后出现了三次现代化后进国追赶先行国的范例.每一次成功的经济追赶都同时伴随着人力资本的追赶.  相似文献   

10.
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于发达资本国家的传统工业化而言的,该文重点探讨了新型工业化道路下的后发优势,发展中国家发挥后发优势,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用后发优势作为指导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在不同阶段,采取跟随、追赶、赶超、超越战略,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资讯     
《领导文萃》2012,(2):131-136
经济中国是最融入全球化进程的经济体之一中国经济在赶超美国,到2030年会达到美国的两倍。在这期间内,中国的国际贸易额将达到美国的三倍。在国内需求和个人消费的基础上,中国经济近三年来持续增长,金融市场快速开放并进一步深化,经常项目盈余迅速减少,人民币持续升值。中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各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结果大相径庭。我国和日本都是在二战后战争废墟上开始走上高速增长之路的,其历史起点和经济增长速度颇为相似,但结果却有天壤之别。日本自1955年恢复经济到1973年实现工业现代化,前后只用了18年时间。经过战后40年高速增长,于80年代末达到经济最高点,随后进入经济衰退期。我国自1952年开始,连续50年GDP以近8%的速度增长,按说应该早已进入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但截至2002年,我国GDP为1.27万亿美元,不到日本GDP的三分之一,人均GDP为989美元,而同期日本为3.2万美元,仅为日本的三十二分之一。为什么…  相似文献   

13.
毛晶莹 《管理评论》2002,(2):20-21,19
20世纪70年代起,在美国西欧,日本的一些先进企业,就已经在组织内部逐步建立起严格的伦理制度和监管机制,正当中国人拼命引进美国的管理理论,而美国人又开始向日本学习的同时,日本人却说:他们的管理思想方面主要是学中国的,而且早就开始学习了!正如日本现代管理思想家伊藤肇在其所著的《东方人的经营智慧》一书中所说:“日本企业家只要稍有水准的,无不熟读《论语》和《道德经》,孔子与老子的教训给他们的激励影响之巨,实例多得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4.
龙象逐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小强 《领导文萃》2010,(14):43-45
<正>中国和印度均已步入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拥有了大量投资的能力,劳动力也开始大规模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初步具备从"经济起飞"到"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随着中印加速发展,两国之间的竞争正在悄然升级。在地区层面,中印在东南亚和中亚等毗邻地区,则存在利益重叠和相互渗透的情况,均在致力于增强己方对亚太地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正>为系统分析中国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梳理中国发展模式的本质特征,为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与《管理世界》杂志社,将于2017年8月在北京联合主办"中国的发展模式"国际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围绕着"中国发展模式的经验及其可复制性"这一主题,拟讨论以下领域的问题(可以不限于这些选题):(1)发展经济学前沿理论和发展实践国际比较:起飞、追赶、转型和可持续增长;(2)中国实施经济管理和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3)中国的公共权力与发  相似文献   

16.
<正>为系统分析中国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梳理中国发展模式的本质特征,为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与《管理世界》杂志社,将于2017年8月在北京联合主办"中国的发展模式"国际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围绕着"中国发展模式的经验及其可复制性"这一主题,拟讨论以下领域的问题(可以不限于这些选题):(1)发展经济学前沿理论和发展实践国际比较:起飞、追赶、转型和可持续增长;(2)中国实施经济管理和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3)中国的公共权力与发  相似文献   

17.
资讯     
《领导文萃》2012,(14):133-138
经济重新崛起的中国工业革命前的2000年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直到技术的革新提高了欧洲国家的生产力。但是中国的开放政策极大释放了生产力,过去十年间,中国工人的生产力以年均11%的速度增长,相比之下,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人均生产力每年的增长为1.3%、1.1%和0.9%。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中国经济将在2030年赶超美国。随着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其增  相似文献   

18.
彭方刚 《经营管理者》2009,(20):123-123
现代化研究开始于二战以后,是对1500年以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人们思维等各方面变革的总结与概括。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于鸦片战争,是一种外源性的进程。而新疆地区由于深处内陆,远离现代化传入中国的路途,现代化进程的开始晚于其他地区;发展的程度也远落后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对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强调发展是主题,同时提出:继续完成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跨越式发展”作为一个新的提法,它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其他国家有没有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先例?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落后国家在追赶先进国家的过程中,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助推力,加快提升经济结构,跨过传统工业化的某些阶段,加速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与一般意义上的“快速发展”不同,跨越式发…  相似文献   

20.
日本战后技术与经济发展回顾战后日本经济取得高速增长,重要原因在于科技进步。据测算,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有30%来自技术进步。战后的五十年代,日本面临的是工业设施遭战争破坏,原材料匮乏,外汇极其短缺的困境。国家最大的目标是复兴经济,通过开展积极的产业技术政策,借助技术进步,补充和强化产业的基础,从而带动整个日本经济的复兴,为经济起飞打下良好基础。六十年代,日本进入经济高速成长的黄金时代。政府提出以欧美发达国家为赶超目标,加快现代化进程。黑白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的普及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象征,大型高炉、带钢轧机等钢铁工业的大批量生产技术和石油化学、高分子等重化学工业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七十年代,日本经济仍维护5%的增长速度,这是日本日益强大的技术能力和技术变革积累所取得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