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介绍了实验中采用的脉冲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系统的组成,通过黑体辐射理论和热传导理论研究了系统检测机理以及常用的反射和透射检测方法,提出了两种增强小发射系数试件热辐射的方法,并得到了反射法和透射法检测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先通过对边界条件的实验分析,确定了对边界条件绝热处理的可行性,然后通过"模型分割"的办法,将一维理论模型在时刻的温度分布作为三维模型的初始条件,并把之后的温度变化作为三维模型圆柱体的侧面边界条件,给出脉冲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三维理论模型的一种近似解法.  相似文献   

3.
红外热成像技术是现代影像学中的一门新兴技术。它与x射线、B超、CT、核磁共振等显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不同,它不主动发射任何射线,只是被动接受热源所发射出的红外线,经过处理后得到热源的影像。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不用接触待测物体。因此,对于一些高危行业,如核工业中元器件的检测将变得非常容易。本文所叙述的就是利用红外热像技术与显微技术的结合,制作一种红外显微镜。红外显微镜可以将出现故障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板中数以万计的微小元器件的影像传输到计算机中,经过计算机的分析,可以很容易地分析出具体故障所在。因此,大范围电子元器件故障的快速检测将变得简单、快捷。  相似文献   

4.
采用红外热成像系统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8例女性乳腺肿瘤患者进行扫描成像,获取乳腺肿瘤温度分布等红外热辐射特征及其乳腺肿瘤的大小、内部血流等超声影像特征,探讨乳腺肿瘤的红外热图像特征,同时将红外热图像分析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影像技术的吻合度较好,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技术,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主的院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介绍了在建筑结构试验课程教学中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总结了混凝土结构无损检实验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DC-DC电流模开关电源的结构,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低功耗无损电流检测技术,降低了开关电源的静态功耗。该技术实现了虚拟的无损电流检测电阻和一个低功耗高灵敏度的电流检测放大器。通过降低电流检测电路的功耗,优化了电流模开关电源控制环路的功耗,从而实现了静态功耗的最小化。基于无损电流检测技术设计,开关电源的静态功耗为61.22mW,为典型情况的57.5%。  相似文献   

7.
主研人员 陈瑞征 袁敬闳 莫怀德 陈昌龄 唐德琴 “300MHz激光扫描声学显微镜”是一种不同于光学显微镜的全新无损检测仪器。其研究涉及微波、声学、光学、成像及图像识别等多种技术领域,技术难度很大,特别是在“声学调制及声光刀口解调技术”、“体声波声换能器和工作面版的研制”、“声学成像技术”等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创造性工作,使其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所测样品的声图像清晰,全部采用国产元器件,便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利用超短激光脉冲的高分辨飞行时间太赫兹断层成像的发展。其基本原理是,首先非线性光学晶体获得的宽带太赫兹脉冲进入到样品,随后检测每一层反射回来的回波脉冲。利用高斯窗口的去卷积过程我们可以获得清晰、高分辨的断层成像谱图。与聚四氟乙烯薄膜机械厚度测量的结果比较,如果一个样品的折射率为n,则轴向分辨率低于10/nμm。  相似文献   

9.
主研人员:陈瑞征 袁敬闳 莫怀德 陈昌龄 “300 MHz激光扫描声学显微镜”是一种不同于光学显微镜的全新无损检测仪器。其研究涉及微波、声学、光学、成像及图像识别等多种技术领域,技术难度很大,特别是在“声学调制及声光刀口解调技术”、“体声波声换能器和工作面板的研制”、“声学成像技术”等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创造性工作,使其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所测样品的声图像清晰,全部采用国产元器件,便于推广应用。达到的技术指标为:  相似文献   

10.
红外热成像技术用于人体各种病变检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我国的应用研究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检测理论还很不成熟。特别是人体红外辐射-表面温度-物质特性三者间的内在关系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借助于数学和计算机手段对人体表面温度分布的特性进行分析,达到推定身体内部病灶的位置和尺寸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尝试着把有限元方法应用到红外医疗诊断的定量分析中。  相似文献   

11.
凝析气藏凝析气衰竭测试通常在PVT筒中进行,没有考虑多孔介质的影响,而实际储层中流体相态的变化却是在多孔介质中发生的。通过长岩芯实验研究了凝析油气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衰竭动态,并与PVT筒中的衰竭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长岩芯中富含凝析油型的凝析气衰竭动态与PVT筒的测试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不同衰竭速度所得各级压力下平均气油比不同,速度越大,平均气油比越大,凝析油采收率越低;长岩芯中凝析油采收率高于PVT筒中采收率,天然气采收率则相差不大。因此,应尽可能采用岩芯衰竭实验研究凝析气藏衰竭开发反凝析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2.
膨胀试验作为单井吞吐工艺试验的重要评价手段之一,在油田注气混相与非混相驱试验中已得到应用。目前对不同种类气体注入对原油相态影响国内外虽作了些分析和研究,但针对同一种流体究竟那种注入气体较好,还研究得不多。首先对CO2注入时原油膨胀试验和未注气时的常规PVT数据进行模拟后,对CO2、N2、CH4和烟道气四种不同的注入气体进行了模拟研究,给出了在不同种类气体注入时原油的膨胀系数和泡点压力的影响,同时对混合气体的注入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各种气体在单井吞吐试验对地层流体的适应性,对其优缺点也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支持北斗伪距差分计算的ARM和WinCE软硬件平台,分析了北斗伪距差分计算方法及驱动实现,将接收到的差分值和卫星伪距观测量值进行差分定位解算并利用Matlab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基于该平台做差分后的伪距变得平滑,修正后的伪距可以满足PVT解算对数据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国内Ⅰ、Ⅱ、Ⅲ型干酪根的三组模拟实验资料基础上,经过生烃产物油气配方的摩尔组成计算,应用PR状态方程计算了生烃产物的PVT相图;根据生烃产物的气油比和PVT相图特征分析发现,Ⅰ、Ⅱ型干酪根的油气生成相态具有两种类型,即“油相型”和“气相型”,两者的Ro分界线分别在1.5%~1.6%和0.9%~1.0%之间;而Ⅲ型干酪根的生烃产物均表现为“气相型”。  相似文献   

15.
对荔湾3-1气田气藏流体高压PVT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计算,确定了适合描述气藏流体相态行为的流体组分特征参数。利用地质资料及研究成果所得到的地层物性参数,结合构造形态和井点信息,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地质模型,完成气藏地质储量拟合。从井网部署、初期采气速度、气层动用秩序、断层的连通敏感性及最小井底流压敏感性等多方面对气藏的开发指标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所得的研究结论有利于指导该气田实际开发生产。  相似文献   

16.
首先对盆5井区凝析油气藏的凝析气和原油高压PVT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计算,确定了适合描述该凝析油气藏流体相态行为的流体组分特征参数;利用地质研究成果所确定的单井各层物性参数,结合构造形态和井位,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地质模型;为了论证盆5井区凝析油气藏气顶合理开发技术指标,从6个方面对该凝析油气藏未来的开发指标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所得的研究结论有利于指导该凝析油气藏实际开发生产。  相似文献   

17.
深井钻井具有高温高压及地层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间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极为狭窄的特点,这为在深井钻井过程中保持井眼系统的压力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针对深井钻井的特点,运用流变学、传热学和物质平衡的基本原理,建立钻井液循环和静止状况下的钻井液温度分布模式及高温高压密度模式和高温高压流变模式,应用这些模式和地层流体的PVT特性对一些实钻深井的溢流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井眼水力系统流体热力学模型对深井、超深井的压力平衡控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平衡后各组分逸度系数相等的平衡判据来描述两相中各个组分的分配情况,但该法无法进行两相由非平衡初始状态达到平衡状态这一非平衡热力学过程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引入扩散方程来描述液相和气相各个组分由接触到稳定过程的方法,建立了描述两相非平衡态扩散过程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分阶段求解模型的求解算法,并运用该法对PVT筒中气液两相系统由接触到稳定过程的状态进行了分析,得出系统全程压力变化规律及平衡状态下随高度变化的甲烷浓度分布规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从而为非平衡态相变问题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国内外缺乏直接检测高温高压地层水离子含量设备的问题,设计了测试高温、高压条件下实际气藏流体中地层水离子含量及结垢量的静态实验。采用实际气藏流体进行了高温高压PVT 分析及离子含量检测实验,测试不同条件下水中气、气中水含量及地层水离子组成,确定地层流体结垢量,综合研究了高温高压地层水相态变化和离子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结果表明:随地层压力降低,天然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水的蒸发加剧,地层水矿化度升高,结垢趋势增加。一定的低压高温条件下,地层流体中的无机盐结垢且结垢量随压力降低而增加,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实际地层流体结垢量比脱气地层水低且结垢量随温度压力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技术扩散是指技术的时空传播 ,是该项技术在其它经济领域和更大的地域空间范围的应用推广。在技术扩散中引进场的概念即技术扩散场 ,将影响技术扩散的主要因素抽象建立了技术扩散场的三维空间坐标 ,为技术扩散设定了扩散的空间。技术扩散场扩散速度模型 ,描述了技术扩散场处于时变场状态时技术扩散的扩散速度和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