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一方面,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主要的理论渊源;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新突破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指出,人与自然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现实的人"与"现实的自然"的辩证互动过程就是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内蕴了"现实的人"的逻辑起点,其实质是"以‘现实的人’为本"与"以‘现实的自然’为本"的辩证统一,就是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诉诸于人—自然—社会整体协调统一的具体实践中,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体现了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的内在统一。因此,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维度。  相似文献   

3.
李楠 《理论界》2006,46(3):81-82
本文立足于唯物史观人的本质,阐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了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中心。以人为本是主体的中心目的。当前强调把以人为本提到战略指导思想高度,强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4.
试述“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新世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这表明我党对自身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必然会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和充分发展;促进人、自然和社会的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5.
韩功华 《兰州学刊》2008,(Z1):28-32
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提出很久了,然而一个好的理念的提出到实现之间有很大的距离,怎么才能很好的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呢,目前学界研究的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如何去解读。文章尝试从实现条件的角度来分析以人为本,期望能就该命题打开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文章着重讨论了以人为本理念实现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条件、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条件、政治经济体制条件以及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条件等。  相似文献   

6.
价值是人类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内容.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原则就是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应于人的生存和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人类活动价值原则的主体性、多样性,而二者又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7.
张莉 《兰州学刊》2007,1(6):4-6
科学发展观深刻地体现着人学蕴涵: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本质和核心,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许小主  李青 《云梦学刊》2007,28(2):71-73
作为科学发展观本质和核心的"以人为本"的"人",首先是指"人民";但是,从根本上讲,"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每一个人",即"所有的个人","每一个人"是构成科学发展观的历史主体.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历史主体上坚持"人民"和"每个人"的辩正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对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部分“以人为本”确立为全党的行动指南和指导思想。新形势下,习近平同志赋予了“以人为本”新的科学内涵,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以人为本”之“本”写入党章;并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来源去粗取精,总结出治国理政的新经验。党的十八大丰富了“以人为本”思想,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有着一个逐步丰富和深化的发展过程,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线索.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当代形态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论来源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论断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坚持与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科学发展观的人文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理论界》2009,(3):37-38
追求发展是每个国家和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共同愿望,而如何看待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确立科学的发展模式,则是21世纪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行了阐述.进而,从人的生存和发展、人自身的发展两个方面论述人的全面发展.然后从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人类与自然的统一、人类与历史的统一三个方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人本主义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方文  陶庭马 《理论界》2008,(6):96-100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思想原则,与人本主义有着密切的理论渊源关系,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则与人本主义有着根本的不同。人本主义和“以人为本”的出发点都是“人”,但二者对“人”的理解不同,人本主义是从抽象的人出发,“以人为本”则是从现实的人、具体的人出发。把握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最起码、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人,人是以人为本的载体,确定人是以人为本的逻辑起点,就不能回避探究人的问题,研究人的问题就必须正确分析以人为本的"人"的本质问题。人的本质问题决定了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根本性质,以人为本的现世品格就是以当代每一个中国公民为本。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思想和观念,可谓源远流长。但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在我国理论界的确立,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再次把以人为本推向理论前台,时下成为学界探讨的热门话题,以人为本获得了强烈的时代意蕴和现实定位。  相似文献   

15.
关于“以人为本”中“人”的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讨论“以人为本”的时候,学界有人把这里的“人”理解为“一切人”。文章认为,不论从党的文献、从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还是从党的宗旨和目标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看,“以人为本”中的“人”,都应理解为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府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这表明传统发展观发生了根本转变。可持续发展战略大体经历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以人为本三个历史阶段。1995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正式决定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其实施。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调整国家发展战略,做到“五个统筹”,这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完整的诠释。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大庆市,在如何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方面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与“每个人自由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内容,它与时俱进地将发展的根本目的归结为人的发展,提升了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这对于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这一提法直接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和民本主义思想,应对其作出马克思主义的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人"和"自由人联合体"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个与人类共始终的不间断的曲折艰难的演进过程."以人为本"完全可以与"每个人自由发展"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 ,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人本观 ,是对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这一伟大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必将调动更广大的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要以人才为本,人才工作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指对人的尊重,把人作为价值标准,尊重人的权利和需要,实现人的发展。尊重人的权利,就是在程序中贯彻民主原则。尊重人的需要,就是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实现机会公平和程序正义。促进人的发展,要增加体制的开放性,让人们在自由竞争中成材,在自由流动中提高自身价值。当代应当提倡个性解放,支持人们发展兴趣,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价值导向.认真领会两种思想的内涵和意义,对正确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