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关系问题上,我国逻辑学界长期流行一种所谓“低级逻辑、高级逻辑”说,把形式逻辑(包括数理逻辑)看成是研究思维的“外在形式”、关于“知性思维”的“知性逻辑”,而把辩证逻辑看成是关于理性思维的高级逻辑。笔者认为,这种贬低一门科学抬高一门科学的观点不仅在理论上带来一些麻烦,且对逻辑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里仅呈个人管见,向专家和同志们求教。一、是外在形式,还是内在形式? 作为一门研究推理论证的逻辑科学,形式逻辑以思维形式或思维形式结构为研究对象。在这里,无论说思维形式还是说思维形式结构,指的是“各个不同领域的具体思维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学习鲁迅杂文时,首先就遇到一个问题,“杂文”这个概念的含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在鲁迅研究界有过争论,至今认识仍未取得统一。大致有这样几种意见:(一)认为鲁迅杂文是一种文体。瞿秋白把“杂文”和“杂感”看作同一东西,有把杂文当作文体之意。后来有的  相似文献   

3.
两点答复     
(一)把“骐骝是中,(?)骊是骖“中的两个“是”字看成系词,是根据汉唐训诂学家的解释确定的。古人虽然没有“系词”“判断词”一类的术语,但他们根据经文辞言之情,还是能指明语法的关键所在的。如郑笺:“中,中服也;骖,两骖也”,把“中”“骖”确定为名词,就等于告诉我们,它们是判断谓语的完成词。(这与“熊罴是裘”郑笺改裘为“求”,一定把“求”讲成他动词不同)唐人《正义》,讲得更为清楚。它说:“骐马骝马是其中,谓为中服也;(马呙)马骊马是其骖,谓为外骖也。”语中的“是”“为”都是系词。这样的根据,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不用呢?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注释中的“通”表示某字与某字通用。教材中把通假字和古今字都归入了“通”这个范围。它的读音规律是通哪个字就读哪个字的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中的“说”通“悦”就读yue。“说文”中只收了“说”字,没有收“悦”字,说明“说”与“悦”是古今字(王力先生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刘勰《风骨》篇中“风”的解释比较一致,基本上是把它当成作品的思想内容或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激情。这些看法是正确的。对“骨”的解释,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有代表性的意见,是黄侃先生的“骨即文辞”的论点。黄侃先生在《文心雕龙札记》一书中写道:“必知风即文意,骨即文辞,……”最近,我在阅读《风骨》篇时,发现黄先生对“骨”的解释与原意有出入,觉得“骨即文辞”的解释是不贴切、不准确的。黄先生有关“骨即文辞”的命题,实际上是把“骨”同“辞”等同起来了,把“骨”单纯看成修辞问题,当成作品的形式。我认为“骨”虽  相似文献   

6.
浙籍学者以“稗史”“演义”“传奇”“奇书”“词话”与“平话”作为《水浒传》的文体术语,其原因主要在于侧重点有所不同。称《水浒传》为“稗史”与“演义”,起初是宗史尚学观念的延续,以至批评颇显学问化特色,其后则是突出其通俗感人、以才济学的文学价值。以“传奇”与“奇书”观照《水浒传》,一方面因其于题材、结构与文辞诸方面求奇,一方面借以说明小说与戏曲两类文体的关联性。将《水浒传》视作“词话”与“平话”,主要在于强调其适于说唱、表演与文体杂糅而不乱不隔的特质。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之论述文章写作,颇重视形式因素,并由形式而论及文学本源、宗旨、内容、情志等,使之融会贯通而纲举目张,使习文者获其体制规格要求,得为文之门径,守正出新,得通变之要义。论述文体以功用为本,把形式具体化,指示作文门径,得文体之正,又具开放之态势,遵从规范而又不为文体规范所束缚。"剖情析采"而重视篇章结构,遂与文体论之"敷理以举统"之体制、纲要相联系,使习文者有法可依,有迹可寻。由篇章结构而及于声文、形文的语言文辞之美,进而探讨比兴、夸饰、事类、隐秀等建构辞藻美的因素,并特别指出从文体、篇章结构、语言文辞等形式入手,指导写作,应该时刻强调把握整体,注意于文术之研寻。《文心雕龙》论述作文之法,以构思为核心,以形式为入手,示人以门径,指导写作。刘勰重视文章形式因素,虽身处南朝形式主义文风兴盛之际,却体现了不为时风所左右的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8.
杂文创作谈     
一、杂文的属性 什么是杂文?近年来对杂文的含义、特征及其应有的属性的探讨文章屡见不鲜。但众说纷纭,各执一说。既有历史上广义的“编年杂类文体”说,又有引证界定的“社会论文”说、“小品文体”说、“散文分支”说、“议论性散文”说、“文艺性论文”说等等。须知,对任何一种文体的界定,事先得弄清它的基本属性及其个性特征,然后才能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1.杂文的新闻性 大家知道杂文的园地主要是各种报纸兼及部分文学期刊、理论刊物。几乎所有报纸副刊和其它一些版面都开辟有杂文栏目。言论是报纸的眼睛。而杂文又是眼仁:锐敏而光彩夺人。报纸何以如此偏爱杂文?因为杂文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广义的新闻性。  相似文献   

9.
1 训诂中用同义词释词时,我们经常遇到一种称之为“统言”、“析言”(统言又称浑言、通言、散言、散文;析言又称别言、对言、对文)的术语。周大璞先生是这样下定义的:“浑言、统言是笼统地说,析言是分析地说,对言是相对而言,散言是不相对而言,相对而言的文辞叫做对文,不相对而言的文辞叫做散文。” 统言和析言的语言现象,在先秦两汉的文献中早已有所表现,且很盛行,不过无人正式提出这一概念。如: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话语:按照西方近现代学术“分科治学”的规则,文学是文学,批评是批评,文学有文学的文体(抒情体或叙事体),批评有批评的文体(大抵是论说体)。但是,中国传统文论的批评文体常常不去论说而去叙事(如汉代的史传体批评)或抒情(如六朝的骈体批评和唐代的诗体批评)。中国传统文论的经典性文本如《文心雕龙》、《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人间词话》等等,从文体分类上考察都不属于论说体而是文学文体。如何看待中国文论批评文体的这种“破体”现象?或者说,如何评价中国文论批评文体的这种文学性或诗性特征?我认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其意…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楚辞 ?楚辞从哪里来 ?楚辞到哪里去了 ?这是楚辞学的核心问题。郭建勋教授的《先唐辞赋研究》(人民出版社 2 0 0 4年 5月出版 )从文体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答 ,是一本极富学术价值与学术个性的著作。作者认为 ,楚辞不是某个时代、某个地域、某些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 ,而是一种文体 ,其特点在于“兮”字句。“兮”字的表情色彩与句式特点决定了楚辞的形式与内容 ,是判断楚辞体的首要依据。他正本清源地理顺了辞赋两种文体长期以来的纠葛 ,辞赋相混始自贾谊 ,王逸、萧统、刘勰都把辞赋看作两种文体 ,楚辞体的独立地位很早就确立了…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以“序”名篇之《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序饮》《序棋》,历代分体编录的别集与总集多归入“序”体,《古文辞类纂》将其归为“杂记类”。从文体自身流变看,叙事要素的重叠使得“杂记类”这一文类与“序”体之功能趋于互渗,加之唐代古文运动对传统文体的革新,导致了文体界限的混淆与模糊。从编者的立类标准看,历代别集与总集编排作品多关注文体本身的嬗变,姚鼐则更侧重于具体文章承载的价值功用,柳氏三文的归类差异主要表现为“体”“用”之辨。纵观古代文学创作及文体分类历程,名同而实异的分类现象并非个案,只有深度剖析文体形态与流变过程,充分体认部分文体兼有他类文体的功能特征,才能更好地把握文体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3.
某记者在采访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朱军时问:“你是如何看待压力的?”他从容地说:“压力也是一种快乐。”他把无数的压力看成是一种快乐,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汉志》“小说家”及其“小说”是在战国时凭藉文体自身潜力发展起来的、在“说体”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体.虽不属规范的文学体裁范畴,但也并非仅如《汉志》“诸子略”其他九家一样的文体那样重义理,也不如史家之记实,而是一种包括叙事内容的实用文体.《汉志》对“小说”“迂诞”、“依托”的定位为“小说”文体艺术虚构的发展预留了空间.《汉志》“小说”源自民间智慧,是本土小说的早期形态,具有重要的小说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汉语语法教学中,“宾语前置”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词序现象而予以重视的。但什么是“宾语前置”,各类语法著作及古汉语教材却表述得含混不清,或者没有表述。这就为语法教学带来一些疑问和矛盾。 什么是“宾语前置”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宾语”。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宾语:动词的一种连带成分……。”(74页)还是没有说清楚。这种“连带成份”,究竟指的是一种句子成分,还是一种动词与名词的语义关系呢?请看  相似文献   

16.
由我院张晓钟、李贵彬主编的《当代常用文体写作论》一书最近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分为“实用”、“文艺”、“学术”、“公关”、“公文”和“法律书状”等六个篇章,共35万字,较为全面地论述了60余种当代常用文体的含义、特点、写作方  相似文献   

17.
存在决定意识。“异化”问题,是以往人们不太注意、比较生疏的问题,现在居然成了思想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这是有客观原因的。这就是因为建国以来我们走过一些弯路,特别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弯路,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为什么我们的现实会和我们的初衷相去这么远呢?于是,人们便想起了哲学史上的“异化”说,想起了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人性“异化”说。以为通过这个问题的研究,便可以把以往的经验教训总结到手了。但是,人性“异化”说,是马克思主义的还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呢?使劲鼓吹人性“异化”说。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还是混淆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呢?这是一个必须弄清楚的原则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从人性“异化”说所引起的混乱来看,似乎很难说它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8.
文体与风格     
文体之“体”,首先是指体裁,这一概念,可能在东汉时代就已开始了。蔡邕《独断》说:“三公以罪免,亦赐策,文体如上策,而隶书以尺一木两行,唯此为异者也。”这里的“文体”就是指的文章的体裁。这种文体有形可见,是比较具体的。 到了曹丕时代,文体的概念就扩大了。《典论论文》说:“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这里的“文非一体,鲜能备善”应当指的是体裁,因为下文说:“王粲长于辞赋,……然于他文,未能称是。(陈)琳(阮)踽之章表书记,今之雋也。”  相似文献   

19.
《辨骚》篇在《文心雕龙》全书中的地位,刘勰自己在《序志》篇中说得很清楚:“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但是,由于《辨骚》篇放在“文之枢纽”即总论的五篇之末,同下面“论文叙笔”的二十篇相邻接,又曾有人把“骚”单独看作一种区别于诗和赋的文体,所以《辨骚》篇究竟属于总论还是属于文体论,就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争议。六十年代初,段熙仲和王运熙同志,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世界,一个以欧洲共同体为形式的西欧联盟的存在和发展,使我们有必要议论一下对"欧洲联邦"这个口号如何看的问题.把西欧或欧洲各国结成一个实体,叫"欧洲联邦"、"欧洲联盟"或"西欧联盟",这是欧洲史上经常出现的一种政治主张.应该怎样看待它呢?具体说,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提出这类口号同无产阶级的关系如何,是积极的因而值得支持的,还是消极或反动的因而应该反对的呢?我们过去的一些论述中往往借用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的一段话来说明:"欧洲联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是无法实现的,便是反动的".所以把这类主张看成纯粹是资产阶级口号,性质都是反动的,因而一概予以否定.我认为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