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精英吸纳"战略的实施,推动了我国政治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但也不可避免地忽视了"非精英"的大众阶层。因此,在实施"精英吸纳"战略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到社会精英阶层的政治参与,更要关注和吸纳非精英阶层的政治参与,最终全面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以达到我国民主政治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2.
精英治理的社会基础:心理需求、组织要求与社会分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焱 《理论界》2014,(4):22-26
精英治理的社会基础包括心理需求、组织要求和社会分工。精英治理的心理基础是人类的集体行动需要精英,并在组织活动中需要精英。精英产生的传统方式说明传统社会中血缘、财产和成就成为精英选拔的标准,也是其重要的社会基础。现代社会中技术性分工中的纵向分工、管理革命和文官革命使精英的产生出现了新的标准,并成为精英治理的社会分工基础。  相似文献   

3.
名人场的解构,是全球文化经典重估运动的一部分。名人场由传统的精英场变为向大众开放,经典的推出方式由精英遴选变为大众连接,二者都可解读为"去精英化"的表现。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这是民主观念的全球性传播与新媒体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名人场从小圈子的游戏到大众狂欢,正印证了经典的遴选方式变革,表现出当代文化由聚合轴向组合轴的偏向,也表现出当代文化的伴随文本偏重。  相似文献   

4.
自由主义民主,是基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市场经济并主张代议制、多党制与三权分立制度的民主模式。精英与大众二元对立的逻辑命题,是自由主义民主制度框架的哲学根基。在自由主义者看来,大众即没有财产、缺乏行为能力、容易受感情支配、不能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大多数人,精英则是占有财产、受过教育因而是有能力的、理性的、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少数人,精英对大众的统治是正当的。随着劳动者的觉醒与公民权利的扩展,政治权利与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的冲突,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权利诉求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冲突,日益成为自由主义民主的阿喀琉斯之踵。  相似文献   

5.
刘毅 《南方论刊》2009,(10):56-57,55
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是政治哲学视阂中的两大思潮。民主与自由的关系问题是平等与自由、平等与差异性、大众与精英、公平与效率、多数原则与保护少数等异质概念间互动和张力的反映。自由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精英政治学说,民主时代精英政治存在的意义和局限是自由主义的价值和缝隙的映射。自由主义的合理内涵更多地体现在与民主主义互动而不是张力之中,民主时代精英政治的真正意义同样存在于对民主理念的适度回归。  相似文献   

6.
消费社会给都市文学带来了新的变化,也带来了社会的不正常的失序状况.同时,消费社会制造了大众与精英之间的对立.在都市文学创作之中,新感觉派和"身体写作"走向了位于大众和精英之间的中间状态,但两者的实存环境是有一定区别的.  相似文献   

7.
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新的道德观与之相适应.在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中,我们应该承认适当利已的合理性,不但要推崇精英道德,而且也要弘扬利己不损人,利己又利人的大众道德,这样才能让道德教育走进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大众道德的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好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基本道德和特殊道德的关系,使人生过程不断地进入一个道德化的过程,进入更高的道德层次,从而德化人生,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是"大众的崛起"的时期,民族危亡形势赋予大众更大的历史责任,而要使大众明确自身的历史重任,就必须让他们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这个基本要求,五四并没有让他们达到。不仅如此,五四的半文半白的"欧化"白话文,比文言文还要难懂难学。因此,这场俗话运动就从五四的"洋买办白话"开始了。左翼语文家对于五四白话文的不满是它的水准远远高于底层大众的接受能力。白话文没有走向大众,仍然是"少数人"的语言,因此,必须祛除其精英色彩,建立大众语。大众语必须为大众所完全熟悉,必须满足大众"说"、"听"、"看"、"写"四项标准。论争中,有些论者注意到了大众语的多元特性,主张根据大众的需要,从普通话里、从白话文里吸收尽可能多的养分。大众语讨论的结果,是知识分子必须抛弃自己语言观上的精英意识,向大众、向大众语做无限靠拢。  相似文献   

9.
沈开举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4):6-10,107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间内,信息公开与民主制度并无关联,因为"精英民主"模式通常与保密文化密切相关,它既不鼓励公民参与,也不希望公民知悉政府的信息。直到参与式民主在近几十年取得主流话语权,信息公开才与公共参与一道成为民主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变,而且未来必将有助于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姚莉  刘燕 《兰州学刊》2011,(3):51-56
我国乡村精英治理格局因社会条件、制度基础和精英替代已经由一元转向多元,文章通过华共村个案的研究,提出多元竞合的乡村精英治理模式能够弥补一元治理的缺位,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推进基层民主,同时也分析了制度建构多元竞合治理模式存在合法性、协调性和稳定性的困难,并提出政府通过制度创新促进此种治理模式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于精英斗争理论的分析,提炼其中的社会学运行机制,运用"社区政体"的概念将社区通过精英斗争的视角看成是一个社区权力斗争与整合的场域,提出社区党委、街道——居委会、以及业委会三者的权力结构,套用精英斗争理论的模型,以一种新的视角看待社区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代工业社会的大众文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经典文本,而是一种融合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特点的新的文本形态。由于得到了一个社会从权力机构、知识阶层到普通平民等各界的认可,大众文本正不断地被"经典化",也越来越占据社会文化的主流,显示出大众文本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现代工业社会的大众文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经典文本,而是一种融合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特点的新的文本形态.由于得到了一个社会从权力机构、知识阶层到普通平民等各界的认可,大众文本正不断地被"经典化",也越来越占据社会文化的主流,显示出大众文本的繁荣.  相似文献   

14.
韩歌 《南方论刊》2021,(4):32-34,75
互联网为精英文化的大众化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和空间.经历了门户网站时期的奠基、博客时代的单向展示、微博时代的深入开展及短视频平台崛起后的新适应,精英文化大众化在互联网中面临着精英文化边缘化、精英与大众的新鸿沟以及大众化过程中的自我变质等问题.这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的多面性、市场资本在网络文化建构中的消极作用以及文化隔...  相似文献   

15.
从精英治理到民主治理--村民自治制度演进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村民自治制度在农村社区嵌入的深度受到权力、利益和文化三元变量的影响。目前,村级的治理水平仍停留在精英治理的层面上。“精英治理”和“民主治理”的差别在于体制内精英的被选择方式及其自我表现方式的不同。消除这种差别需要提高村民自治制度化水平以及农村社区的公民素质。村级民主治理水平能否不断得以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能否保持自觉的、内省的状态、坚持正义的价值取向,以及能否保证其成员不断克服狭隘的理性人偏好并逐渐向道德人偏好转变。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的重心发生转移,加上西方流行文化的波及,"学者散文"创作在大众启蒙与自觉自性、感性与知性、精英立场与大众倾向之间陷入了矛盾抉择的境地.  相似文献   

17.
达尔多元民主理论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尔把民主分为理想民主和现实民主,认为现实中的民主不是多数人统治而是多重少数人的统治。不过,分析表明多重少数人的统治实际上仍然是不平等的精英统治。对于多元民主的困境,达尔相信可以通过发展经济民主、建立微型大众组织使多元民主进一步民主化,以不断切近理想民主而得到解决。总之,达尔的多元民主是在代议制框架下对民主的理想与现实、自由与平等的动态抉择。借鉴达尔多元民主理论,中国当今建设的应该是一种共时性的全方位民主。  相似文献   

18.
论市场转型与中国社会精英的生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是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这为不同类型的社会精英的兴起提供了新的历史舞台。那么针对当前中国社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精英的生成机制到底表现出何种特征呢?通过对精英的"循环"与"再生产"的争论的梳理,人们可以发现,当前中国社会精英的生成机制表现出既包含有"循环"又包含有"再生产"的复杂特征,而这种复杂性正是由中国社会制度变革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由于全国性的直接民主运作成本高昂,使得现代巨型民主以代议制为主,代议制民主又与选举制度紧密勾连,而竞争性选举往往会产生政治精英,这便可能会导致民主与精英之间的二元分裂。随着精英理论对民主的工具性改造与程序性转变,精英民主理论为各国学者所认可与接受。民主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存在着政治精英,而在于人民能通过选举等制度设计将其行为限制在制度框架之内,对人民负责,在重大问题上人民有最终决定权。  相似文献   

20.
治理、合理性与政府的合法性基础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理显现出了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弥合的一线光明,它既体现了追求效能的形式合理性的要求,亦体现了追求民主生活方式的实质合理性的要求,二者较为和谐地共存于治理之中。治理的效能目标和民主价值对我国政府合法性基础的重构与巩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