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信诈骗近年来长期处于高发态势,犯罪人利用被害人的心理弱点设置骗局骗取财物。短信诈骗案件的频发包括制度、社会以及个体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社会宣传、法律规制、技术防范、行政监管和责任追究等路径来控制短信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2.
犯罪专业化是指犯罪人在多次犯罪中倾向于犯下同类型犯罪的现象,以先前犯罪经历预测当前犯罪类型的方法来探究犯罪专业化问题比较符合中国社会的特点。以260名有先前犯罪经历的在押犯人为研究对象的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证实了犯罪专业化的存在:即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强奸、诈骗和毒品犯罪6种(类)罪行中,每一种(类)先前犯罪行为都与同类型的当前犯罪行为显著相关,即以往某种类型的犯罪经历将大幅增加后续同类型犯罪的可能性。犯罪专业化揭示了犯罪原因和犯罪理论的多元性,对不同罪犯采取针对性矫正措施的必要性,以及关注犯罪生涯的重要性。前罪后罪之间的关系为累犯和再犯的精准化量刑提供了相对明确的参考,应从重处罚前后罪一致的累犯,不同再犯情形也应差异化对待。  相似文献   

3.
网络诈骗犯罪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网络犯罪中增速最快的犯罪类型.本文以安徽省为例,从犯罪总量不断增长,犯罪方式趋向专业化、集团化,犯罪主体低龄化等方面对网络诈骗犯罪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了当前在办理网络诈骗案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强化虚拟社会的现实化管理,完善网络安全立法,确定虚拟财产的物权属性和受保护性等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高发,对于在犯罪中收取被害人所转款项的取现行为,定性为诈骗罪还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司法实务界存在较大分歧。其原因是取现行为构成“两罪”的主观方面使用相同的“明知”表述。准确把握“两罪”“明知”的区别,对每个案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照罪刑法定原则准确定性。取现行为人与电信网络诈骗犯存在事前通谋,或者明知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而帮助取现,则构成诈骗罪;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既遂之后,取现行为人明知其所取款项为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帮助取现,则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相似文献   

5.
传销犯罪在我国应做狭义理解,仅指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应界定为以骗取财物为目的的传销行为。其与相关诈骗犯罪在一定条件下成立想象竞合,法律适用方面采用择一重罪论处的原则。在追诉标准的理解方面,应当从有利于打击传销犯罪的角度出发,结合案件具体情况进行解释。对于非诈骗型传销犯罪,应当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同时触犯其他犯罪的,择一重罪论处。在传销与多层次直销的区分上,应当从经营目的、工作模式、管理方式三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被称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目前,我国正处在第五个犯罪高峰期。据有关资料表明,全国平均每年的发案次数150多万起,70%是25岁以下青少年所为,其中有15~20万越来越小的未成年人涉足凶杀、抢劫等重大犯罪活动,且呈现出逐年上升之趋势。综观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社会原因。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往往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条件之一。从我国目前的社会环境来看,确实存在很多消极因素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社会分配不公、工人下岗或失业、农民负担过重、贪污受贿现象严重及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恶势…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形形色色的网络诈骗进行分析,阐述了诈骗犯罪的种类、特点、危害、影响,以及针对性地提出防范网络诈骗的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消费者了解网络诈骗的内容并能够很好的防范网络诈骗。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两岸跨境电信诈骗犯罪的演变规律、及时完善犯罪的打击机制,对于遏制此类犯罪的高发态势具有关键意义。作为电信诈骗犯罪的一种表现形式,两岸跨境电信诈骗犯罪经历了"台湾-跨海峡两岸-第三国(或地区)"的发展演变历程。此外,两岸跨境电信诈骗犯罪还具有组织形态与行为特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犯罪职业化、动态变化性与结构多样性以及打击难度不断增大等现实特点和发展趋势。对此,应当以《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为立足点,从联络管道、情报交流、协助取证、人员遣返、罪赃移交等方面丰富和完善两岸跨境电信诈骗犯罪的打击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盟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递增态势,此类犯罪在东盟国家的窝点证据具有分散性、隐蔽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存在提取、固定及移送的困难。当前中国—东盟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窝点取证主要有委托取证、境外取证以及境外联合取证三种取证模式,但这三种取证协助模式现阶段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为有效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造良好的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应建立合理的合作激励机制,提高东盟国家执法机关合作打击犯罪的积极性;细化与东盟国家警务合作协定的内容,明确证据提取、固定、移送的要求;加强对中国—东盟警务合作人员的培训,提高调查取证的技能;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警务合作,扩大境外取证模式与境外联合取证模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近年中国的帮会团伙呈现出犯罪国际化、活动隐蔽化、纠合方式多样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特点。作为一股反社会的犯罪组织,帮会团伙犯罪成员主要以男性青少年为主,女性青少年犯罪近年呈现增长之势;从职业来看以无业失业和流动人员为主。帮会团伙犯罪是各种社会矛盾和诸多社会消极因素综合反映,流动人口、失业人口,贫富分化严重,价值观念失范,社会控制和管理存在漏洞等是帮会团伙犯罪的诱因。控制帮会团伙犯罪必须从治标与治本两方面着手,才能使社会发展协调有序。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应霞 《理论界》2010,(2):80-81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和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与日益完善,大学生已成为网络社会的主要群体之一。然而面对日渐突出的大学生利用网络犯罪的事实,我们不得不思考,在社会转型期,就业压力增大、价值观多元化、信息泛滥化的环境下,如何通过法制、教育的方式来预防网上诈骗、网上敲诈勒索、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危害国家安全等犯罪事件的发生和扩大。  相似文献   

12.
随庆军 《河北学刊》2006,26(4):179-183
金融诈骗犯罪是数额犯,其犯罪数额对本类犯罪的定罪量刑具有重要意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对本类犯罪“数额较大”的标准各有不同解释,而这些解释并不符合立法精神,且有悖于刑法理论。刑法典所规定的“数额较大”。既可理解为非法所得的实际数额,也可理解为行为人主观上所预期的数额,但两者在定罪量刑中的定义不同。前者是认定犯罪的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的标志,后者是区别罪与非罪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试析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庆 《中州学刊》2005,(5):97-9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盲目追求物质利益的不良风气刮进了校园,动摇了"象牙塔"内一些学子的纯洁上进思想.对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诱使和刺激着极个别大学生去进行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有的大学生甚至抛弃个人的基本道德而出卖肉体、出卖灵魂.有鉴于此,社会、学校、家庭要共同努力,帮助大学生形成甘愿奉献、自觉守法的正确行为模式,以实现对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和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4.
金融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办法,骗取公共财物,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行为。在侦查实践中,金融诈骗犯罪形式多样,犯罪主体比较复杂,在认定上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就金融犯罪侦查中涉及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面对金融领域内愈演愈烈的金融诈骗犯罪,依法防范和打击金融诈骗犯罪活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学术界对于金融诈骗罪的界定存在补充修订之必要。重新准确定义金融诈骗犯罪,对于认定、惩罚这种犯罪,进而防范犯罪,维护经济秩序、金融秩序,以及指导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认定金融诈骗罪,有利于制度建设,进而有效防范金融诈骗。  相似文献   

16.
一、金融诈骗犯罪的趋向1、金融诈骗犯罪的案件越来越多。从历年统计的纵向分析看,金融诈骗案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且递增幅度以成倍的势头上升,是各类重大案件中唯一只增不减,有起无落的案件类型。2、金融诈骗犯罪的金额越来越大。金融诈骗的作案金额无论是单笔,还是作案合计数均呈大幅上升趋势。3、金融诈骗犯罪的类型越来越杂。金融服务领域在不断拓宽,诈骗分子也跟着把触角伸向这些领域,使本来类型比较复杂的金融诈骗犯罪种类更加繁杂。随着计算机在金融行业的不断普及,诈骗犯罪的“黑手”也开始伸向这个被称为“软金库”的宝…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犯罪从其侵害的客体上来看,亦应属于经济犯罪这一范畴。知识产权犯罪虽然侵犯他人享有的知识产权,但它更严重的危害是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现代社会经济的增长和繁荣,很大程度上依靠科学技术的投入,知识产权这种无形资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性作用。因此,知识产权犯罪尽管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新的犯罪现象,但由于立法不完备,缺乏对此类犯罪行为的有效遏制,具体表现为法定罪名不完备,法定刑偏低,犯罪分子利用法律的漏洞,大肆进行侵犯注册商标权、专利权和著作权的犯罪活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严…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针对我国犯罪产生的原因而提出的犯罪对策是:首先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以此为根本条件,对犯罪进行坚决惩罚并改造罪犯,借以维护社会秩序与社会安定。其次采取发展经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与加强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消灭犯罪产生的土壤与条件,即犯罪产生的经济因素与思想因素。最后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采取统筹兼顾、各得其所的政策,防止人民内部才盾激化,预防犯罪的发生,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涉数据网络犯罪以数据侵害为核心,主要类罪包括计算机犯罪、个人信息犯罪、著作权犯罪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作为信息化社会建设和数字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已上升至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涉数据网络犯罪的蔓延与异变,使个人法益、经济秩序和国家安全遭受严重危害。目前,涉数据网络犯罪刑事规制存在治理思路滞后、保护法益狭窄、规制效果欠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在网络治理思路下适当拓展刑法谦抑性,调整法益保护类型与范围,实现刑法规制前置化与功能化,完善涉数据范围犯罪的刑罚措施与跨域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金融犯罪是对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的严重破坏,它导致和加剧国家金融秩序的混乱,使金融活动不能正常、安全、有效地运行,进而引发和加大金融风险。贷款诈骗犯罪是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犯罪问题之一,应加大对此种犯罪的打击力度,以便更加有效地保障我国金融秩序的平稳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