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科学哲学之科学实践哲学的新趋向和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突破了表象主义、理论优位的科学观,为人们提供了崭新的实践的科学观和技术观,为科学与技术认识论、方法论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前提和条件,使得科学与技术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沟通、统一成为必要和可能;科学实践是为了认识自然而去改造自然的活动,而技术实践是为了改造自然而去认识自然的活动;无论是科学实践,还是技术实践,都涉及关于实在、形而上学信念、主体与客体、目的与方法、规律与规则、发现与发明、事实与价值、理论与解释、检验与评价等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逻辑化,即形成科学技术认识的动态过程和发展;以虚拟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导致了人的实践形态由现实实践向虚拟实践的拓展,科学技术认识模式从现实性向虚拟性的转换,使得科学技术的认识过程发展成为描述性认识和建构性、虚拟性认识的互补、互渗、互进的过程,把人类的科学技术认识活动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自然辩证法在新的历史时代的新发展,新版国家示范教材《自然辩证法概论》的特色就是论述自然辩证法在理论框架、自然观、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等方面如何体现出这门课程的新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自然辩证法界文革前的研究焦点是阐释和解读恩格斯的经典文献,同时对某些"异己"的科学流派思想予以非理性的批判。然而,"非正统的"自然辩证法研究者,即理工科出身的自然辩证法爱好者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精神,深入贯彻并灵活运用于20世纪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之中,使国内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与西方科学哲学研究始终保持着直接或间接的学术对话。自然辩证法具有马克思主义其他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个别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其采取取消主义的态度是极端错误的。改革开放后,自然辩证法教材的基本构架为辩证自然观、辩证的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并且向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扩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哲学前沿与自然辩证法传统蕴含着一体性:系统科学群加深了对辩证自然观和科学中辩证法的理解;科学哲学有利于深化对科学观中"科学本性"的辩证理解;科学哲学和科学逻辑使得科学方法论原理更为精致化;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当代认知科学哲学研究进一步夯实了科学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阅读,梳理出他们对科学观的论述,分析这些论述,得出科技是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重要动力和源泉.他们认为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观的思想,对于我们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创新性国家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典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钱学森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强调哲学是科学技术部门的最高概括,它指导一切科学研究。科学技术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科学与哲学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通过桥梁(部门哲学)来实现。在科学发展初期,科学的认识由以归纳为主逐渐演变为以探索性的假说-演绎为主。机械论的认识论和还原论的方法论是经典科学研究中的主导观点与方法。经典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逐渐转变为科学技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6.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根据社会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态势和时代特点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思想 ,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和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技术思想体系。江泽民的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新发展。阐述了江泽民同志从战略高度说明科学技术的现代意义 ,以及科技创新、科学精神、科技伦理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简单性科学技术观对中国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复杂性科学技术观是一种以系统思维方式为基础的现代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当代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巨大推动作用作出的科学总结和概括,表明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之间具有复杂性关系,是复杂性思维在中国社会发展上的必然反映.中国需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8.
通过系统地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论科学技术》一书发现,江泽民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对科学 技术的理论论述主要内容包括:对科学技术的内涵、性质、体系结构和精神实质的深刻揭示 ──是其理论的基础;对科学技术的正面社会价值和科学技术的负面社会影响的全面反映— —是其理论核心;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策略、战略和措施的系统规划设计──是其理论的 应用和拓展。这几部分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江泽民的辩证唯物 主义科学技术观。  相似文献   

9.
该文从后现代科学的形成背景入手 ,考察后现代科学观产生的现实和历史依据 ,进而对后现代科学观的理论实质加以概括和反思。相对于现代科学观来说 ,后现代科学观是对科技与社会现实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表述 ,是对科学内涵认识的新突破。但是后现代科学观本身在理论和现实中也存在着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后现代科学的形成背景人手,考察后现代科学观产生的现实和历史依据,进而对后现代科学观的理论实质加以概括和反思.相对于现代科学观来说,后现代科学观是对科技与社会现实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表述,是对科学内涵认识的新突破.但是后现代科学观本身在理论和现实中也存在着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科学观之审视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后现代科学的形成背景人手,考察后现代科学观产生的现实和历史依据,进而对后现代科学观的理论实质加以概括和反思.相对于现代科学观来说,后现代科学观是对科技与社会现实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表述,是对科学内涵认识的新突破.但是后现代科学观本身在理论和现实中也存在着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这个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关于生产力的学说。其中,生产力问题是联系科学观、技术观与历史观的纽带。从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很大的发展,真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技术观和历史观三者的统一,从而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一元论特征。从时代背景上来看,它又是对当代科学、技术和生产三者一体化发展趋势的高度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科学观之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弊端随科技呈指数性增大而爆发 ,以及现代科学发展新趋势的出现 ,这两大因素促进了后现代科学观的形成。相对于现代科学观来说 ,后现代科学观是对科技与社会现实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表述 ,是对科学内涵认识的新突破。但是后现代科学观本身在理论和现实中也存在着有失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命题及研究的系统科学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中第一部分提出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命题,并进行了简要的诠释。第二部分概述了系统(复杂性)科学观及其理论范畴,特别是用一个类比描述了宇宙的复杂性本质。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出发,认为系统科学是指导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与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最适切有效的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古代有科学为前提,视科学理性为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基础和核心。从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来界定科学理性的内涵,并比照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从而得出理性的匮乏是我国自明代以来科学落后的原因之一。并进一步从中国传统的主观思维模式和客观的社会经济结构的角度分析了科学理性匮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对科学技术哲学的重大贡献主要有自然观、科学认识论(方法论)和科学观三个层面.自然观方面,创立了辩证自然观并倡导了以自然科学为中介研究自然观的方法;科学认识论方面,强调了科学认识主体的历史主体性并注重了认识论的哲学提升与具体科学史史料的有机融合;科学观方面,强调了科学研究的动态过程、自然科学家与哲学家联盟的意义以及科学对社会的双重效应.恩格斯的这些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对于当代具有极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厦门大学与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华南师范大学于6月28日至7月2日在我校联合召开了全国首届中西科学思想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和企业单位的专家学者近100人。与会学者从探讨中国和西方科学思想入手,对深化和拓展中西科学与文化的比较研究进行了新的探索。一、关于科学思想的含义“有的学者提出,科学思想是对人类的科学认识和科学理论的抽象和概括,它的中心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是从具体自然科学上升到哲学层次的科学观念的总体。有的则认为,科学思想与哲学思想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层次的思想形态。西方古代的科学思想与哲学思想浑然一体,以自然哲学的形态出现。只是到了近代自然科学系统发生之后,才有了相对独立的科学思想,中国不仅与一般哲学思想从未脱离,而  相似文献   

18.
关于科学发展的动力问题 ,是毛泽东科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从哲学的高度 ,把科学技术当作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来加以研究 ,认为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的矛盾、学术“争鸣”和社会的实际需要构成了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发展理论源于以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其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以及制度变迁的作用。但发达国家理论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地建立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及分析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并以此指导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弘扬科学精神 抵制功利主义科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的科技进步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科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显示出巨大的威力。一方面,科技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到了巨大的杠杆作用,成为物质文明建设中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科学自身所蕴涵的世界观价值论和方法论准则以及伦理学规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有人将科学理解为人类征服自然、获得物质利益的手段,片面强调科学的工具价值,即从科学的效用这个角度来评价科学,出现了把科学看作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看作为了获得知识的狭隘的功利主义科学观。这不仅容易促使人们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