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编前小记鲁迅先生的战友和夫人许广平同志,在鲁迅先生生前,特别在鲁迅先生逝世后,写了大批介绍鲁迅生平著作的文章。这些文章,除了一部分收集在《关于鲁迅的生活》、《欣慰的记念》和《鲁迅回忆录》三本集子外,还有不少散见于解放前后的报刊,收集匪易.查阅不便,而这些文章,同许寿裳先生的有关著作一样,同为研究鲁迅生平思想的极为珍贵的资料。倘能有专门的《索引》行世,起码可给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一点翻检的线索,但就笔者所见,长期以来,还没有同志作此笨重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文学巨匠巴金先生百年诞辰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李存光编著的《百年巴金:生平及文学活动事略》。该书以编年的形式,分三编九章,简要而翔实地记述了百年来巴金的生平及文学活动,并配置了二百余幅珍贵图片。  相似文献   

3.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通俗文学作家,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我校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中文系陆树仑先生的遗著《冯梦龙研究》,探讨了冯梦龙的生平、思想、文学和交游活动等。卷首有章培恒先生的“序”,书后附有李平先生  相似文献   

4.
这是中国第四次出版的《鲁迅全集》。现在,还来不及将这部达十六卷的大部头的全集及其注释完全通读并仔细研究其内容,这里仅就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几个问题略述如下。众所周知,过去出版的《鲁迅全集》有如下三种。 1.一九三八年版,二十卷,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上海复社(以下简称二十卷本)。 2.一九五六——一九五八年版,十卷,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杜甫生平研究综述王辉斌杜甫的生平,自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问世后,虽已大致可明,但也不无问题,有的问题还十分严重。故而,建国后的研究者们即对其进行了重新讨论。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研究杜甫生平的著述,除出版了四川文史馆编《杜甫年谱》、陈贻...  相似文献   

6.
鲍照是南北朝时期的重要作家,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除《鲍参军集》传世外,自梁代《文选》、陈代《玉台新咏》选入他的诗文,以迄于今,历代文学和诗歌总集、选集收入鲍照作品者是很多的。对于他的生平,包括他的妹妹、著名女诗人鲍令晖的生平,是理应考究清楚的。可惜的是,由于史传记载不详,虽然自清代钱振伦对鲍照的生平多所考证之后,有多位学者继续做了努力,其中缪钺、吴丕绩和钱仲联先生先后为鲍照撰写了年谱,在鲍照事迹和作品的考证上均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他们的考证有不少分歧之处,也有一些疏漏之处。在目前出版的各种文学史、文学选集等书籍中,关于鲍照  相似文献   

7.
编务工作是学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辑工作的继续.为了促进对学报编务工作的研究,笔者搜集整理了这份目录,供研究者参考。目前编辑学界对编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存在着不同的理解,笔者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从有助于高校社会科学学报编务工作研究参考的角度着眼,来选录有关论著。由于笔者见闻有限,难免有疏漏、失当之处,尚望有识者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8.
日本青年增田涉,1929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三年后,一鸣惊人:1932年4月日本很有影响的《改造》杂志发表了他撰写的全世界第一部综合研究鲁迅生平思想的《鲁迅传》。接着1933年改造社出版的《世界幽默全集》第十三卷“中国篇”,1935年6月岩波书店出版《鲁迅选集》,1936年9月得出书房出版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同志在1941年11月16日所作的《我要说的话》(后改题为《论鲁迅与郭沫若》)的演说中,曾赞扬鲁迅与郭沫若两人“在北伐期中,谁都没有‘文人相轻’的意思,而且还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事实。”指出“在广州发表的文学家宣言,周郭两先生均列了名的。”这里所说的“文学家宣言”,指的是《中国文学家对于英国智识阶级及一般民众宣言》。它最初发表在1927年4月出版的创造社的《洪水》半月刊第3卷第30期上。但在该刊上的这一宣言的末尾的“签名者”,却是这样的几个字:“成仿吾,鲁迅,王独清,何畏等”,并无郭沫若的名字。当然,在这个“等”字中,是应该包括郭沫若同志在内  相似文献   

10.
鲁迅于1936年9月5日抱病写成了他的遗嘱式的杂文《死》。该文最初发表于同年9月20日《中流》半月刊第1卷第2期,距先生长辞之日恰是一个月。这篇名文,历来被后人作为研究鲁迅之死,张扬鲁迅革命的生死观和乐观、战斗精神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浅草社”和“沉钟社”,曾经是备受鲁迅先生关怀、爱护的两个青年文艺团体。“浅草社”筹备于一九二二年,发起人是原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林如稷同志,成员有邓均吾、陈翔鹤、陈炜谟、王怡庵、陈竹影和冯至等。曾出版过《浅草》文艺季刊。到了一九二五年秋,冯至、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杨晦、蔡仪等,另行组织了“沉钟社”,曾出版过《沉钟》周刊、《沉钟》半月刊及文艺丛书。从“浅草社”到“沉钟社”,前后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厦门通信》最初发表于《波艇》月刊创刊号。由于该期刊物未注出版年月,这篇通信的发表时间也就成为悬案。一九五六年七月出版的《鲁迅全集》第三卷作过注释:“本篇最初发表于《波艇》月刊第一号(原刊未注明出版年月,应为一九二六年末)。”一九五六年十月,俞荻在《文艺月报》上发表的《回忆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一文中说:“十一月间,草绿色封面的、精致可爱的《波艇》月刊创刊号,终于在鲁迅先生的支持下出版了。”一九五八年八月出版的《鲁迅全集》第九卷对此又作注释:“《波艇》……一九二六年冬出版两期后即因鲁迅和负责撰稿的学生陆续离开厦门而停刊。”(《两地书·七三》的《波艇》注)此后,这问题似乎就没有人再探讨了。一九七六年九月,内部印行的《鲁迅在厦门资料汇编》(第一集)中的《培育两株文艺幼苗——<鼓浪><波艇>》(以下简称《幼苗》)一文,重新考证出《波艇》的出版日期:“创刊号出版是在一九二七年一月十五日左右。”以后,内部印行的《两地书》(征求意见本),《鲁迅手册》(试编本)中的《鲁迅著译系年》,丁言昭同志的《鲁迅和<波  相似文献   

13.
一九四九年二月出版的《作家书简》(平衡编辑、上海万象图书馆影印),收有鲁迅书简十封,但影印时全都贴没收信人姓名.这十封信,在许广平同志编《鲁迅书简》征集信稿时,收信人没有交出,因而未入《书简》;《鲁迅全集》十卷本书信部分亦未收录.《作家书简》有卷头语云:"戊子(一九四八年)孟冬,偶然于上海三马路冷摊上,购得整束的断简残扎",其实这是编者故弄玄虛.我曾请教过赵景深先生(编者提到的给予帮  相似文献   

14.
《鲁迅书信集》出版以后,《光明日报》一九七七年二月十九日《文学》第六十期,发表了《十五封新搜集的鲁迅书信》。第十三封《致××》信,倪墨炎同志在《关于十五封新搜集的鲁迅书信》(《光明日报》一九七七年二月二十六日)一文中指出:“第十三封信曾刊《人间世》半月刊一九三九年第二期,收信人姓名被略去。”  相似文献   

15.
“要做有创见的编辑”──缅怀赵家璧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家壁先生是我国出版界深受尊敬和爱戴的老前辈,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成就卓著的杰出编辑家之一。由于他与鲁迅先生的亲密交往,特别是他在鲁迅著作的编辑出版方面所做的卓越贡献,他的名字和事迹曾多次出现在鲁迅先生的日记、书信和其他著作之中。因此,我在研习鲁迅的过程中,早就熟悉了赵家壁这个名字。但是真正开始与先生交往,还是在八十年代初期。1981年我开始主持《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工作之后,由于过去从未搞过编辑,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深感学习和研究编辑业务与编辑理论的重要,并且在研习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到编辑这一行是有许…  相似文献   

16.
为纪念鲁迅百周年诞辰,去年五月召开座谈会动员开展鲁迅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建立鲁迅研究室以来,许多教师和高年级学生认识到重要意义之后,积极响应号召撰写关于鲁迅教育思想、美学思想、鲁迅作品及教学方面的论文。已写出《将来是子孙的时代——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谈鲁迅对青年的道德教育》、《鲁迅的美学思想》、《鲁迅与苏俄文学》等三十三篇论文,并编出《鲁迅教育活动年谱》及《鲁迅教育思想研究论文索引》,将出版学报增刊《鲁迅教  相似文献   

17.
关于瞿秋白到鲁迅家避难的史实,是反映鲁迅和中国共产党关系的一个重大方面,不仅是研究鲁迅、瞿秋白的生平中的重要课题,也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不可忽略的问题。鉴于当时处在白色恐怖之下,在这方面的史实,几乎都未见于鲁迅日记和书信的记载,现在所知道的情况主要是根据许广平、冯雪峰和杨之华的回忆,分别见于许广平的《鲁迅回忆录·瞿秋白与鲁迅》,冯雪峰的《回忆鲁迅·关于他和瞿秋白的友谊》和杨之华的《忆秋白》,国内所出版的五、六本鲁迅的传记和《鲁迅年谱》、《瞿秋白年谱》,几乎都采纳了这三位鲁迅亲友各自回忆。近年来在这方面有新的发现,研究也有新的进展。如《人民日报》重新发表了陈云同志以史平笔名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十月三十日巴黎《救国时报》上的一篇记述瞿秋白到鲁迅家避难的回忆文章《一个深晚》,同时《光明日报》上又发表了  相似文献   

18.
《“万里长城”与“马其诺防线”之间的艰难突围》是公仲先生2005年出版的学术论文集。这是他近10年来文学研究和文学活动的成果结晶,也是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新收获。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公仲先生就在文学领域这块未开垦的处女地上执著地勤耕不辍,先后出版了《台湾文学史初编》  相似文献   

19.
1938年版《鲁迅全集》的版权问题,有认为其涉嫌侵权。根据1928年《著作权法》等法律规定的条文,1938版《鲁迅全集》的出版只需要得到著作权人的同意即可,不必以收回北新书局等出版机构的鲁迅遗著出版权为前提。李小峰同意由第三方出版《鲁迅全集》且对出版时间未设限。这种正面态度有助于消除王云五对于北新书局“反诉”的疑虑,也有利于《鲁迅全集》尽早出版。《鲁迅全集》出版过程中并未侵犯北新书局的权益,也不存在侵权问题。在民国法律框架下,1938年版《鲁迅全集》一经注册,其著作权(编辑著作权)就应归“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所享有。  相似文献   

20.
关于《西游记》的祖本和主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祖本问题 《西游记》有祖本,学术界一般并无异说。但祖本是什么,还需探讨。 鲁迅和郑振铎都认为《西游记》有祖本。鲁迅曾认为《四游记》里的《西游记》(杨志和编)是《西游记》的祖本,郑振铎先生则主张《西游记》的祖本是《永乐大典》本(即《西游记平话》)。后来鲁迅先生改从郑说。 我们认为,今本《西游记》(一般以明代金陵世德堂本为其代表)的祖本很可能是《西游原旨》的白文。理由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