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非主流企业边界决定理论文献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主流企业边界决定理论,是相对于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企业理论和现代企业契约理论而言。其根本的特征体现为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从分工、知识与能力的积累及其演进的角度解释企业存在的理由以及企业边界的决定。这和主流企业边界理论重视企业生产、交易的功能和规模经济的好处、交易费用的节约以及组织的适应性等问题形成鲜明对比。显然,没有分工和专业化,企业不会有规模经济效益,也谈不上交易及其费用的节约和组织的适应性问题。不解决企业在演进中如何积累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也就不能动态而客观地把握组织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进行优化重组,进而企业的契约理论甚至整个新制度经济学便失去了研究的基本前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企业边界是由交易不确定性和技术不确定性相向变动决定的.美国和日本汽车制造企业的边界战略案例证明了不确定条件下企业边界战略的重要作用.制定边界战略要结合内部资源和创新类型,实践中需要对不确定性程度进行评价分类、确定行动以及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3.
论企业的边界与规模:近期文献的一个评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旨在对近期企业边界与规模的理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综述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企业理论的演变和定义, 指出其假设条件的不真实和理论基础的缺陷; 重点探讨了晚近时期经济学家关于该问题的论述: 科斯和科斯以后, 关于企业界限与规模问题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着重评述了该领域里颇具代表性和影响性的假说: 团队生产说、资产专用性理论、合约理论、纵向一体化理论等等, 指出现代经济学家虽然不能从理论上给出企业的边界, 但是对企业规模的确定由新古典学派的“一个不动点或不动点的简单叠加”而变化为现代经济学家的“一系列的动点”却达到了共识。  相似文献   

4.
论企业的边界及其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学清 《人文杂志》2001,18(5):78-82
企业边界是企业能力传递的最终体现,它和交易费用、组织费用共同制约着企业的组织规模.依据企业的本质特性,在企业的边界两边存在着很大的企业文化差,它是构成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因素.企业边界的功能在于把这种企业文化差转换成企业发展的巨大能量.  相似文献   

5.
长青企业: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学角度上分析,长青企业所以能跨越不同经济形态而持续发展,是因为它们是一类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异质企业:它们能随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动态地对生产函数进行适应性调整并产生异质的生产函数;它们与市场的关系不是科斯式的单一替代关系,随着市场形态的演变,通过形成并强化市场资本使科斯企业边界缩小并在科斯企业边界外生成虚拟边界,两个边界之间构成了对企业发展起保护作用的虚拟企业地带。推动它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是组织要素、科技要素、知识要素和市场资本要素,其中市场资本使它们的发展获得动态粘性。它们的资本构成不仅包括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还包括市场资本,这三种资本在长青企业形成了缪尔达尔向上循环积累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企业边界的变动趋势反映了社会经济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企业的多重性质决定了企业存在多重边界。企业不仅具有规模边界、组织边界,还具有能力边界、知识边界和法律边界。新经济条件下多种新型企业组织形式的出现验证了企业多重边界的存在,而且企业多重边界的演化在新形势下呈现出不同的方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7.
环境的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要求企业必须保持一定的冗余资源来抵御风险和适应环境。冗余资源在不同行业企业和同一企业不同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其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企业要结合生存的制度环境和经营战略制定财务冗余的保有政策,既要关注盈利也要注重成本。不能片面地从某一理论角度去解释财务冗余的经济后果,而应综合多种理论并将企业融入现实环境进行客观评定。  相似文献   

8.
能力、交易费用与企业边界的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交易费用理论与能力理论相融合的观点,对企业边界的变动问题进行探讨;从问题的原点——企业如何对一项活动进行组织来逐步考察企业边界的决策,发现能力和交易费用在企业的边界选择和变动中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企业边界的变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考察能力、交易费用与企业边界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能力和交易费用对企业边界的影响的重要程度不同,由此所导致的企业边界变动情况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最新的企业投资理论肯定了不确定性环境对投资的影响以及融资因素对投资的影响。用于解释中国企业投资行为的理论,必须结合中国转型时期的特殊背景。中国转型时期的投资决定受体制性因素和市场性因素的制约,从而使左右西方企业投资行为的不确定性因素和融资因素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完全用西方的投资理论解释中国的企业投资行为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技术进步和企业价值网络化,金融企业边界特别是无形边界开始扩大,直接对传统上以有形边界决定的规模竞争模式形成冲击,以无形边界决定的能力竞争模式成为金融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对我国当前金融企业的发展和相应的政策选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对现有研究企业性质的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传统理论只是从成本的角度对企业性质加以界定,而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间战略联盟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中人力资本作用的凸显等企业制度的创新趋势表明,只有从劳动分工和组织演进的角度出发,强调获利能力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对企业的性质作出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表明,企业组织创新和演进是一国或地区企业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来源。无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还是作为其补充和发展的交易成本经济学,都把企业组织创新和演进看作是外生的。而作为民间协调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的企业组织创新和演进是内生的,是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积累动态组织能力、进行新业务扩张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在快速的经济转型和国际化进程中,企业组织创新是中国制造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实施包括组织创新在内的创新性竞争战略,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发展的根本源泉。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家能力作为市场经济最为稀缺的资源要素,对企业的影响全面而重大。文章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企业家能力对企业影响的基本研究脉络进行概括;然后,针对企业家能力对绩效与对未来成长性的影响两个主要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概括,深入分析总体的研究脉络,探析研究的演进过程及取得的进展;最后,对上述研究动态进行评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企业制度中的组织剩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的企业理论通常将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中的“剩余”理解为“剩余收入”、“准租金”、“准组织租金”或“组织租金”。本文在梳理这些概念的基础上认为,企业的这种剩余宜解读为“组织剩余”。从根本上说,企业是资产所有者尤其是专用性资产的所有者创造和分享组织剩余的一种合约安排.文章在组织剩余的视角下,辨析了利润最大化和组织剩余最大化的企业目标,探讨了企业规模的可行区间和最优规模,并为求解企业最优规模提供了一些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5.
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各省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尽相同,对当前我国各省份的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评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文章根据2008年全国114个重点城市的大气监测结果以及全国各大水域485个国控断面的主要水环境监测结果,应用相对剩余环境容量模型计算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环境综合承载力,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最后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经济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的经济发展观有本质区别。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完全否定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即生态环境支撑力的有限性,完全违背了经济不断增长、物质财富日益增加要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这个法则。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必须在经济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依靠高科技,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环境、资源相统一。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职业教育系统中,普遍存在工学结合不紧密的现象。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其原因,在于学校系统与企业系统缺乏统一平台,学校系统内部教学子系统和科研子系统地位不同,以及企业系统开放性不足。对此,应构建中央控制机制,实现学校教学、科研子系统的串联,鼓励企业将选人用人机制与高职学校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与企业之间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和发展空间,合作优势越来越明显。校企合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重点阐述了开展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对我国当前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系列合理化建议,旨在提升对校企合作的关注与认识。  相似文献   

19.
抓住西部开发机遇,提升河南区域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生产要素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创新能力的不同,一个国家内部各地区之间的竞争力必然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目前,河南省的竞争力排在东部发达省份之后,西部各省区之前。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又为河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西部大开发给河南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还有挑战。随着经济发展战略重心的西移,河南将在投资环境、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市场等方面受到来自西部的强有力竞争,如不抢抓机遇,竞争优势将会削弱甚至消失,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提升区域竞争力。结构调整是提高河南省区域竞争力的战略性措施,对内对外开放是推动河南经济发展的动力,更新观念是增强河南竞争力的主观条件,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是促进河南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