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电视新闻的初始发展阶段相比,目前的电视新闻节目由于中央和各地方台的上星、电视卫星接收系统的应用、网络电视的兴起,使中央台和地方台,内陆台和港台台,甚至国内台和国外台之间有了公平竞争的平台,也使诸如电视新闻信息资源、传输手段、生产节目的装备、技术水平以及专业人才队伍的竞争,成为技术实力与经济实力的竞争、专业人才与传媒理念的竞争等更为全面的竞争。竞争的结果,体现在各种电视屏幕上,各种新闻节目从内容到形式,花样翻新,瞬息万变,纷纷抢占市场,抢夺观众。做怎样的节目,怎么做节目才能吸引观众,留住观众,培养相对稳定观众…  相似文献   

2.
邱一江 《学术论坛》2005,(5):154-157
电视新闻评论已经成为各台收视率较高的自办节目之一,其地位之重要可想而知。笔者认为,办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需要处理好几组关系:一是叙述与评论。"叙"是"评"的基础,"评"是"叙"的升华,两者不可偏废;同时,"叙"和"评"都要遵循电视的规律。二是可视性与说理性。前者是电视的优势和属性,后者是评论的本质。通过夹叙夹议、事实积累、群言群议等方法可以将两者较好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电视评论独有的魅力。三是舆论监督与社会稳定。处理这对矛盾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和高超的艺术,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规章和制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电视文化中弱势群体的界定、电视新闻节目的人文精神和电视新闻节目聚焦弱势群体的人文意义三个角度展开论述,揭示了社会弱势群体与电视新闻节目之间的必然联系,二者人文诉求的一致性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聚焦弱势群体必然获得双赢:即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改善和电视新闻节目资源的补充。在当下中国特定的社会发展状况之下,电视新闻聚焦弱势群体、关注弱势群体的命运有利于减少社会冲突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麦苗 《南方论刊》2015,(1):89-90
一档电视新闻节目,从采访、拍摄、制作到播出,编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电视新闻传播的效果。本文对电视编辑如何改进新闻节目编排方法并科学合理运用编排技巧,从而提高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梁洁 《南方论刊》2004,(9):31-32
新闻类的电视焦点节目如何保持长久生命力?这是电视新闻工作者探究的问题。综观中央台到地方台焦点类节目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从节目策划、题材内容、理性色彩、报道形式等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6.
很多关于儿童电视新闻节目的研究都偏重于如何制作儿童新闻节目等内部研究,该文与众多的研究者不同,选择了对我国儿童电视新闻节目发展更有决定意义的外部研究视角。首先分析指出了儿童电视新闻节目与其他儿童电视、普通新闻节目存在的区别,从儿童电视新闻自身的特点和客观的外部发展环境角度论证了儿童电视新闻节目天然的脆弱性;然后从儿童新闻自身独特的价值和我国儿童电视应有的品质和努力目标出发,论证了支持儿童电视新闻类节目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国家应加大对少儿电视新闻类节目的投入,应建立保障儿童电视新闻类节目良性运作的有效机制,以及保证儿童电视新闻人才稳定发展的政策性规定等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以报道加评论的形式播报新闻,是当下电视新闻播报呈现出的新态势,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电视新闻的评论化生存。电视新闻的评论化生存以媒介生态变局为背景,目前已经呈现出以凤凰卫视、央视新闻频道和城市电视台三方为代表的电视新闻传播格局,它既是电视对媒介生态变局的应对,也是新闻立台理念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沈琪霞  李丹 《天府新论》2006,(Z1):248-249
2004年夏天,一档以“想唱就唱”为口号的电视选秀节目“超级女声”红透大江南北,创下极高的收视率;随后,央视的电视选秀节目《梦想中国》正式启动,号称要打造顶级的“平民偶像”;上海东方卫视也不甘示弱,推出“我型我秀”,用各种时尚元素来包装一个个“平民偶像”,不少地方台也  相似文献   

9.
电视读报节目是主持人在电视上解读报纸新闻而形成的一种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在2009年之后步入稳定期.电视读报的评论性是电视语言的独特现象.非语言符号对意义的消解是读报节目在语言学上产生的消极现象;出于文化消费目的的低俗化是电视读报节目在文化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为此,媒体应通过构建公众身份进入公共领域与公众实现互动,在此基础上,电视读报节目则要从公共利益出发,选择公共话题,促使公众参与,实现公众身份的二次建构.  相似文献   

10.
为了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传媒界一直在奋战,尤其以央视的《新闻联播》、各省市卫星频道的电视新闻节目为主宣传阵地。然而,这种“主色调”的电视新闻节目,在当今受众媒介素养不断提高,受众主动性、积极性日益提升的形势下,显然难以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应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改变传统的主要依靠消息类电视新闻“单兵作战”的策略,强化电视新闻杂志节目、评论节目在深度解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舆论与社会正能量等方面的作用,加大对社会主流价值观“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电视新闻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受众欣赏品位的提升,电视新闻的制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编辑过程中,编辑创造性地运用音乐、特技、影视剧片断、漫画,甚至网络动画元素,以营造出独特的视听效果,正变得常见起来.这种融入多种视听元素的编辑手法,共同完成对新闻事实的阐述和再现,使电视新闻节目的表现力更加丰富,使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更电视化的传达给观众,也给未来电视新闻的发展带来了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在各种新闻传媒中,报纸的标题,电视和广播的提要在整个节目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提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影响到观众的收听、收看兴趣。因此,提要要有一种独特的感召力,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充满兴趣地观看节目,从而达到提高收视率的目的。笔者在这里着重达一下电视新闻提要的感召力。一、好的新闻提要是提高电视新闻节目收税率直接而有效的途径1.电视新闻提要的涵义目前尚未有新闻辞书给“电视新闻提要”下一个严格的定义,只有对“新闻”与“提要”两个词语的解释。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本实的报道(陆定一说…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是地方电视台所有自办节目中的主体,是地方电视台的品牌性栏目。电视新闻的特征是短、新、快,因此,衡量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高低,就要看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量大不大、消息内容新不新、传播速度快不快。提高电视新闻质量,还要注意抵制采访中粗、长、假的弊端。要采用大编辑部的指导思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制片人制度,同时倡导新闻内容的地方化。  相似文献   

14.
电视媒介灾害信息传播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事件发生后,电视媒介及时传递灾害信息,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在灾害救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电视媒介灾害信息传播主要有电视新闻、电视评论、电视访谈、电视广告、电视服务类节目、电视晚会等六种形式。但传播过程中还存在灾时传播和平时传播失衡、过度报道和同质报道显现、煽情报道和作秀报道时有发生等问题。做好电视媒介灾害信息传播,要注重灾害报道和平时报道的结合,要完善电视媒介灾害报道应急预案,建立电视媒介灾害信息传播运行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是地方电视台所有自办节目中的主体,是地方电视台的品牌性栏目.电视新闻的特征是短、新、快,因此,衡量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高低,就要看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量大不大、消息内容新不新、传播速度快不快.提高电视新闻质量,还要注意抵制采访中粗、长、假的弊端.要采用大编辑部的指导思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制片人制度,同时倡导新闻内容的地方化.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现场采访是指“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对事件的当事人和有关人事进行访问”①。随着电视新闻改革的深入发展,这一形式已成为电视新闻媒介广泛选择运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无论是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毛泽东》,还是综合性节目《东方时空》,以及中央电视台与各省台联合采制的《省长访谈录》、《百姓访谈录》、《九三质量万里行》等节目,都大量运用现场采访形式表现主题。实践证明,这种形式不但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感,也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感。从而产生出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各界观众的好评。这标志着广大电视工作者在探索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在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群中迅速崛起,在经历爆发式喷涌发展之后,由于对自身符号文本的文化意涵缺乏认知而面临进退维谷的尴尬处境。作为中国电视新闻话语转型的典型样本,电视民生新闻勃兴并非偶然,其构筑的符号语义场与当代社会文化视点下移趋向暗合。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是电视各种新闻性内容和新闻报道形式的总称,是电视台节目的骨干和主体,所以,电视新闻的写作显得尤其重要。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听"与"看"的结合,使电视新闻稿写作既不同于广播新闻"听"的特点,又不同于报纸新闻"看"的特点,成为有别于其他媒介新闻的独特文体。但是,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些记者在写作上存在着一些误区,要加以改正,必须从文风和语法两个方面分析目前电视新闻写作中存在的一些常见病,并找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王红云 《兰州学刊》2000,(6):80-80,5
众所周知,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高低,既是衡量一个电视台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依据,也是电视台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电视传媒永久的生命线。综观各地电视新闻栏目结构,基本上可分为早间新闻、午间新闻、联播新闻和晚间新闻等四大板块。就其质量而言,电视新闻节目的可视性与公信力大为提高,特别是近两年来一些电视台相继推出的晚间新闻节目,个性突出,特色鲜明,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平民意识。下面就晚间新闻的平民化问题及其个性特质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贴近生活、贴近平民,是晚间新闻的真正位置和聚焦点。目前,我国晚间新闻的播出时段大致在21点至…  相似文献   

20.
高翔 《兰州学刊》2003,(4):167-168
如今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兴起了“谈话热”。从中央台到地方台 ,从广播电台到电视台 ,专题在“聊” ,新闻在“说” ,各类节目都在向谈话节目靠拢。谈话节目兴起于广播 ,兴盛于电视 ,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理论根源和社会根源。一、谈话节目兴盛之理论根源《圣经》中有一个“巴士塔”的故事。传说早期人类的语言是相同的 ,大家相互配合要造一座可以通天的巴士塔。上帝害怕了 ,于是施以法力 ,让世界上出现各种各样的语言 ,人们从此无法相互沟通 ,通天的巴士塔建不好了 ,上帝因此保住了地位。这是一个关于人类语言产生的神话故事 ,却生动地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