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丽丝·莱辛一生笔耕不辍,成就享誉世界文坛。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贴近生活、多处边缘,可以说,“边缘人”的精神困境一直是她在文学界申诉的重点。基于对多丽丝·莱辛小说中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女性进行分析,进一步阐释“边缘人”的内涵及存在方式,以期从整体上把握其小说的意义追求。  相似文献   

2.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她在作品中刻画了大量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女性,她们坚持不懈地与命运抗争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结合莱辛几部有代表性的小说,从女性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困境、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困境,以及爱情困境和身份认同困境几个方面阐述其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3.
莱辛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创作手法上,都在文坛上别开生面、独树一帜。莱辛是人类灵魂的救赎者,她用博大的情怀和宽厚的内心承接了人类的苦难,化作质朴的文字。其中,成长小说可以算的上是莱辛作品的重要分支,莱辛对于青少年的成长颇为关注,她的情感和经验在这些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青少年的成长历程和心智变化到底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的?本文围绕着莱辛的几部成长小说作品来展开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5.
由于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和国情的不同,对多丽丝·莱辛的研究就具有了不同的地域性特征:国外的莱辛研究以英美两国为代表,其特征是视角开阔、独特新颖,而且英美两国的莱辛研究也有一定的差异;中国的莱辛研究特征是以社会学批评观点为主并有间断性,新时期以后女性主义运动及中国比较文学的兴起推动了莱辛研究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金色笔记》在文本结构上共时性并置话语场,在作者与主人公之间,主人公与主人公之间展开平等的对话,主人公获得清醒的自我意识,完成从分裂走向整合的过程.同时,多声部的文本形式和主题相互呼应,使作品本身也超越了被动的从属性质,成为主动参与人类活动的一种艺术建构形式.  相似文献   

7.
多丽丝·莱辛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女性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困境,饱含鲜明的女性意识。其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体现了莱辛对于女性经济独立意识、精神独立意识以及存在方式的思考和探寻。  相似文献   

8.
从《野草在歌唱》与《饥饿》中“他者”的心灵旅途和最终归宿的对比中可以看到,在居于中心主导地位、具有决定话语权的种族和处于边缘状态、沉默的弱势族裔之间的交互中,弱势的民族的“他者”形象是无法选择的,更是无从辩解的。“他者”只有在认真地、真实地审视自己和内心的时候,才有可能被重新描述、被重新界定,也只有摆脱被给予的、被强加的形象,揭开蒙在脸上的厚重面纱,才能真正寻求到最终的出路,以高昂的、自我肯定的姿态呈现在世界面前,而被“他者”的时代终将会随着“他者”的这一真面目示人时刻的到来而结束。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通过对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屋顶丽人》的解读来阐释她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本文对莱辛的作品《屋顶丽人》中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关系进行解读,并结合霍桑的《凝视理论》分析得出结论:在父权统治下,女性的语言符号系统虽然受到了压迫,但却通过身体语言做出了反抗。  相似文献   

10.
多丽丝·莱辛流散意识的形成与战后英国科幻文学沙龙的影响有关。通过参加科幻沙龙活动,莱辛阅读了大量科幻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借助想象探索广阔宇宙,这促使莱辛打破重重界限,形成流散意识。同时,科幻沙龙使莱辛更加关注科学前沿,对极地考察和太空探险的关注推动莱辛从宏观层面探索人类历史走向,对生物医学的关注促使莱辛想象生物医学灾难导致的末日景象。莱辛的流散意识体现为科幻小说末日书写中的宇宙视野,其笔下的世界末日是人类摆脱僵化、实现意识提升的良机。  相似文献   

11.
太空小说《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档案》是多丽丝·莱辛的重要作品,在国内外都备受争议,不受国内学者重视。太空小说在国内的译介、简介与传播,以及由此引发的研究与接受,是莱辛与中国文学界对话的组成部分。2000年后,中国学界逐渐认识到莱辛太空小说的重要性,英国文学史等专著相继介绍了莱辛及其太空作品;2008年后,国内学者开始关注这些小说,出现译介,相关研究逐渐展开。但国内莱辛太空小说研究存在不足,期待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组织边缘人"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工作业务上缺乏深度参与、人际关系上遭遇信任危机、员工权益上受到忽视损害和发展空间上晋升机会渺茫四个方面,指出"组织边缘人"的现实困境将对组织产生系列消极影响,认为"组织边缘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组织成员自身的性格特质,直接原因是在于组织成员与组织内部的"关系",间接原因在于社会价值观的包容性和社会地位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从招聘、培训、工作安排、薪酬绩效、职业生涯管理、人际关系和企业文化七个方面提出了预防和治理"组织边缘人"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张占婕 《国际公关》2023,(22):12-15
作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背景下社会流动的重要主体,务工青年连接着城市和乡村,是现阶段城市发展规划、人口流动所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对于务工青年的界定既包括农民工也包括中高学历青年务工人员,笔者将该类人群统称为“都市边缘人”。本文运用扎根理论,以成都市都市边缘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研究方法,通过“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心理认同与社会网络”“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职业规划与相关政策”五个维度挖掘该群体的融入状况与所面临的困局。对都市边缘人的现状调查,有助于更好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以及社会网络治理,促进都市边缘人从“城市融入”到“城乡共生”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以其对一个时代富有创新的展示而在评论界经历了一个从批评到认可的漫长过程。作者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分析揭示了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及作者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多丽丝·莱辛是学术界备受关注的作家,但是,学术界对其成长小说的研究却十分有限。成长小说是多丽丝·莱辛短篇小说中的重要一类,在这类作品中作者对青少年成长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文章以《木施朗加老酋长》《草原日出》《穿过隧洞》等短篇小说为中心,着重探讨了莱辛成长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丽丝·莱辛的《特别的猫》表面上看是写猫,其实是写人,尤其是写女人,体现了作者关于女性的独到思考:女性情爱诉求是一种正当的权利;认知上的狭隘是女性走向独立自我的障碍;女性之美,美在自然.  相似文献   

17.
多丽丝.莱辛在短篇小说《七月寒冬》中对人类的异性恋情规范做了一次大胆的超越,通过现实主义地描画非规范的人际关系,反观规范的人际关系的伪善和虚幻,并试图消解异性恋与同性恋的对立,使人生艺术化。运用酷儿理论来解读这个故事,能增加我们欣赏或阅读莱辛作品的纬度。  相似文献   

18.
《另外那个女人》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早期的一篇小说。作者以多种的叙事策略讲述了女主人公柔丝的爱情经历,并通过出人意料的结尾将这个典型的婚外恋情故事表现的张弛有度,发人深省。多重叙事声音,多个叙事顺序和叙事角度交相呼应,展现了柔丝坚定亦彷徨的内心世界。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生活中两性的矛盾的看法及对女性命运的关切。  相似文献   

19.
国外"边缘人"研究略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齐美尔的“外来人”的基础上,帕克于1928年率先提出了“边缘人”概念。但帕克对“边缘人”的界定并没有厘清边缘情境和边缘人之间的关系,这致使后来许多学者对此做了很多精致工作。在对“边缘人”概念的探讨过程中,国外“边缘人”研究的不足有以下几方面:注重概念分析,缺乏成熟理论的构建;多理论性的探讨,少实证性的研究;研究的案例多局限在犹太人、黑人、移民这三种类型。未来的边缘人研究也将在此几方面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麦尔维尔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边缘人形象。对《白鲸》中魁魁格这一边缘人形象的解读目前还未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在以往的研究中魁魁格形象内涵常常被文本中主要人物亚哈或叙述者以实玛利的光芒遮蔽。事实上,魁魁格这一被忽视的边缘人形象具有丰富的内涵,从文本的层面来看,他是一个急切渴望文明的朝圣者;从文化的层面来看,他是一个没有归依感的"属下"者;从作者创作意图的层面来看,他是一个帮助白人完善自我、建构自我的他者。魁魁格形象所具有的这些内涵都源自于麦尔维尔无意识的帝国书写,这是他无法跨越的文化藩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