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税制改革——积极财政政策的新举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以来,为推动经济发展,我国政府一直采取以发行国债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发行国债来增加投资、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目前这种政策的边际效益在递减.与国债投资相比,若实施以减税为内容的税制改革对于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是一种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经济背景分析(一)内需不足阻碍经济发展,而国债拉动内需潜力有限自1998年以来,为了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抑制通货紧缩的进一步加深,我国政府实施了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这些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发行国债,以带动投资回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发  相似文献   

3.
我国从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国债发行量逐年上升,财政支出也逐年扩大,国家财政负担增加,于是有人提出积极财政政策到了淡出的时候。通过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笔者认为,我国应该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上分析,当经济低于潜在增长率水平时,才存在增发国债的必要性;从可操作层面分析,国债发行的最优规模应该等于满足各种投资需求并扣除了“消费基金”之后的银行储蓄余额。我国急剧增长的国债发行量已经超出了最优规模。持续多年的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由于未能及时作出调整,政策效果已经不明显,反而加剧了我国经济的波动,造成国民经济过热趋势。所以,必须对财政政策作出调整,合理控制国债发行规模,并将国债投资的重心转移到通过投资乘数的效应带动民间投资和消费之上。  相似文献   

5.
自 1979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 ,我国的国债规模呈不断上升之势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国债规模更是迅速扩张。究其原因 ,主要有 :财政赤字剧增、赤字弥补方式的改变、政府职能的强化、居民储蓄的增加等。对此 ,本文提出了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振兴财政 ,控制赤字 ;建立合理的本息偿付机制 ;改革国债规模控制方式 ;尝试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相似文献   

6.
从重视国债风险的角度出发,以国债规模为主要考察对象,从统计学的独特视角,运用统计学的聚类分析和因素分析方法,通过相关指标间的横向国际比较,较为客观、实际地分析了我国国债发行的现状及面临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为更加合理地利用国债这一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提出了作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目前国债政策已成为政府进行需求管理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债务中性理论在中国不成立。因此,要维持国债的可持续性,就必须使国债发行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只有这样,国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才能一直保持正向效应。根据近期中国的系列数据做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无特殊外部因素的扰动下,国债负担率稳定在约25%的水平将使中国国债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国债发行规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恢复了国债的发行。从我国国债发行的基本状况看,1994年、1998年以来,我国国债规模迅速扩大。从国际上衡量国债规模的各项基本指标来分析,我国国债的规模接近国际警戒线。从长期看,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应适度发展,保持与GDP同步增长;从近期看,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还要考虑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做到优化国债结构与调整国债规模相结合,使储蓄有效的转化为投资。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中的协整和ECM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协整理论和方法,对1979年以来的我国长期宏观经济变量的数据序列进行了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建立了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长期均衡方程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ECM),依据于此模型较好地解释了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及国债发行规模短期变动的影响因素,同时结果表明该模型也具有很强的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实施赤字预算使国债发行成为弥补赤字的主要方法。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赤字和国债的规模都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尤其是近几年来 ,为扩大内需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使国债累积余额以超过 30 %的年增长率上升 ,因此如果不考虑对国债适度规模的控制 ,就有引发国家财政风险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我国财政政策的隐性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财政政策的风险问题已经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债、赤字等问题尤为引人注目。但财政政策风险中的隐性风险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将从我国隐性财政风险的基本状况、其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入手,提出要正确认识我国的财政政策隐性风险,并对控制隐性财政风险的关键——控制隐性财政负债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国债政策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与此同时 ,我们不得不考虑实施国债政策可能带来的后果。本文从国债规模和国债结构等方面对我国国债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 ,得出结论 :目前我国国债蕴藏着很大的信用风险 ,并就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规模增发国债来支持“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运用,是我国政府为干预经济而灵活运用财政政策的开始。近年来,我国通过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成效显著,但经济运行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近年来我国实施财政政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把握我国今后财政政策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国债经济效应的理论研究中,李嘉图等价定理处于核心地位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那么通过发行国债所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将是无效的;反之将是有效的。通过综合运用间接和直接检验对李嘉图等价定理进行实证分析可以验证:国债政策的运用对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此外,通过对影响日本私人消费的相关因素(家庭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费和国债)运用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进行估计,从而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消费弹性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一、对中国国债规模现状的分析自1981年我国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规模逐渐增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从与国债规模关系密切的诸因素的角度,如:国内生产总值、居民储蓄存款、财政收入和支出、国债期限结构及国债利率来分析国债规模,是正确认识国债规...  相似文献   

16.
1998年以来我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明显效果 ,继续执行这种政策有其必要性和受到的约束条件。克服财政政策的约束条件 ,首先要扩大财政收入 ,其次增加国债的存量 ,再次财政让民营部门投资经营  相似文献   

17.
自 1998年下半年开始 ,我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连续四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使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景气回升的重要转机。积极财政政策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在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 ,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仍比较缓慢 ,制约消费增长的瓶颈性因素也还比较多。利用近几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 ,运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积极财政政策在投资、国债和税收等方面的效应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 ,对于增强未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效应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和平稳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积极财政政策该不该淡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刺激了经济增长,但与此同时,国债规模快速增长,由此引起了人们关于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讨论.本文分析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并不是财政风险的罪魁祸首,政策效应偏差加大了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当前的经济形势仍然需要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撑,为了兼顾经济增长与防范财政风险,积极财政政策目前不应该淡出,而应该转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实行国债增发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是在需求不足、通货紧缩和货币政策失灵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具有长期大规模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能力。与实施积极财政之初相比,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客观上要求及时推进积极财政政策转型,这必然将影响到我国中长期国债投资政策的变化,对这些变化趋势本文作出了自己的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债政策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我国自 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 ,国债规模逐年增大。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对影响国债规模扩张的动因以及当前我国国债规模是否适度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