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欣 《中州学刊》2008,(2):184-186
北宋东京城街道狭窄,民居稠密,皇宫多次扩建,官僚大兴宅第,加之商业活动通宵达旦,拜佛成俗香火不绝,致使东京火灾频仍.为防火灭火,设军巡铺和望火楼,防查火情,并成立了专业的消防队,配备"长梯"、"唧筒"等先进的灭火工具.遇大的火情,调驻军参与.城内实行灯火管制,午夜后禁烛火,醮祭等夜间燃火者,要事先报告官府.仓库、木材场等重要设施,严禁火烛,违者严惩.东京防火制度较为完备,是城市管理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美味家肴     
《家庭科技》2007,(10):38-39
咕咾虾 用料: 大虾仁300克,菠萝3块,青菜椒1个,红菜椒1个,蒜2瓣,大葱1小段,蛋清15毫升,白醋15毫升,番茄酱30毫升,白砂糖25克,芝麻香油3毫升,淀粉15克,盐5克,白胡椒粉3克,油15毫升.  相似文献   

3.
中国 1 3亿人口的大国 ,图书事业飞速发展 ,出版物层出不穷 ,必须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面向大众 ,扎根民众 ,为大众所想 ,为大众所写。坚决反对东搬西抄 (这里东指东方 ,西指西方 ) ,反对洋八股与土八股 ,提倡为大众所接受的文化 ,努力开创中华大众文化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家庭科技》2007,(2):35-36
年年有余 原料:黄鱼1条,大蒜瓣30粒,姜2片,葱3棵,油6杯,高汤2杯. 调味料:酱油4大匙,酒1大匙,糖3大匙,水2大匙,水淀粉、白胡椒粉少许. 做法:1.黄鱼清除内脏、洗净,控干水分.2.油烧热,放入黄鱼煎黄,盛出沥干油分.3.余油将大蒜瓣炸至黄取出,留底油爆香葱、姜片,再放人黄鱼、酱油、白胡椒粉、酒、糖及高汤,以中火煮至汤汁浓稠,以水淀粉勾芡,淋些热油即可.  相似文献   

5.
降血压药膳     
黎洁 《家庭科技》2012,(6):42-43
生活中,高血压病人用药膳饮食法进行辅助性治疗,是重要的防治措施之一,可以提高降压效果,减少降压药的剂量,控制降压药的毒副作用,预防高血压的发生。香芹决明花枝原料:香芹50克,决明粉8克,鲜墨鱼200克。调料:精盐1/2小匙,味精少量,淀粉1小匙,鸡蛋清1个,葱姜花适量。制作:墨鱼洗净,去筋膜,切成宽条,再切连  相似文献   

6.
《家庭科技》2007,(11):11
大料学名八角、茴香、大茴香,近年来,市场上已发现以莽草充当大料的现象.莽草中含有莽草毒素等,人食用十几克就会有生命危险,其症状在食后30分钟表现,轻者恶心呕吐,严重者烦躁不安,瞳孔散大,口吐白沫,最后血压下降,呼吸停止而死亡.  相似文献   

7.
热爱生活有很多种方式,最简单直接的就是过小日子。在精彩刺激也急功近利的大时代,你焦虑又亢奋,忙碌又疲惫,很难偷得浮生半日闲,每每忽略了自然的四季、内心的风景和生活的本来面目。春发,夏长,秋收,冬藏。春赏花,夏观瀑,秋采红叶,冬踏白雪。春安,夏泰,秋吉,冬祥。  相似文献   

8.
买了新房,开始装修,两个人矛盾不断.他的想法是,奋斗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房子,一定要请专业公司设计施工,装潢得新潮、豪华、气派这样,朋友来家做客才显得有档次、有面子,让大家看到他混得不错.而她认为,家是自己的,不是用来给别人参观的,简洁、方便、舒适就好.再说,还贷压力很大,应能省则省.各执己见.最后,他们只好折衷:她设计,请专业公司施工,简单装潢.整个装修过程,她一手操办,他没有兴趣过问.  相似文献   

9.
游月春 《家庭科技》2007,(10):37-37
绝经前后诸证是部分妇女在绝经期前后,由于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衰,月经将断而至绝经,生殖能力降低而至消失,脏腑气血、阴阳不相协调所出现的症候群,如眩晕,耳鸣,心悸失眠,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或面目、下肢浮肿,纳呆便溏,月经紊乱,情志不宁等症.发病特点以肾虚为主,并可累及心、肝、脾、胃等脏腑.其病情轻重因人而异,参差出现,持续时间半年至数年,是中医科的常见病之一.除药物治疗外,药膳是绝经期妇女长期调理及康复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减轻和改善症状,又可缩短病程,增强体质,达到有病治病,保健强身,延缓衰老的目的,帮助妇女平稳、顺利地度过绝经期.  相似文献   

10.
《家庭科技》2009,(8):F0002-F0002
材料:鲤鱼1条,西红柿1个,姜1块,蒜1头,青椒3个,干辣椒2个,桂林豆腐乳2块,豆瓣酱30克,啤酒1罐,生抽15毫升。  相似文献   

11.
论郡县制度的嬗变与实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郡县制自秦代实行以来在名称上有诸多变化 ,两汉至隋代地方行政上曾实行州县制 ,唐代实行道县制 ,宋代实行路县制 ,元代以来实行行省制 ,但是 ,该制度的主旨未有变化。它一直体现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及专制君主对地方的完全控制  相似文献   

12.
檀作文 《齐鲁学刊》2001,(1):101-108
汉、宋诗经学在说诗体系上的不同体现在四个方面:在文本阐释上,诗汉学主张依《序》说诗,诗宋学主张求诗本义;在文本性质上,诗汉学认定《诗三百》为政治美刺诗,诗宋学则认定其为一般抒情诗;在对“赋比兴”之“兴”的认识上,诗汉学取义,作道德和政治比附,诗宋学则不甚取义,将之认作文学修辞的方法;在《诗》之用上,汉儒重视其对个人行为加以外在规范,宋儒则重视其对个人内在情操的陶冶。  相似文献   

13.
清朝建立全国政权后, 虽积极改善与李朝的关系, 但李朝仍心系大明, 眷恋明朝, 对刚刚建立的清朝表面虽予承认, 背地里却大搞以光复明朝为己任的北伐活动, 并企图与清朝国内的反清势力联手实现“反清复明”计划。伴随着清朝统治的逐渐稳固以及清朝致力于改善与李朝的关系, 李朝逐渐转变了对清朝的敌视态度, 两国关系逐步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王永 《兰州学刊》2011,(11):133-137
欧阳修的古文风格经由南宋与金,嬗递到元代文坛,成为对元代散文影响最大的文风传统。元代初年,活跃于文坛的北方作家群虽很重视对欧阳修文风的学习,但不同于欧文,雄奇文风仍是主导倾向。到了元代中期,在江西作家群的倡导和浙东作家群的呼应下,欧文温醇和雅的风格成为一代文风的底色。到元末,文坛形成欧、苏并尊、唐宋并重的格局,开明代唐宋派之先声。  相似文献   

15.
略论唐宋饮食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朴兵 《殷都学刊》2008,29(3):50-54
唐宋饮食文化有着许多显著的不同。唐代饮食文化深受游牧民族和异域风情的影响,具有鲜明的“胡化”色彩,宋代饮食文化的“胡化”色彩则大大减弱。唐代饮食文化显得豪迈粗犷,宋代饮食文化则显得细腻精致。唐代饮食文化的贵族化色彩显著,宋代饮食文化的平民化色彩突出。唐代饮食文化的发展基本上局限于自然经济的范畴,而朱代饮食文化中的商品经济因素则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16.
唐宋茶道,萌芽于魏晋六朝,成于唐中叶,盛于宋代。在鉴茶、选水、赏器、取火、炙茶、碾末、烧水、煎茶、酌茶、品饮等方面,唐宋时期逐渐形成和建立了一系列的程序、礼法、规则。唐宋时期,茶道大行,究其原因,社会经济条件是其物质基础,茶之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发现及养生理念促进了茶道嬗变,唐宋文人的品格特征引导茶道发展,饮食文化的贵族化特征使茶道趋于精致。在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的影响下,唐宋大行茶道的出现绝非历史的偶然。  相似文献   

17.
元代《诗经》学的特征及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险峰  崔志博 《河北学刊》2008,28(2):123-127
元代《诗经》学侧重朱子之学,崇尚"朱传"成风,除马端临、李公凯等少数几位《诗》家外,其他《诗》家的著述几乎全部是围绕《诗集传》而作。元代《诗经》学几乎成了朱熹《诗集传》的一家之学。元代《诗》家继承了宋代《诗经》学的求实精神,博采众家之长,在音释、训诂、诗旨、诗歌艺术手法等方面对《诗集传》都有很大的阐扬发挥,但较之宋人,怀疑精神已经大大减弱,观念略显保守。元代《诗经》学处于《诗经》宋学和《诗经》清学之间,一方面它继承了《诗经》宋学的求实考据之风;另一方面,元代《诗经》学影响了明代《诗经》学的发展走向,对清代《诗经》学也有一定的间接影响。元代《诗经》学,是连接《诗经》宋学和《诗经》清学的纽带,它在《诗经》研究和《诗经》学的延续上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通常认为,北周司会是负责财政或审计的官员,由西魏度支曹演化而来。实际上北周司会履行的是西魏尚书令、尚书仆射的职责,具有协助皇帝或大冢宰监察百官的权力,是降低了级别、取消了独立地位的尚书令或尚书仆射,不是单纯的财政官或审计官。西魏度支曹的长官是郎中,品位与北周下大夫相当,而北周司会府的长官为中大夫,地位相当于尚书,而高于郎中。司会并非由度支曹演化而来,度支曹在北周时已经并入民部,隶民部中大夫。  相似文献   

19.
西汉初期的婚姻形态大都承袭秦制,经过两汉400余年的演变,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婚姻制度的蓝本。在此,从汉代婚姻形态的社会与思想文化背景、汉代妇女的法律地位、汉代婚姻形态的演变、汉代的结婚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魏晋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在汉唐制度文明的演进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其时政制、律令多有革故,亦不乏鼎新,并以法律儒家化为其标榜,发展为隋唐制度之渊,是隋唐达到中华法制高峰的基石。魏晋法律文化有着传承、解放、独立三个特质,正是受当时学术分野所影响,也是魏晋文化的风度与风流所造就。将魏晋法律文化置于其时文化大环境,特若学术环境而言,更能考察在整个社会巨变背景下,魏晋法律文化作为魏晋文化的一个因子,是如何与其时历史发展密切关联并交互影响,又如何丰富魏晋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