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书法教学以技法为主 ,忽视欣赏的倾向是导致学校书法教学效益不高和学生书法能力发展不全面的主要原因。针对此问题 ,本项研究基于“大美育”思想提出“书法欣赏教学”法 ,并用实验法证其效应。实验结果表明 :书法欣赏教学比传统的书法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书法能力  相似文献   

2.
书法传统是一个由“技”、“法”与“道”三个层次构成的,以艺术家的内在情感体验、审美与情感抒发为内在动力,书法艺术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为外在驱动力的不断流失与替补的动态螺旋状发展系统.书法传统伴随着传承而产生的信息流失与解读的信息差异决定了今人对书法传统全面准确把握的缺陷性与不可能性.书法传统对于当代书法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基于特定目标的书法创新主要通过书法作品层、技法层和道这三个层次的创新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书法与佛教     
书法是中国艺术的精髓。东汉佛教传入中土后 ,书法即成为申记与阐扬佛理的最合适工具。随着佛“道”的渗入 ,书“道”和佛“道”相互渗透 ,相互融合而促进 ,不但使书法艺术得以普及和提高 ,而且加速了弘扬佛法的进程 ,使佛教在中国发展至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书法与汉字与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字是书法的基础和载体,书法不能脱离汉字,应该弘扬汉字的美,企图摆脱汉字的倾向是危险的;书法是汉字的提高和升华,又不能拘泥于汉字,墨守成规,毫无创意,也是没有出息的。要处理好书法与汉字“合”与“离”的关系。汉字“博采众美”而来,书法在表现自然美的过程中,逐渐集中到自然界最完美最富活力的人,由一般意义的“书若人然”,到显示个性的“书如其人”,到带有时代特色,使书法不断进入更新更深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书法教学是中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 ,谈了对中师书法教学特点的认识 ,具体介绍了贯彻“大纲”实施“四大板块”有机结合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6.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政治上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他在位二十三年,革新并推行一系列政治制度,任贤纳谏,巩固国防,发展经济,使社会得以繁荣安定,被旧史家誉为“贞观之治”。唐太宗文韬武略都堪称雄才。他爱书法,尤爱“二王”,对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都有  相似文献   

7.
在普通高校书法课教学过程中,有一个问题长期没有解释清楚,“甲骨文是书法吗?”“如果是,它与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相比,孰高孰低”?回答这些问题,涉及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略陈已见,就教方家。  相似文献   

8.
唐代书法与颜筋柳骨崔延和唐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中国历史上光辉灿烂的时代。唐代在国家制度上对书法比任何时代都更为重视。以书为教,始于汉代;以书取士,始于汉代;置书学博士,始于晋代;专门设立“书学”,则始于唐代。“书学”即是专门培养书法人才的学校。...  相似文献   

9.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合格中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为了培养学生的“三字一话”技能,从1989年春季开始,我校为一年级学生普遍开设了普通话和汉字书法两门课程。笔者曾参加过这两门课程的教学,感受颇多,兹就汉字书法教学谈点看法。 从目前中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的教学手段仍然是用嘴说和用手写。我们开设书法课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使学生适应今后教学工作的需要,把汉字写好。要想使学生写好汉字,首先要让他们认识汉字,了解汉字,或者说,要有正确的汉字观。  相似文献   

10.
纵观中国书法创作史,从扬雄、许慎的“心象”说,到赵壹、蔡邕的“气势”说;从王僧虔的“神形”说,到孙过庭的“情形”说;从蔡襄的“神气”说,到刘熙载的“体用”说,可以看出,中国书法创作始终以“意象”为主轴,在“意”和“象”的适度范围内左右波动,形成了一个以形求神、以象表意的书法创作语言的流动曲线。书法意象语言可分为表形的“象”和表情的“意”。这里的线条、结构、篇章等,均构成了书法语言材料的集合体──“象”。因此,“象”是可视的,“意”只能通过“象”来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态书法是一种现代书法,是“天人合一”的书写方式,追求人类主体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文字书写方式,是当代“生态艺术”(人体艺术、自然介质与动植物艺术)的一种。生态书法取意“道法自然”,依据儒学的生态思想创立。通过自然万物的客体意象与主体审美观念的辩证作用,形成中国现代书法特有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书法原则。而日本现代派书法则继承了禅宗书体与西方现代派艺术精神,使得东亚现代书坛具有多元性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2.
对于书法的认识,人们正在以“造型说”、“抒情说”、"排意说”等纷争中趋于它是一种“有意味的形成”①的一统之中,使书法脱离了其隶属于美术──国画的樊篱,独立于艺术之林。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书法的美学意义,引导书法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还书法以本来面目无疑也是一次思想解放。然而,仅仅从纯艺术意义上去解释书法何以能历经百代而愈益很深叶茂地茁壮发展,还得不到一个完美的答案。考察历史,与“书”同样古老的“乐”发展至今,无论从工具上还是从内部机理上,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林语堂在专著《中国人》和《苏东坡传》中站在西方人接受心理的角度阐释中国书法,提出了独到的书法美学观点。林语堂充分肯定了书法的地位和价值,分析了以“动”为核心的书法美学范畴,以西方抽象画为参照来阐释书法的性质,并且以形式分析法为基础阐释书法美学欣赏。林语堂的书法美学观维持了书法“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平衡,他在80多年前提出的书法美学观点对当今中国书法文化的国际推广仍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书法欣赏论     
书法欣赏需要具备书法关学知识、书法史学修养、博览古今书迹的阅读积累,以及书法临习和书法创作的切身体验。要“三观”作品、“五视”作品,尽可能多地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或情境。要着眼于笔画线条、结体造型、章法布局、墨色运用、署名落款、格调气息、师承创新及文字内容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注重“书品”与“人品”的关系和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是书法传统欣赏习惯中的重要内涵。书法艺术不仅仅是单纯的点画线条,在书法中强调文学性或文字的正确性,绝不是对文学与文字的依附与投降。无论是“传统书法”或“现代书法”,要求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永远是一个正确的命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学校抓书法教育,由于相当多学校缺少书法教师,一批大小书家被请进了课堂.从创作台到讲台,从动手加动口,这些兼职教师在另一领域显示了自己的风采.但须知这毕竟是两个不同的行当,书法教师未必是书法家,书法家也未必都能成为合格的书法教师,这是因为教学自有一套手段和规律.本文不及其他,只谈一点:“兼收并蓄” 问题.所谓“兼收并蓄”,就是把内容不同、甚至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而不是取此舍彼,  相似文献   

17.
当一股带着浓烈的民族气息的“书法热”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在祖国大地上全面兴起之时,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为目的、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对象的社会性书法教育教学随之迅速发展,众多专业的业余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都在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始潜心钻研书法教育教学工作,为培养书法新秀开辟了新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以占全国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小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大规模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具有很规范、准确、流畅的书写交际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能力的专门人才和劳动者为目的的“学校书法教育”,才刚刚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的重视,其教学工作才开始起步,尚待进一步发展.一九九0年,国家教委办公厅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学写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对于书法教育的意义、目标、方法、实践等缺乏清晰统一的理念,同时也因为师资力量的缺乏而使得很多学校的书法课有名无实,而书法教育中的名利思想也影响着教育者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与深入,这使得书法课程并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文章溯本求源,对“写字”与“书法”、“写字课”与“书法课”的关系进行反思,对于书法给人带来的心智的开启进行探讨,从而揭示中小学书法教育目标的真正所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上,王世贞首次集中以“古雅”论书,其审美价值观念倾向于古拙、含蓄,着意于意趣表达。由于他对“古雅”的推崇,也使这种美感属性从普通层面逐渐提升为书法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书法不是图画,不可能用具体形象来表现生命力,只能通过抽象的文字符号使之成为象征人格的生命,从而使接受者打破心理上静止的平衡状态,在信息流中涌起情感浪花,获得生命活力的美感。而要唤起生命活力,必须在文字符号的基础上,注入书家主体的生命意识,使字“变调”转换为有个性的情感符号,成为审美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