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游故居考     
陆游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诗人,几百年来,人们对他作了不少研究和探索。解放后,除有大量的研究论文外,还出有朱东润的《陆游传》、《陆游研究》;齐治平的《陆游传论》;欧小牧的《爱国诗人陆游》等著作。这些专著均对陆游的生平经历、思想发展过程和所走过的创作道路,作了一些比较详细的介绍。但是,对陆游的故居,除了人们熟知的鉴湖三山外,一直没有人能明确地指出其所在。众所周知,陆游一生大部分时间在绍兴度过,而其中又有极大部分时间住在老家。直到宋乾道三年,他才开始在绍兴鉴湖三山修建房屋(此时陆游已四十三岁)。那么他在这以前究竟住在哪里,对这个问题,很有弄清楚的必要。本文试就此作一些探索。陆游是绍兴人,这无庸置疑。但几乎所有研究陆游的人都依照陆游自己的说法,把他说  相似文献   

2.
伍联群 《南都学坛》2007,27(6):67-70
一般认为陆游入蜀是为了实现其报国的理想,但他实际上是为求官和逐禄而来到夔州。他任职夔州通判,地位并不低微,生活也无忧虑,但却时刻充满忧愁苦闷的情绪。夔州时期的陆游也并非是慷慨激昂的志士形象。观照陆游在夔州的整个时期,他始终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夔州恶劣的地理环境给陆游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二是夔州落后的人文环境给陆游带来精神上的哀愁;三是政治上的斗争给陆游带来的压抑和伤感。  相似文献   

3.
进入老龄期的老年人,为什么有的身强体健,而有的则老态龙钟呢?这除了生理因素外,更重要还有心理上的原因。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享年85岁。他之所以得此高寿,除了养生有道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具有一颗童心。从他流传下来的诗句中不难看出,陆游到了老年阶段,还经常和他的孙儿们一起做骑马的游戏,可见其童心之盛。  相似文献   

4.
陆游晚年心中有桩隐痛,一是不忘中原失地,二是难忘早逝的前妻唐琬,对唐琬的一腔真情,集中地反映在他的一组“沈园诗词”中,自沈园相会一直到陆游八十六岁去世,这份围绕沈园的感情未曾断绝,这充分证明了陆游乃是天地之间至情人,无论对国事,还是对爱情,都是一往而深,至死不渝。  相似文献   

5.
关于陆游是否学习中晚唐诗人,学界一直存在争议。钱钟书先生认为陆游表面上斥责晚唐但实际上对其学习,是"违心作高论"。现试从陆游生平及南宋诗坛情况分析入手,认为陆游确实学习过晚唐诗歌,但是他所批评的"晚唐"则是有特定对象,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6.
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在他传世的诗文中,保存有关于成都武侯祠的珍贵史料。本文从四个方面加以介绍:一、关于成都武侯祠的见闻;二、与成都武侯祠相关的见闻;三、关于诸葛亮的评论;四、关于其他三国人物的评论。  相似文献   

7.
对陆游的山水诗,历来研究不够。本文从返朴归真、达观超脱的宁静心理,登山临水、回归故园的炽热情感,仁民爱物、闲适恬淡的鲜活人性等三个方面,对陆游的山水诗予以探索。陆游的山水诗,在宁静的心理下,感情内敛后,唤起了精神的解放与自由。而从山水意识(思想意蕴)到炽热情怀(情感态势)再到清新之音(语言形式),更是他个人情感由深层至中层再到表层的真诚流露。平等对待乡里乡亲,挚爱故园风俗人情,又使其山水诗具有了鲜活的人性  相似文献   

8.
南宋时代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以毕生的精力从事创作,为后人留下九千三百多首诗篇,成为我国诗歌发展史上作品特别丰富的一位诗人。 陆游在创作上的多产,同他所处的江山破碎的时代以及个人的生活遭遇有关,也和他在创作上呕心沥血的耕耘紧密相联。陆游歌唱了一生,特别是到晚年,国破家艰,他却自励不息,诗情有增无减:“损食一年犹可键,无诗三日却堪忧”“我老已无明日计,心存犹惜寸阴移”“诗人要疏瘦,三日愧膨(月享)”“老人无日课,有兴即题诗”。正  相似文献   

9.
陆游诗歌艺术特色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游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诗不仅数量很多,今存近万首,而且在艺术上特色鲜明,成就显著。从体裁形式上说,诸体皆备;从艺术渊源上说,师承多家;从创作风格上说,既有现实主义特征,又有浪漫主义色彩;从语言上说,简练生动,明白平易,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10.
娱乐广场     
《山西老年》2008,(6):26-27
故事斋陆游教子重在做人陆游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他对朝中以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恨之入骨,因此对子女十分重视做人的教育。他告诫儿子们说:"你们长大成人之后,乡亲们如果称赞你们是有道德的人,即使做一个老百姓,与那些高官显爵相比,也是无愧的。"他要求儿子们时常检查自己,有错必改;看到别人有好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戴复古师承陆游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复古是南宋江湖诗派中一位很有影响的爱国诗人,是陆游的学生.本文对戴氏师事陆游的时间特别是创作上师承陆游的三个方面进行了考过分析,指出戴复古着重继承了陆游的爱国精神和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及以雄浑为主的多样化的风格,对他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给予了应有的肯定.  相似文献   

12.
陆游于一一七○年(南宋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两年后到南郑抗金前线,不久“细雨骑驴入剑门”,先后作过蜀州(今崇庆)、嘉州(今乐山)、荣州(今荣县)地方官,其间至少“四到锦城”。一一七五年(淳熙二年)后,陆游定居成都,任他的诗友、成都府路安抚使兼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的参议官,一一七八年暮春东归江南,前后在成都住过六年。这一时期,正是他“四十从戎驻南郑”,获得诗家“三昧”后,诗歌创作的高潮时期;也是他“画策虽工不见用”“冷官无一事,日日得闲游”,比较颓放,自号“放翁”的时期。他写了不少爱国  相似文献   

13.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孝宗乾道六年(公元——七0年)到夔州(今四州奉节县)任通判时,曾经路过荆沙。由于换入峡的船,他在沙市和江陵逗留了整整十天。这十天当中,他除了天天用日记体写《入蜀记》外,还写了将近十首诗,几乎平均每天一首。陆游非常勤奋,曾要求自己每三天必须写一首诗。可是这十天的产量却激增了两倍。这是因为他认为旅途中有生活,源泉混混,正好写诗。他在《题肖彦毓诗卷后》中写道:“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可见陆游是有些朴素的唯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王珪《唐质肃公介墓志铭》,对《钗头凤》的某些本事作了新的考证,确认陆游的前妻唐氏并不是陆游的表妹。对于陆唐的婚姻悲剧,作者认为:“陆游的父母出于对儿子的期待,不允许他在功名未就之际,便沉溺于温馨的爱情眷恋之中,这一动机交织着为家国着想,又有为陆游仕途筹划的思想因素在内,此中原委是很复杂的”。问题在于,陆唐的牺牲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补偿,陆并未能象他父母和他本人所预期的那样报国于疆场之上,为收复祖国失地作出业绩,正因为如此,陆游愈到晚年,便愈觉悔恨。这首词的主题并不是向宗法制度提出抗议。  相似文献   

15.
宋代著名大诗人陆游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故乡山阴度过的,他的大部分诗歌也是在山阴创作的,这些诗歌带有浓郁的乡土风情。本文具体分析了陆游诗歌创作中这一前人较少注意的方面。作者认为,陆游对故乡山水无比热爱,对父老乡亲有着深厚的感情,家乡的田园生活,是陆游诗歌创作的源头活水;以饱蘸情感的笔触详尽地描绘家乡地理和人物风俗之美,尽情抒发对家乡的无比热爱,是陆游晚年诗歌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慎行对《瀛奎律髓》中陆游诗歌的评点可以看出,他在章法、用典、字法、句法、对仗等方面对陆游诗歌多有称赏,对陆游学古不化及艺术上的瑕疵亦多有批评,总体上体现出较为客观的批评态度。在查慎行的诗学理论体系中,陆游的地位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的过程。查慎行对自己青年时期偶像的批评与颠覆,体现出其晚年诗学理论的转变与成熟。  相似文献   

17.
陆游一生爱山.检索其九千余篇存诗,"山"字共出现了3071次,陆游爱山,特爱故乡山阴的会稽山.他登山、赏景、挖笋、采药,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会稽山秀丽风姿;他喜欢采食会稽山的竹笋与蕨菜;他常常去会稽山采药疗救自己,亦施药他人.无论任职京城,抑或从军剑南,"剡曲稽山是故乡",会稽山水永远都是令他魂牵梦绕、牵肠挂肚的精神皈依.陆游的会稽山诗也折射出他思想与精神世界的复杂与矛盾.  相似文献   

18.
稼轩诗简论     
与辛弃疾同时代的陆游,以诗名世,也写了不少词,词亦引起人们的注意,一般的词选本都有陆游一席之位;辛弃疾以词名世,也有诗作,但他的诗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大凡宋诗选本或其他选本,一律不选他的诗,即使是辛之个人选本、选词、选文,亦不选诗,好象诗不存在似的。其实辛弃疾写诗也不少,现经搜辑可见的便有108首(76题),为词的六分之一略强,且其诗  相似文献   

19.
陆游不仅是一代诗豪 ,其词、文亦卓然成家 ,尤其是他的散文 ,在当时就曾为他赢得巨大的声誉。作为敢以“放翁”自号的文人陆游 ,其诗性思维却更能突破传统保守文人在文体上的故步自封 ,在诗和其散文中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和谐、一致。本文从陆游散文的诗人情调、诗性思维两个方面 ,探寻诗人身份对他散文创作的影响 ,及其“诗人之文”所呈现出的主要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20.
南宋时期的社会时势使陆游成为屈原的异代知音,陆游对屈原爱国主义思想及爱国者人格的继承是十分具体而深刻的。陆游和屈原,两人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完全一致,有着承传关系;屈原有“美政”理想,陆游也根据当时社会时势提出“美政”理想,其中的很多思想、精神一脉传承;陆游为实现恢复中原、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抱负,如同屈原一样也作了终生的不懈追求,表现出一个爱国主义者的高尚人格。陆游将我国爱国主义传统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