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运用引力模型对江西省91个县市进行经济区划研究,把全省划分成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萍乡和赣州等四大经济区,并就各经济区的协调发展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规划措施,以指导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金融成长与中原经济区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历年经济数据,通过建立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实证表明了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视角,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区域金融的成长。政府应该从金融生态、金融制度、金融市场和金融组织4个方面提供具体的金融支持政策,来促进中原经济区的金融成长,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抓住机遇推进中原经济区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区域创新能力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文章选取中原经济区作为区域研究样本,以1991-2010年为时间段,通过建立VAR模型,对中原经济区TFP增长率代表的经济增长质量与多层次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资金投入强度、创新人力资本和创新制度能力)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创新制度能力对提升区域经济增长质量效果显著;在长期,提高创新资金投入强度和创新人力资本对提升区域经济增长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其建设过程中必然涉及大量探索性工作.实现中原崛起,必须从法治视角对中原经济区进行研究.文章立足区域发展的大背景,首先明确中原经济区的法律定位,其次针对区域立法本土化,行政执法利益化,法律监督刚性不足,法治文化观念淡薄和法律信仰缺失等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通过完善区域立法体系和理顺行政执法体制,优化法律监督,深入开展区域法制宣传教育三个方面来构建中原经济区法治框架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新城市引力模型下辽宁省城市圈的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城市引力模型引入城市职能参数,人口修正参数和经济距离修正参数,改进原来简单的城市引力模型,深入探讨城市职能对城市引力的影响。并运用新城市引力模型对辽宁省14个城市进行数据分析,并以沈阳与大连两个优势城市为中心计算城市引力。最终对辽宁省14个城市进行城市圈进行了划分,形成以沈阳为中心,大连为次中心的城市圈布局。  相似文献   

6.
伴随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探索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开发变得愈加重要,阐述了中原经济区软环境建设研究现状,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维度——软环境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讨论了中原经济区软环境建设的必要性和重点,提出了优化中原经济区软环境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原经济区发展布局新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合理的发展布局是建设中原经济区、推动中原崛起的重要内容。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对其发展布局进行调整。在现有布局的基础上,提出“一极两轴三圈四块”的网络化发展模式,有利于中原经济区区域优势的发挥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促进中原经济区科学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对中原经济区科学发展意义重大。中原经济区要明确各地开发方向,规范开发秩序,配套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措施,不断增强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协调性和科学性,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伴随区域规划国家化、区域管理精细化、区域发展模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河南省在谋求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系统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思想。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全国“三化”协调发展实验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文明传承核心区;中原经济区战略目标是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中原经济区战略重点是以新型城镇化为切入点,以建设提升特色工业基地为支撑,以农业和粮食生产稳定健康发展为保障。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加快发展,利于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谱写中原崛起新篇章,探索内陆人口稠密地区发展崛起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协调度评价方法对中原经济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相对于全国水平而言,中原经济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程度不容乐观。因此有必要加强水资源保障,采取措施进一步挖掘区域范围内水资源保障潜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采取各种措施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减少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1.
构建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原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其主要特征是:人口众多,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农业地位突出,资源较为丰富,发展水平较低,经济综合竞争力下降.构建中原经济区切合区域经济学理论,并已具备了相应的客观条件.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中原崛起、支撑中部崛起、完善全国区域发展格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河南经过长期的发展,具备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选取11个经济指标构建中原经济区27个城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19.0数据统计软件,对中原经济区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竞争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郑州竞争力最强,南阳次之。指出中原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不足,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运用定量化模型分别对徐州市在淮海经济区范围、江苏省范围进行了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比较 ,分析评价了徐州市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指出了徐州市今后提高经济竞争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日益成为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经济区之间的较量突出表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和核心增长极,能否充分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关键取决于是否具备强劲的城市竞争力。在界定城市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以中原经济区2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郑州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甄别影响城市竞争力提高的关键因素,以找出提升郑州城市竞争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选取我国三大经济区2001—2017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政府财政、金融市场及其相互作用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财政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较金融市场更为显著,但三大经济区存在差异;就全国总体而言,金融支持效率指标在是否存在政府中介的情况下均不显著,金融市场对自主创新的支持效率还很低下;误差修正模型表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还受自身前期自主创新能力水平影响;人力资本的投入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原经济区具有连接东西、连贯南北的区域优势,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基地以及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对实现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河南省整体实力的逐步增强,区域的语言环境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分析中原经济区语言环境建设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食品产业是河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重点支持产业。分析了河南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河南省食品产业的增长情况,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对食品产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中原经济区食品产业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行政区划权力的性质和价值定位,认为行政区划权力作为一种法律权力,其蕴含的效益、公平和民主价值决定了其下一步的发展路向。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权力归属格局决定了中原经济区行政区划面临不少的阻滞因素。有必要对中原经济区的行政区划权力进行原则和制度重构,保证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相协调,促进行政区划管理重心下移和行政区划层级合理简化,设定初级和最终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9.
在中部崛起战略、合肥经济圈建设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根据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相关理论,运用引力模型和相关分析方法,对合肥与省内主要城市的经济相关性及联系强度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若干结论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将传统贸易引力模型扩展到行业层面,建立了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引力模型方程,并基于建立的模型对我国蔬菜出口贸易流量和流向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蔬菜进口国的经济总量、我国蔬菜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和APEC区域贸易制度安排都对我国蔬菜出口贸易有显著正面影响,而距离所代表的运输成本则是阻碍蔬菜出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