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周凯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1):89-91
从河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现状来看,河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存在运动队规模相对较小、教练水平有待提高、管理机制不完善、训练条件不足以及比赛偏少等制约因素。因此,要不断加强教练员的培训及引进工作,完善教练员的激励机制、运动员的管理体制和竞赛机制,积极改善训练条件,从而促进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组织管理体系、办队形式、人才结构、学习与训练等方面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进行剖析,针对高校办队中存在的经费匮乏、学与训矛盾突出等问题,试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池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163-165
通过文献资料法,阐述"体教结合"的科学发展观内涵与高水平运动员的定位与来源,分析影响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充分发挥普通高校自身优势,以促进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设置高水平运动队,发展高水平竞技项目,是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各高校应从实际出发,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运动队伍。文章从三峡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实际出发,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立和发展进行讨论,并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培养存在管理体制落后、运行成本高,学训矛盾突出、教学目的难以实现,训练经费短缺、训练条件差,评价体系单一、教学管理难度大,训练体制僵化、教练团队弱等诸多问题。通过调查和分析,提出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对策,即着重建设运动员培养管理体制、改变学制,注重个性培养、缓解学训矛盾,完善训练体系,提高体育水平等。 相似文献
6.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安徽省普通高校高水平定向运动队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普通高校教练员学历偏低,专项技能不高,缺乏从事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生源基础差,日常训练时间严重不足,参加比赛次数少,比赛水平低。提出要加强运动员选拔制度的管理,延长训练时间,增加比赛次数,加强教练员制度管理,增加教练员训练、奖励费用,改善场地建设等建议,以促进高校定向运动队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对国防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往单一依靠军事院校和部队培养国防人才的做法严重束缚着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而普通高校具有规模和资源优势,培养的人才具有扎实的业务素质,因此,依靠普通高校培养国防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普通高校的一再扩招,英语专业的发展方向应该适当调整。本文根据新《大纲》所提出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普通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两方面入手,着重探讨我国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卞康荣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3)
高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旨在完善我国竞赛、训练体制 ,培养有科学文化知识、有较高体育运动水平的高校自己的运动员。但目前有相当多的高校为了追求眼前利益 ,不顾建立高水平运动队的初衷 ,采用其它手段 ,用虚假的成绩来获得短期效应 ,从而忽视了对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改革。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要发展 ,必须充分利用高校自己的优势 ,加大生源基地的投入 ,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才检测体系 ,进一步完善对运动员及教练员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信息时代开设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专业,应从社会需求出发,解决好专业定位及专业发展规划等问题,并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建立和发展优质、合理的师资队伍,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以培养国际化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杨兴林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1-5
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发展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着力实现四个转变:专业及其课程的设置,应由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脱节转变为紧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的组织,应由过去无差别培养转变为注重差异和差别;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处理,应由重科研轻教学转变为以教学为中心,统筹教学与科研;实践教学问题上,应由理论与实践、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割裂转变为统筹考虑和安排。 相似文献
12.
田山俊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7(3):22-25
从主体、内容及过程等层面对课程审议模式的内涵予以澄清,基于审议的方向和重心的视角,提出上构式课程审议和下构式课程审议两种模式。通过对国内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实践的考察,将其归纳为下构式的审议模式,在对其基本特征与成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创建一种上构式的通识教育课程审议模式,并对不同阶段的审议内容和特征展开论证。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起源于博雅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专业教育、科学教育和社会实用知识的冲击,其课程内容和实践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尽管如此,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在维护本国文化、促进民族融合的精神上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14.
黄素芳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15-18,27
由于对通识教育理念认识的差异,大陆高校的通识教育模式也各不相同。对目前大陆高校通识教育的模式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大陆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通识课程是实施通识教育最为直接、最为有效、最为稳定的载体和中介。因此,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行之有效的课程组织和教学方式,是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有效推进通识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于淑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2):101-106
加快健全并完善中国高校通识教育人文课程体系及培养机制是新形势下社会综合类人才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院校人才通识教育培养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通过重点考察颇具通识教育特色的世界名校,探讨国外尤其同类著名高校本科生通识教育人文课程及培养机制的发展情状,提出中国高校应学习并借鉴其成功经验,尽快改变当前重专业技术、轻综合知识的观念,加大通识教育课程比重,增加人文类师资投入,建立科学、有效、合理的通识教育人文课程体系与培养机制,从而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类人才。 相似文献
17.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绍华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6):82-87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实践,美国大学积累了培养目标具体明确、课程设置以人文社会科学为重心、教学形式严格而多样、重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整合等许多丰富的通识教育经验。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科学发展,需要借鉴美国大学的成功经验,联系实际,从课程设置、方法改革、模式完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辟出一条具有我国大学自身特色的通识教育科学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和台湾中山大学为例,重点探讨了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理念与运行模式。通识教育不是专业以外的补充教育,而是建构专业基础的教育;通识课程不是浅化的专业课程,而是具有整合性与贯穿性的课程;通识课程不是在教有趣的东西,而是以学习者为本位,建构其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确立通识教育在大学基础与核心教育中的地位,统筹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与经营管理,培养基于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跨领域整合能力的人才,将对大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9.
唐燕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当今世界,知识和人才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树立科学人才观,准确把握科学人才观的重要内涵,对加强西部地区普通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从而促进高校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清宇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4):81-84
中国加入WTO后,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大学国际化理念应运而生,成为了大学的又一次文化觉醒.人才培养的定位、国际化目标的确立以及国际化战略具体内容和方法的实施,都是建立现代化教学制度、构建大学国际化平台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