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视觉动词:概念的转换和彰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视觉因果事件可以细分为多个阶段,这些次事件在英语中可以用LOOK、WATCH 和SEE来分别彰显.根据不同次事件认知的需求,参与者和与动词有关的认知因子产生各种互动关系.因此,这三个动词有不同的视窗开启方式,并在突显性、详细度、视角方面有不同的表现.这些宏观和微观的认知描述可以很好地解释视觉动词的不同句法特征.  相似文献   

2.
动词是句法形式中的分句的核心.任何分句都是体现述谓结构的句法呈现单位,语义述谓框架自然亦是非限定性分句的灵魂.本文对非限定动词的分句结构及其特征进行认知研究,以期说明:非限定动词的分句结构这种句法现象,本质上是投射着语义框架映射的认知现象.非限定动词构式折射出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结构规律的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3.
单效动词和双效动词在句法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两类动词要求动作的参与者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生命的个体。这些有生命的个体共同构成了双效动词动作的发出者,动作对参与者双方的影响是双向的。而另外两类动词构成的句型不同、句型的变换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动词加上副词、介词或两者兼有,表达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动词概念,就构成短语动词。它由一个动词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小品词组成,在句法上充当一个动词的作用。动词与小品词之间的搭配存在一定的搭配限制,这种搭配限制在于动词与小品词的相互制约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两方面:词汇的决定作用和语义句法限制。副词对与之联系并组成动词短语的动词具有广泛的作用,并导致了单一动词和相应的“动词 副词”的语义差异。  相似文献   

5.
从语言类型学视角看,英语和汉语在句法上分别是偏重形合和意合的语言。受时间一维性原则的制约,在一个英语句子中,在某一时间位置如果有多个动词表达相关动作(同时发生或先后发生),就只有一个动词(并列动词除外)具有时体等与时间信息有关的句法特征,其他动词则通过名词化或非限定形式来消除与时间信息相关的句法特征;汉语的动词在句法上也受时间一维性的制约。研究发现英汉语中的限定动词与非限定动词的对立在本质上相同,在句法表现上不同。此外,对比分析了英语动词名词化过程的连续统和汉语名动词的相似点,更好地揭示英语-ing分词、动名词和动词派生名词的本质和汉语名动词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空间位移动词"升"与名词概念构成不同事件域认知模式。根据动词"升"是否自主动词、物像位移处所和共知参照方向隐显三个因素分析可见,"升"的认知模式由于人们的认知视觉不同而呈现多样化,投射到句法结构上形成不同的句式。这从一个角度证明了人类语言具有"像似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原型理论及非范畴化理论,从认知角度比较了动词-ed结构与动词、形容词及介词等基本语法范畴的语义句法功能,说明了动词-ed结构的边缘成员逐步远离动词范畴,呈现出特殊的认知语义句法特征的非范畴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动词的内涵是该动词区别于其他动词的本质属性.动词的外延是可能世界中满足该内涵属性的一切事件行为.在具体的使用中,动词有时体现为内涵意义,有时体现为外延意义.区别动词的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有助于全面认识汉语中动词在不同位置上的句法表现,并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语言学界对“价”范畴属性的认定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配价虽然与句法有密切的关系,但“价”既不属于句法范畴,也不属于句法-语义或语义-句法范畴。动词的价是语义范畴的概念,属于词汇意义平面。词汇意义最终在句法结构中以一定形式体现出来,动词的价可以在句法结构中进行形式验证。  相似文献   

10.
焦点标记词"是"在现代汉语动词短语省略中的句法地位一直以来就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通过对现代汉语动词短语省略特征及其结构的分析,揭示现代汉语中的"是"不仅可以允准动词短语省略,而且能够允准大于动词短语的否定短语省略,其句法地位高于否定词和助动词。此外,焦点标记词"是"在受句法控制的同时,也受到语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采用框架语义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多义动词这一普遍现象,结合认知语义学中的管道隐喻,深入阐释导致多义动词产生的不同语义框架,并通过分析比较不同语义框架中各框架元素的句法实现方式,进一步揭示不同框架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汉语动词配价的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动词的配价是一个有相当语义基础的句法范畴,它又有深刻的认知原因。确立动 词的配价要将认知框架和句法框架结合起来,两者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我们采用“理 想化认知模式”来指派格角色,然后在静态的理想句中提取“价”。配价成分的句法位置和 格角色要依具体动词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汉语心理动词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认为有必要对心理动词进行重新分类。根据心理动词的语义特性,心理动词被分为情感、情绪、感知、认知、意动、使役等6小类。在对各小类动词进行语义分类和句法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各小类之间共有连续统(continuum)关系,它们的句法表现并不是泾渭分明,如某些拥有多种语义的心理动词,其句法表现可以兼跨两个小类。最后,文章就中英文中使役心理动词的不同表达法进行了简要对比。  相似文献   

14.
英汉言语行为动词被动(字)句语义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成果表明,英汉言语行为动词的词汇语义、词汇类别以及句法语义认知结构差异不大,但它们在句法表达结构上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为探讨英汉言语行为动词在被动(字)句中的表达形式异同,文章从词汇意义、句子的形态结构和语言在民族文化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方面,分别对英汉言语行为动词特点、词汇类别、主句和从句进行分析,探讨其语义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5.
有时一个名词性的受事成分与动词结合时,既可以在动词前做主语也可以在动词后做宾语,无论做主语还是做宾语两序列的语义结构是相同的;不同的词类序列代表不同的句式,两序列可看做两种不同的句式,具有不同的句式意义;句式的整体意义与其构成部分是一种互动关系,作为句法核心的动词在不同的结构中自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语义特征,显示了动词本身语义的多功能性。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对动词语义特征的分析大都集中在对其语义的分解和表征上,并没有把"人"的因素放在应有的位置予以重视。"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动词的概念化过程,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人"是行为的主体,主体性制约着动词及物性与非宾格用法的转换;2·"人"是事件的参与者,其肢体常常成为事件实现的最直接执行者或手段,凸显了"工具"特征,肢体的行为特征决定着其句法的实现方式。动词语义特征分析应注重"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7.
“名词动用”是指把名词临时用作动词,执行动词的句法功能。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探讨在名词动用过程中,转喻作为一种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能力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大量的语料事实的考察,简单分析了“V着AP”格式中的动词的句法特点,发现此格式中的动词根据句法结构选择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根据不同的句法框架每一类又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小类。不同的动词类别在句法特征上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动名词和现在分词同形,两者都是在动词原形上加-ing 构成,所以不能从它们的形式上去区分,只能从它们的句法作用上去区分。它们的句法作用大多数是不同的,有些貌似相同,但仔细分析也是不同的。在个别问题上是有争论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区分动名词和现在分词并不显得困难。一、与现在分词不同,动名词可作主语,也就是说,有动词-ing 形式作主语的就是动名词,如:  相似文献   

20.
传统语法理论视作格结构为部分动词的句法特征。文章通过认知语言学中的行为链模式,对作格结构的认知发生机制进行了分析说明,作格结构是作为主体的人对真实世界各场景不同识解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