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曲学中的演艺论是伴随着舞台搬演而产生、发展的。从演员论、演唱论、演技论、导演论对古代戏曲演艺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古代戏曲演艺论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对戏曲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古希腊到后现代主义,西方文论研究的焦点主要体现在世界、作者、文本、读者这四个维度。在西方文艺历史的不同阶段对世界、作者、文本、读者的强调和探讨此消彼长,缔造了模仿论、表现论、客观论、实用论。模仿论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主张文学文本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表现论以作者为出发点,捍卫作者对文学文本的阐释权;客观论论证了文本的本体论地位,认为文本是对立于世界、作者和读者的存在;实用论强调读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意义是文本与读者交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真理观是哲学的重要问题。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出现了符合论、融贯论、实用主义论、语义论和多余论等真理观,其中符合论真理观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关于文学的基本知识形态,主要有再现论、表现论与象征论三种。在再现论看来,文学本质上是一种把握客观真理的认识工具。在表现论看来,文学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审美创造活动来抒发主观情感、创造理想现实的精神工具。所谓文学的象征本质,是对潜意识中的恐惧、本能冲动与个体焦虑感的抒发工具。有了这三种基本知识形态,就可以较好地把握住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科学终结论①认为,由于种种原因科学的未来前景是走向终结.其表现形式为功成名就论、覆没灭亡论、强弩之末论和四面楚歌论.我们认为科学终结论看到了科学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素的限制作用,但却将这种限制推向极端而认为是难以克服的,这不符合科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是对科学发展前景的曲解.我们认为科学的未来是不确定的,它始终处于存在与生成之中.  相似文献   

6.
过程思想被恩格斯誉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然而这个思想却被忽略了。怀特海第一次创立“过程哲学”,试图超越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调和唯物与唯心、科学与宗教等的矛盾冲突,开辟了从过程本体视角理解形而上学的思路。过程思想内蕴于哲学史,但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思想才是合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行动哲学和过程哲学。过程理论存在三种形态:客体论的过程论、主体论的过程论、实践论的过程论,这喻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和意蕴。  相似文献   

7.
周远斌 《南都学坛》2006,26(4):75-78
《淮南子》中情感论材料丰富,虽散布于各卷中,但可从中总结提炼出这样一个体系:情感的发生论、规约论、表现论、接受论;而且论述深入详致。这一承前启后的体系化情感论发生在汉初,而且发生在一部著作中,这是难能可贵的。我们不但可由此管窥中国古代对情感世界的较早而又较为全面的自觉性体认,而且这对研究古代文学情感学体系也有不容忽视的价值。汉代由先秦的重志轻情,一变为重情轻志,在《淮南子》这里已露端倪,可以说,魏晋南北朝的“人道当情”论、“诗缘情”论在汉初就已开始酝酿了。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红学研究最突出的特征是红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硕果累累,尤其《红楼梦》研究名家的成果以及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更是令人瞩目。譬如张锦池的《红楼梦》研究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对《红楼梦》思想艺术和人物形象等深刻而系统的认识与价值评价方面,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有《红楼十二论》与《红楼梦考论》等。张锦池在红学研究中善于见人之所不能见,并提出新见解、新思路,考论结合、建构新说。  相似文献   

9.
真德秀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融合了二程、朱子、象山以来理学的精髓,吸收了佛学等思想的成分,形成了以“参取”为核心的价值观,以及心性论、修养论构成的内圣之学和资治论、实学论构成的经世之学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儒学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在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历史时序里,历经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和流变历程,尤其在从近代以来到现在的百余年间,是儒学遭遇空前危机和诸多诘难,也享有部分重建机遇的百年。这百年间,儒学的自身演进及学界对之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学界在“本位论”、“西化论”、“折中论”、“辩证论”这四种语境框架之内,形成了十六种主要学术派别和观点,反映了百年来学界研习儒学的精神风貌和历史境况。  相似文献   

11.
陈云的领导用人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领导用人的“情势”论、资源论、“伯乐”论、激励论等。陈云的领导用人思想具有实践性、阶级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从世界、作者、文本、读者四个角度入手,对诗歌本体论的模仿论、表现论、客观论、实用论进行论证,阐释诗歌的多元本质和地位,厘清诗歌本体论发展的历史脉络。模仿论从客观世界出发,认为诗歌是对客观世界的模仿;表现论从作者的角度出发,认为诗歌是作者情感、直觉、想象的表达;客观论从文本角度出发,认为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与符号;实用论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认为诗歌是寓教于乐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从分析幸福概念、幸福价值和幸福本性中可知:幸福,就其形式、样态来说,它是主观的,是主观的心理体验;就其内容、内在本性来说,它是重大需求的满足,是存在发展的完满,因而是客观的,具有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本性。所以,幸福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物,是主观幸福与客观幸福、虚幻幸福与真实幸福的统一物。  相似文献   

14.
刘熙载<艺概·赋概>在我国赋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刘熙载论赋往往能融会贯通,"阐前人所已发,扩前人所未发".刘熙载赋学批评集中体现在论赋之体、赋之创作、赋之风格、赋之鉴赏等几个方面.其赋学批评既有中国古典赋论以点评、启悟为主的特点,也表现出近代赋学批评的一些共同倾向.  相似文献   

15.
考察物流理论演化发展的历史背景、条件和过程,可以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物流理论出现了由PD向Logistics的转化;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又出现Logistics向SCM发展;随着21世纪强调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物流理论进一步向MF方向发展,因此,全球的物流理论呈现出“PD—k塔isticrSCM——MF”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李丹 《南都学坛》2014,34(6):54-59
关于诗歌功用的理论,自古至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演变,这一过程涉及诗歌的价值取向问题。等级社会的主流思想是从社会治理角度提倡诗歌的,故有关于政治及伦理道德的实用论、教化论;此外,当诗人处于边缘位置时以诗歌作为宣泄内在怨愤的途径,因而产生了关于诗歌创作的抒愤论。到了民主社会,诗歌的功能可从不同角度得以阐释,除了衍化阶级社会中的某些功能之外,更出现了从接受者角度提出的观点,即影响民族感受力的审美论。显然,依据社会文化的演变态势,诗歌功能的指向亦趋多元化;这不仅属于诗歌的外部研究,同时越来越渗透着诗歌内部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先秦汉魏时期关于气论的代表性观点可归纳为哲学层面、审美层面与文论概念的三种形态,这正是刘勰《文心雕龙》文气论思想的来源。刘勰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周易》阴阳刚柔的气论思想与曹丕文气"清浊"说。刘勰文气论内涵多样,最大的贡献有两点,一是在文论史上首次确立了刚柔风格类型说,并以"刚柔相摩,八卦相荡"的理论支撑,推演出了《体性》篇"数穷八体"的八体风格类型,二是以文气论风骨,提倡刚健的文风。  相似文献   

18.
刑法行为理论发展至今,主要形成自然行为论、社会行为论、目的行为论及人格行为论。这些行为学说不乏合理元素,但亦充斥着纰漏与弊窦,难以自圆其说,故以人类劳动样态为出发点,缔造控制行为论,该行为理论能够对不作为犯罪与过失犯罪进行有效统摄,亦能涵摄罪前罪后情节,从而使行为的概念具有了统一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纵观西方哲学发展史.存在着种种不同的真理论.如符合论、融贯论、实用论、冗余论等等。考察这些真理理论的基本思想、起源及代表人物.它们都包含有合理的因素.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和错误。其中符合论的基本思想是最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刘勰文气论     
先秦汉魏时期关于气论的代表性观点可归纳为哲学层面、审美层面与文论概念的三种形态,这正是刘勰《文心雕龙》文气论思想的来源。刘勰主要继承与发展了《周易》阴阳刚柔的气论思想与曹丕文气"清浊"说。刘勰文气论内涵多样,最大的贡献有两点:一是在文论史上首次确立了刚柔风格类型说,并以"刚柔相摩,八卦相荡"的理论支撑,推演出了《体性》篇"数穷八体"的八体风格类型;二是以文气论风骨,提倡刚健的文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