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绍兴城镇发展简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代绍兴地区城镇已得到初步发展 ,并呈现出城市化趋势 ,其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交通发达。这一时期城镇的发展 ,无论是数量、规模 ,还是经济发展状况、市镇管理等 ,均居于浙江地区的前列 ,为明清时期的进一步繁荣奠定了基础。但各地城镇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的 ,显示了一定的地区差异 ,并从城镇居民的生活中 ,反映出社会的贫富现象。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以福建省为例,利用"五普"资料,分析了福建省流动人口的分布特征、个人特征等,研究了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流动人口对福建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并就此提出了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剧增,其内部的收入差距现象也逐渐出现。基于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取Oaxaca-Blinder分解和基于RIF回归的分解探究了不同户籍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发现相对于性别、年龄等其他变量而言,教育对流动人口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最大,表现为教育的价格效应与结构效应都扩大了收入差距,且前者是最主要的因素,尤其体现在第90分位点,暗含着城乡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主要由教育的高回报率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按照不同年份、年龄以及地区进行划分后的结果各异,但是教育价格效应依然较大。这说明,城乡教育资源发生扭曲的结果只是使得城镇常住人口获得更多了优质教育资源,接受了更多教育。城镇常住人口具有更强的社会网络和城乡教育资源是发生扭曲的并列原因。基于此结果,政府应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保障教育资源均衡化,加大扶持偏远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农村流动人口也应通过职业培训或继续教育等形式增强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城市流动人口问题是随着社会发展与变革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伴生物,也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数量庞大的农村劳动力为寻求就业自发地流入城市,为城市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未来城市流动人口数量还将继续增加,要兴利除弊,更好地发挥流动人口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对城市流动人口的宏观调控,积极探索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进一步做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流动和人口迁移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表现。人口大流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治安、公共秩序等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尤其是不同于大中城市的县级城镇在管理流动人口问题上面临着一个全新的课题。笔者认为只有加强和改进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从城镇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疏导,引导他们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分析镇江城市化过程的同时 ,对镇江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规模、城市空间结构与布局、城市特色、生态环境、市民素质、城市管理、城镇体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2011-2012年两次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流动人口的医保参保率约为69%,其城镇医保参保率约为26%,内部马太效应明显;参保率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显著相关,但影响呈多元化态势;参保率也与家庭规模、流动经历、定居意愿、流入省份等显著相关;流动人口的社会参与度对参保率具有显著正效应;社区流动人口比重、社区服务质量等社区因素对参保率具有双重效应。因此,需立足社区视角,重点做好弱势流动人口的社区帮扶,人性化地开展社区医保宣传指导工作,改进社区服务方式方法,更多地吸纳流动人口参与社区服务管理,并逐步改革医保制度设计、平衡各类医保的受益率,尽早实现全国医疗保险的整合统一。  相似文献   

8.
人口流动效率与流动人口规模高度相关,流动人口效率也同样存在流动人口规模效率递增、流动人口规模效率不变和流动人口规模效率递减三个规模效率状态。流动人口是社会总人口的一个构成部分,有适度人口就必然有适度流动人口,决定一个国家适度流动人口规模P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社会总人口G、制度自由度S、比较收益差别C、实际流动人口A、失业人口U、其他变量N,适度流动人口的基本函数方程式就是:P=f(G,S,C,A,U,—N)。中国适度流动人口=现有显型失业人口 城乡隐型失业人口 每年新增劳动力人口-新吸纳就业人口,这些流动人口是现有的符合效率要求的实际流动人口的存量和增量之和。  相似文献   

9.
苏州外来人口数量多、占比高,流动形式呈常住化、家庭化趋势.外来人口对苏州经济发展具有提供大量基本生产要素、提升经济活力、扩大消费需求、贡献剩余劳动等积极效应,也存在加剧资源约束、迟滞产业升级等消极影响;对苏州社会建设具有改变社会人口结构、促进文化风俗重构、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积极效应,但也加剧了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供求矛盾、加大了社会管理成本.推动苏州外来流动人口和谐流动,须贯彻实施产业高端化战略,以产业升级引导人口流动;大力推进“三区三城”建设,以优良环境吸引“高端人口”;努力增加公共产品供应,以合理待遇改善外来流动人口生存状况;积极探索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以科学管理模式保障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流动人口规模以超常规的态势增长,与此相适应,流动人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化,流动人口的城市择业、社会生活、子代教育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日趋严峻。鉴于此,笔者认为,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首先在理念上要推陈出新,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社区等需要通力配合,流动人口管理才能步入常态化、正规化和合理化。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的流动人口态势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世纪之交流动人口的类型、性别与年龄构成、文化素质、流向等方面现状和发展态势的分析 ,探讨了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宏观对策构想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是农村市场经济的枢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地,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侨梁。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规模偏小,综合功能不强;缺乏统一规划,建设随意性大;工业化与城镇脱节,城镇产业带动能力弱;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增加了社会成本;城镇居民文明素质有待提高,城镇管理亟待加强。必须确立立体结构的三维空间目标,小城镇建设要追求建设形象新、产业群体好、人员素质高的建设目标,而且使三者之间构成立体结构,互为基础,互相支援。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南阳盆地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凌 《南都学坛》2006,26(6):28-32
明清时期南阳盆地的城镇已形成“府城—县(州)城—集镇”三级体系,其城镇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是农村集镇的发展,这使得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渐趋均衡,具有集镇占绝对优势、县级城市居中、府治城市相应发展、呈金字塔形的等级规模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五普"和"六普"流动人口数据,对江苏流动人口的规模、分布、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流动原因及就业结构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江苏流动人口呈现一些新特征:流动人口在数量上不断增长的同时空间聚集性进一步增强,青年流动人口性别构成趋于平衡,流动人口的经济活动带动社会活动,而女性经济流动自主性明显增强,此外流动人口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出现同向变化。  相似文献   

15.
四川城镇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城市的发展经历了较快发展、徘徊不前和快速发展的三个不同时期,从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看到,四川城镇发展已具有受经济发展、政策条件、地理因素影响的特点,发展至今的不足之处表现为城市化水平低、城镇规模等级结构断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等问题.对此我们一定要扩大现有城镇规模,加速工业化进程,适度超前发展城镇基础设施,以充分发挥现有城镇在促进四川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呈现出一些新特点,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也产生了如流动人口管理等新问题,同时还面临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和虚拟社会迅速发展的新挑战.中国的持续稳定发展,不仅需要正确处理好社会管理创新与国家整体发展的关系,进一步加快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还需努力解决好影响国家发展的诸如流动人口市民化、人口老龄化和信息化时代的社会沟通等全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浙江未来人口变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浙江未来人口总量达到顶极规模,人口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达到最大时的人口状况及其对经济结构、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将发生的影响,提出了下述对策性建议:适应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调整产业和就业结构,改革社会、家庭和个人财富分配使用方式,建立城乡并重接轨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适合浙江实际情况的养老保障体系;调整教育资源的时间、空间、教育等级分布;推进劳动和分配制度改革,加强人口流动和流动人口管理,使劳动力实现有序配置和整合;发展环保产业,实现劳动就业与资源保护、环境治理的良性循环等。并认为在人口问题上应实行数量“两步走”、素质“非常规跨越式提高”、结构“尽可能轻负担”的战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数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描述和分析了中国自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 2 0余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情况。在经济发展方面 ,概述了宏观数量的发展、总量和人均量的国际比较以及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结构分析包括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宏观按三次产业划分的产业结构的变化 ,中观各次产业内的结构和微观产品结构的变化。以经济发展的分析为铺垫 ,分析了人口数量和性别结构、从业结构的变化 :从业人数、按所有制划分的从业结构的变化、职业结构的分化。城乡结构的变化 :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社会的分解。社会利益集团的形成和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壮大。社会组织结构的更新 :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创新和建设、单位组织的松动、社会中介组织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与我国三个典型的城市群相比,长株潭城市群的流动人口动力、来源和规模具有地方特点。在长株潭"两型社会"的构建中,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除了政府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外,社会及流动人口个人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各种思想观念的转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服务为出发点,开创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外来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治理对策黄渭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流动人口的数量日益增多。同时也带来了由流动人口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以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违法犯罪问题更为突出,如何防范和治理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稳定所不容回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