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徽人的造园活动自宋时已有记载,至明清时期,徽州园林的发展达到鼎盛,与江南其他园林流派相比,徽州园林的艺术特征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出地狭民稠条件下的审美理念、徽商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趣味,以及理学重地的审美教化。  相似文献   

2.
徽州楹联作为楹联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徽州文化的物质载体.徽商用它来指导经商,形成了独特的徽商精神.徽州楹联文化中蕴藏着徽商独具特色的"徽骆驼"精神、诚信经营的原则、"贾而好儒"的文化追求以及坚守伦理的家族观念.通过徽州楹联文化看徽商精神,可以发扬徽商文化,挖掘徽商精神内涵,准确解读徽商精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校徽州文化研究所方利山副所长的徽州学新著《徽商品谭》一书,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书是作者十几年来对徽州文化中的“徽商”课题努力求索的一个结集,共有“历史上的徽商”、“好儒的徽商”、“徽商与徽州文化”、“徽商与现代社会”、“徽商古今谈”等五个部分31篇文章。《徽商品谭》通过对各类史志、家谱族谱及民间文献的追寻勾辑,列举了多种类型的徽商人物事迹。  相似文献   

4.
徽骆驼这个词,小时候曾多次听到过。徽州并没有骆驼,上海更见不到骆驼,可我这个徽州人就是在上海读小学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地听到徽骆驼这个词,也模糊地知道是指徽州商人,即早年的徽帮。为什么要把徽商称作徽骆驼呢?曾引起过我的好奇。  相似文献   

5.
无徽不成镇——明清时期的徽商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崛起于明代中叶的徽商,凭借良好的文化素质、艰辛的开拓精神、灵活的经营方略,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独执商界牛耳三百余年、富甲一方的地域性商帮。徽商活跃在祖国的都市和乡镇,形成了无徽不成镇、钻天洞庭遍地徽的局面。徽商有力地推动了明清时代我国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丰富了城市多元的文化生活,在促进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谱写了多彩的城市经济文化生活画卷。  相似文献   

6.
一、古“徽商”与新“浙商”的区别及共同点 “徽商”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活动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清时代徽商达到鼎盛时期,“无徽不成商”传遍天下。在明嘉靖以降至清末民初,渐趋衰落。  相似文献   

7.
朱万曙 《江淮论坛》2012,(2):164-172
由王振忠、朱红整理的近代徽商自传小说《我之小史》自2008年出版以来,没有引起徽学和文学研究者的重视。本文认为:这部小说形象生动地记述了徽商由"儒"而"贾"的人生历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品以一个小人物的眼光,反映了近代乡村和都市的社会变迁;由于作者注重写一部"信史",故小说缺少必要的情节和叙事技巧,但作者有一定的诗才,作品中多穿插诗词,或抒情言志、或描绘山水、或记录民俗风情,仍然有其审美价值;作者多处写自己看戏的经历,保留了丰富的近代乡村和都市戏剧演出的史料。因之,这部小说有着难得的史料价值和一定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2008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在“徽商故里”黄山市召开,这无疑是一桩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为此,且让我们随江志伟先生走进“徽学专家话徽商”的斑斓世界,去分享“徽商”专题学术科研之成果,去“弘扬徽商精神,促进安徽崛起”(第四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主题)。  相似文献   

9.
借国际徽商大会在黄山市举办之机,牵头发起成立“徽文化国际基金”。国际徽商大会的参会代表分布广、级别高,见识广、思路宽,成就大、实力强;徽土地的根缘和徽文化的情缘是国际徽商大会凝聚力的根本。黄山市作为徽商发源地、徽文化发源地,又有大会举办权的东道主身份,应当不失时机地担起发起人的责任,在全球视野中树起一面徽文化大旗,  相似文献   

10.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7,(6):20-20
据美国《世界日报》、《星岛日报》、《明报》、《侨报》等媒体报道,在美国北加州安徽同乡会支持下,第一个海外徽学会和徽商会——美国国际徽学会、美国国际徽商会,于2007年5月9日在美国北加州湾区宣告成立。这是由旅居美国来自安徽、祖籍安徽、热爱安徽、关心安徽的有心人士,为继承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建立的民间社团组织。  相似文献   

11.
有人认为"卖粮难"的主要原因是粮食生产多了,解决的办法就是缩减种粮面积.这种缩减种粮面积的趋势,似乎有增无减.从全局上看,粮食并不是真正地多了,而只是"结构"的问题.因此,根本的解决之法,在于适应市场需求,改变粮食结构;具体途径是采用适当的办法,变农户的小生产、小流通为大生产、大流通.  相似文献   

12.
袁元  沈跃春  沈葵 《江淮论坛》2004,(5):135-140
安徽社会发展的现状亦即安徽社会下一步发展所置身的环境。本文试图通过对安徽社会发展结构与社会阶层的分析、城乡两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分析及社会群体观念的分析,找出其中同性特征,以期实现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减缓社会震荡,推进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  相似文献   

13.
徐东平 《江淮论坛》2009,(5):11-16,47
伴随着新中国的脚步,安徽社会科学走过了不断前行的60年。这60年,呈现的是不同凡响的阶段和特征,蕴含的是发人深思的经验教训,更启迪昭示着我们:在一个注重文化自觉的国度和人文资源丰厚的省份,安徽社会科学需要也应当有更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14.
盛玉 《江淮论坛》2005,(4):53-57
概述安徽综合交通体系现状,分析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安徽省综合交通体系近期建设思路、目标和重点,并提出一些具体措施和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15.
安徽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的旅游业发展为全省经济增长起了重要作用,但与全国其它热点旅游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使安徽旅游业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文章在分析安徽旅游资源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崔莫愁 《学术界》2006,(3):123-129
历史上的道德楷模、英雄人物、清官廉吏,受到人民大众的敬仰、崇拜,为他们立庙、建祠,举办祭祀活动。供于庙内、祠内的历史人物塑像,成为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流传于民间的人物崇拜习俗,对弘扬民族正气,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培养优良的社会风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安徽装备制造业中规模较大的26个产业,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其主要经济指标加以分析,并给出客观评价,在指标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得出该省装备制造产业的优、劣势所在。其结论性内容,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普遍共性。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促进和制约作用。分析了安徽省内行政区划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提出调整的思路和构想。  相似文献   

19.
运用“安徽形象评价量表”对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70名有效被试进行调查后发现,社会公众对安徽人形象的评价是:人口素养认可度最高,其次是自然禀赋,最低是政府治理水平。基于此,提出三项改善对策:(1)加速公共服务型政府创建步伐,由内而外、自上而下地扭转安徽形象;(2)明确“名山秀水、人文家园”的战略定位,系统、主动、坚定不移地实施区域营销战略;(3)细心维护安徽形象的优势面。  相似文献   

20.
安徽工业外贸产品出口呈现较快增长的局面,但在经济规模、产业组织、产品品牌和技术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制约其竞争优势的因素.强化特色、铸造品牌、拓展市场才能巩固传统产品的竞争优势;引导产业集聚,发挥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技术外溢等效应,才能培育区域工业竞争优势;引导大型生产、贸易企业联合、改组、兼并,才能培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跨国性企业集团;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业品出口的技术含量,才能强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