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形成了一股蔚为壮观的“民工潮”,但流入城市的农民往往由于以身份甄别为特征的户籍制度限制,受到了种种不公正的社会歧视,他们在城市缺少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这一切都因为他们身上背负着“农民工”这个称谓,因此,为了实现社会公正,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就有必要逐渐淡化“农民工”的称谓。  相似文献   

2.
把朝鲜族使用的"兄弟姐妹"称谓与汉族称谓进行词源、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对比.可以看到:朝汉代表性"兄弟姐妹"称谓的产生及演变过程;朝鲜语"兄姐"称谓比汉语更细化、"弟妹"称渭比汉语更简化的;语用部分从指代功能和拟亲属称谓两方面,还可以看到朝汉"兄弟姐妹"称谓在社会交际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章回体"称谓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回小说作为一种小说文体类型成熟之后,直至20世纪上半期人们普遍接受“章回体”这一小说文体概念前,其“名”与“实”之间的对应在很长时期内存在错位。因此很有必要结合章回小说文体的生成演变过程,梳理章回小说称谓的演变史,辨析不同历史阶段人们用来指称章回小说的不同概念,替“章回体”正名。  相似文献   

4.
正称谓只是个符号,如果只流于形式,而不是在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机制上下功夫,提升农民工社会地位只能沦为空谈。最近一段时间内,取缔"农民工"称谓的问题被讨论的异常火爆,先是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呼吁加快户籍改  相似文献   

5.
在侗语中"鼓"称之为"Gungl"、"Jungl"或"Gungc",侗族"Guh Louc"称谓中并没有"鼓"的含义.虽有的侗族"鼓楼"确实"楼内置鼓",但绝非"楼必悬鼓".侗族"鼓楼"并非"因鼓而得名".将侗族"Dangc Wagx"(堂瓦)称为"鼓楼",是在汉族语言文字引入侗族地区之后才出现的,"鼓楼"这一称谓不符...  相似文献   

6.
"老师"称谓源流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宋以前儒家文献中的"老师"一词与"大儒"、"宿儒"对应,泛指硕学大儒,与现代汉语里的"老师"相比,在语法上还有一个重大区别,即"老师大儒"的"老"字有实意,而现代汉语中"老师"的"老"字只是一个词头.唐宋时期宗教用语中的"老师"一词,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多用来指称传教者,而不用于世俗的教育者.明代嘉靖之后,受科举制度的影响,"老师"一词演变为门生对座师的尊称并逐步成为一般弟子对先生的尊称.进入20世纪,伴随着新式学堂的大量出现和科举制度的废止,"老师"的称谓最终脱去与科举制的关联.而"老师"真正用作对一般教育者的尊称,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相似文献   

7.
"红色经典"的称谓能否成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年,一大批以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相继问世,形成一股红色经典热潮。使人想起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那火红的岁月。红色经典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值得理论研究界深深思考。在这里发表的四篇探讨红色经典的文章,文风活泼,观点泼辣,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了红色经典这一特殊历史文化现象的发生、发展及未来走向,值得文艺理论界关注。  相似文献   

8.
在距离"草根演员"王宝强家不远的河北省馆陶县,也有一位让人佩服的年轻人谭双剑。他没有学历更没有背景,却通过自己一步步的努力,在生存压力巨大的北京站稳了脚,并承揽了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轻电气工程,带领家乡100余人的建筑团队为"鸟巢"安上了"神经系统"!2009年3月,中国首部面向农民工的励志电影、同时也是作为"建国60周年献礼片"的《暴雨将至》即将开拍。而这部影片主人公的原型,就是这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工谭双剑。而且,他还将在影片中扮演"自己"……  相似文献   

9.
从语义上讲,土家语“Pi35tsi55kha21”与汉字“巴”完全各异,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它们之间又有较为密切的联系。“Pi35tsi55kha21”与“土家”均为该族人自称,但两者出现的历史顺序有先后之分,具体内涵也不尽相同。“Pa55”与“巴”亦非土汉对译。在土家语中,“pa55”可独立成词,但更多时候则充当合成词词素。单音节汉语词“巴”的部分名词义项跟土家族历史文化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语中,我们经常称“母亲”为“妈妈”,实际上,“妈妈”一词在古代的使用范围要远远地大于今天“妈妈”所使用的范围。本文着重探讨了“妈妈”的意义发展及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12.
指出了在古代巴、楚两个民族交错杂居的长江三峡地区 ,不宜用“巴楚文化”来作为这一地区的地域文化名称。因巴文化和楚文化各有特点 ,虽有一些相互影响或部分融合现象 ,但尚不构成一种新的文化 ,故仍不宜随意命名。同时 ,对“三峡地区是楚文化的摇篮”的提法 ,也认为不妥。对有的学者还用“巴楚文化”这一词汇来涵盖从古到今的地域文化 ,更觉不宜  相似文献   

13.
"抬高称谓"是中国交际场合特有的一种称谓现象。人们在交际时总喜欢"高呼"对方,如称普通职员为经理,称顾客为老板,称一般年轻女性为美女等。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职务称谓、职称称谓时,除了某些特殊的正式场合外,不论面称还是背称几乎清一色省略"副"字。"抬高称谓"文化成因主要有:由"仁"、"礼"而来的抑己敬人价值观;由"礼"产生的尊卑价值观;由职官文化的发达所折射出的官本位思想;由中庸思想产生的从众从俗心理。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年,由于时局的崩坏,革命派尊黄排满的需要,以及传统夷夏观的影响,"黄帝子孙"称谓勃兴.改良派所谓的"黄帝子孙"一般泛指包括满汉在内的全体中国人,革命派所谓的"黄帝子孙"则专指汉族人.经过改良派和无政府主义者的批判,加之革命派工作重心的转移,"黄帝子孙"称谓的勃兴现象于1907年后消退,到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终于结束.清末"黄帝子孙"称谓的勃兴,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产生的特殊现象,是革命派尊黄排满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黄帝子孙"称谓的一次短暂错位.虽然它促进了反清革命的胜利,但却冲淡了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批判,不利于真正实现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15.
对"农民工"称谓演变的微观话语分析发现,农民工政策话语在建构社会的同时,也受制于社会结构.我国政府处理农民工事务的行动逻辑正逐步从"服务于经济发展"转向"关注社会民生".政策变迁映射和推动了社会变迁,我国农村向城市的人口流动在经历"严苛管制"自由流动"历程后,正朝着渐进式市民化方向发展.研究还发现,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微观话语解构是政策分析的有效切入点,有助于唤起更深刻理性的政策协商,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周代的文献之中,其本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常见的含义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7.
秦汉皇朝是我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初创时期,人际称谓"臣"的社会内涵经历了由非等级称谓向等级称谓逐渐演化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臣"在用法上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君臣称谓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宗法制的社会结构与泛化的权威崇拜恰是造成此现象的社会根源与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8.
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对《情人》中有关“情人”的称谓进行了分类、整合、连接和分析,提出:“情人”的各个称谓对小说故事的发展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并和文章的结构安排、人物的性格发展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民间美术”称谓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和大众对传统文化保护与研究基本内容的一种泛指代。但由于对这一称谓的发展脉络、文化内涵和审美表现等方面的界定不清晰,造成了该领域的学术研究谬误丛生,以及该名词被社会广泛的滥用,除了造成社会和大众心理上所构建的传统文化地图的方位和坐标系统之混乱外,还存在误导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迷失之虞。因此,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等多个角度对“民间美术”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研究和界定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20.
“小说”名义之歧误,历来发生在《庄子·外物》注解中,而近世又发生在古典小说研究中。“小说”真义实为“小道”。先秦诸子论学大量使用了“小道”一词,而与“大道”形成两极对峙。如果将“小说”转释为“小道”,并将《庄子》“小说”观扩展为诸子“小道”观,就可建构诸子“小说”观同秦汉“小说家”以及后世文体小说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