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朝鲜战争后,韩国历届政府把朝鲜半岛统一问题视为重要议题,采取和实施了许多不同的政策和措施。2000年金大中政府时期,韩朝进行了首次首脑会谈,发表了"6.15宣言",韩朝关系取得了划时代的进展。以此为契机,卢武铉政府利用经济合作进一步推进南北关系。但李明博政府上台后,采取和"阳光政策"截然不同的政策,即对朝鲜实施"非核、开放、3000"的强硬政策。朝鲜对此反应强烈:两国经济交流活动急剧减少,韩国和朝鲜再次陷入了敌对状态,朝核问题久拖不决,东北亚冷战局势也仍然看不到结束的前景。分析李明博政府的对朝政策对于认识朝鲜半岛问题乃至整个东北亚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2OO3年8月27日到29日,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的六国代表首次围坐在一起,就朝鲜核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标志着从去年以来因核问题持续紧张的朝鲜半岛局势向着和平对话解决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在朝鲜半岛: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罗斯在朝鲜半岛有着独特的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朝鲜半岛是俄罗斯实现大国外交的舞台。保持与韩国、朝鲜的友好和建设性关系,鼓励朝韩间的对话与接触,努力参与通过政治途径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维护和加强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是近年来俄罗斯朝鲜半岛政策的主要目标。俄罗斯的地区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也在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中不断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4.
《延边大学学报》2014,(4):75-75
2014年5月30日,由延边大学朝鲜半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日军慰安妇问题”国际学术会议在延边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和朝鲜社会科学院、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韩国高丽大学等国内外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延边大学副校长崔炯谟致开幕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局副局长兼中日历史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刘晖春、朝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曹喜胜、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历史研究室长延敏秀分别致辞,延边大学朝鲜半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蔡美花教授主持开幕式。  相似文献   

5.
《社区》2010,(2):13-13
《朝鲜战争》 王树增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定价:50元 朝鲜最近的核试验,使东北亚局势又成为世界政治的焦点之一。2009年5月27日,朝鲜宣布推出《朝鲜战争停战协定》,朝鲜半岛从法律的意义上回到交战状态。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政府重视周边的外交战略逐渐显现。中国的外交重点正在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倾斜。这对朝鲜半岛的前景以及朝核问题的进程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中国将加大对朝鲜的政治影响和经济帮助,中朝关系更加紧密而不是相反;二、朝鲜的极端行为将减少,半岛局势进一步缓和;三、中国与相关大国围绕朝核问题的协商与协调将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美国因素在半岛进程中的影响呈现下降的趋势,半岛议题将从安全领域逐渐向经济领域过渡。在上述条件都成为现实的情况下,讨论朝鲜半岛和平统一才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半岛的统一应该具有和平性、对称性、自发性、渐进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朝鲜半岛对于中国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这是长久以来的共识.但是,这一战略价值的内涵却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抗美援朝的决策过程中,基于国家安全的现实考虑,中国领导人得出了中朝两国“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判断,朝鲜半岛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的“战略缓冲地带”.中苏关系恶化以后,中朝两国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动,朝鲜半岛“缓冲地带”的战略价值开始削弱.冷战结束以后,中朝关系一度陷入低谷,而中韩关系却得到了深入发展.与此同时,朝鲜核问题、朝鲜南北分裂及其引发的地区局势持续动荡,已经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必要进一步思考对朝鲜半岛战略价值的判定.而在这一战略价值判定的思考过程中,中国不但要顾及到与朝鲜之间的传统友好关系,同时也必须考虑到与韩国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家成  朱绪朋 《国际论坛》2015,(2):75-78,81
在韩国战时作战指挥权即将于2015年12月1日由驻韩美军移交给韩国之际,由于韩国自身独立指挥体系、针对朝鲜非对称威胁而构筑的杀伤链和韩国型导弹防御系统尚未建成以及持续不稳的周边环境,韩国再次要求延迟战时作战指挥权的移交。这必然会对韩国自身、朝韩关系、韩美关系、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局势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
朝鲜半岛当前的核危机是由第一次朝核危机升级而来。危机爆发后,美朝双方展开了首次公开双边谈判,并发表联合声明:朝鲜同意暂缓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支持南北联合宣言中提出的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美国郑重承诺不对朝鲜使用核武器和其他武力,不干涉朝鲜内政。然而,在第二轮会谈结束后,由于美朝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南北对话与特使交流方面无法达成一致,双边关系趋向紧张。朝鲜从反应堆拆除燃料棒,并拒绝国际检查员采集测试样本的举动使危机达到顶峰。由于担心朝鲜可能在被迫情况下采取极端行动,美国在不放弃外交和加强军事准备的前提下策划对朝空袭。此时,美国前总统卡特访朝传递出了朝鲜愿意重返外交谈判的信号,美朝借此契机回到谈判桌上,并达成了解决朝核问题的框架协议。但协议存在诸多隐忧,主要表现为:美国将对朝政策与整体外交战略挂钩,影响了解决朝核问题的一贯性;美国对朝政策需要兼顾韩国立场;美国对朝政策受到官僚政治制约。框架协议存在的问题也孕育着美朝关系和朝鲜半岛局势重趋紧张的可能性,为朝核问题的再次浮现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10.
日本政府"有事法制"的出台,引起了日本国内及周边国家的关注。日本政治大国化战略、美国的全球战略及朝鲜半岛变幻不定的局势成为日本政府"有事法制"出笼的催化剂,而这一政策可能会造成东北亚地区局势的新一轮动荡,给地区安全带来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朝鲜半岛形势发展时好时坏,几乎每年都有几次大大小小的危机出现,不久前又发生了朝鲜战争以来最严重的黄海危机,对朝鲜半岛的这种变幻莫测、扑朔迷离形势如何评估?朝鲜半岛是否会成为东亚的科索沃或巴尔干?这是人们当前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做一较深层次的探讨。一、“和线”>“战线”半岛安全局势一直是在“战和”两线交织中并行,甚至难以区别哪条线是主干线,特别在出现种种危机局势时更看不清主次。但从下列诸方面的综合分析中,“战线”无疑要小于“和线”。第一,军事对峙势均力敌,各次冲突均以有惊无险而告终。从军事实力对比来…  相似文献   

12.
尼克松政府撤离部分驻韩美军,是其全球缓和大战略的需要。为此,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出台NSSM 27文件,研究从韩国撤军的可行性。由于需要和盟友韩国磋商,加之美国军方的反对以及需要说服国会批准对韩援助,美国迟迟未就撤军问题做出决策。但随着美韩各自国内情况的变化,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加快了决策步伐,其下属项目分析智囊部为尼克松政府的最终决策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并拟订了具有决策性质的NSDM 48文件。尽管韩国强烈反对,但它根本无法改变尼克松政府调整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决心。部分驻韩美军的撤走,对1970年代初朝鲜半岛局势大幅度缓和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朱辽野 《延边大学学报》2008,41(2):16-18,44
朝鲜与韩国的经济贸易合作发展很快,其原因既有双方经济的互补性,也有政治上的相互需要,但制约因素也很多。双方合作的前景是好的,但也难免起伏波动。朝韩经贸合作对中国与朝鲜、韩国的经贸关系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积极影响更多。中国应支持朝韩合作,促进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进而推进中朝韩的三方合作。  相似文献   

14.
朝鲜半岛与我国东北地区隔鸭绿江、图们江相望,在长达1300多公里的两江沿岸居住着朝鲜族、满族等许多少数民族。朝鲜半岛局势变化对我国东北边疆地区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对朝鲜族地区的影响更为深刻。本文回顾朝鲜半岛历史、现状及其与我国的关系,叙述我国朝鲜族及其与朝鲜半岛的联系,重点阐述朝鲜半岛局势对我国朝鲜族地区社会发展与稳定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以来,韩国外交一直处于理想与现实间的痛苦选择中,一方面,为韩民族的统一进程魂牵梦绕,另一方面又纠缠于朝鲜核问题和美韩冷战联盟,难以走出朝鲜半岛的冷战体制阴影。卢武铉总统2005年3月提出韩国要扮演“地区平衡者”的角色,是试图走出“理想—现实”外交困境的重大尝试,可惜遭到韩国国内的强烈反弹和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舆论的打压,不得已在改弦易辙。因此,“地区平衡者”不是韩国外交的恰当定位,而怕是过于理想化了。本文从目前的韩美关系、韩中关系、韩日关系和南北关系各方面分析韩国外交的理想与现实矛盾,认为处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韩国外交其实是韩国社会在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理想与现实两股力量角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刘爱东 《21世纪》2000,(4):25-27
2000年6月13日,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与韩国总统金大中举行了“历史性的首脑会晤”。这次朝韩峰会之所以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方面是因为朝鲜半岛南北两方半个世纪以来的尖锐对峙有望缓和;另一个重要方面则是由于,一向以神秘著称的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在国际舞台上正式亮相。红色接班人金正日的父亲金日成是众所周知的朝鲜传奇民族大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共和国主席。母亲金正淑也是朝鲜著名抗日将领,曾与金日成一道并肩战斗,率领朝鲜人民抗日联军把日本鬼子赶出了朝鲜,被朝鲜人民尊奉为“国母”。1942…  相似文献   

17.
朝鲜发展核武器是为了改善其周边安全环境,满足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同时也是美国的歧视和制裁政策导致的.但朝鲜核危机使半岛局势更加紧张,为美国对东亚事务的介入提供了借口,为日本大力增强其军事力量甚至核武器提供了契机,并有可能出现核扩散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国不想朝鲜半岛再生战事,中国不愿再次卷入朝鲜半岛的战事,所以中国必须努力通过六方会谈促使各方协商,从而促进朝鲜核危机的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18.
伴随冷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被称为“冷战活化石”的朝鲜半岛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围绕着半岛的统一问题及近来的导弹问题与核问题等半岛安全问题,朝鲜半岛危机不断。而素有“东北亚门户”之称的朝鲜半岛在地缘政治上又具有重要意义,因而使它成为大国关注与争夺的对象。作为对该地区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大国,美国与日本对该地区分别有着各自的政策定位,通过比较两国政策的异同,可以发现作为冷战产物的美日同盟在稳定的同时,其内部冲突性的趋势却是无法抑制的,美日同盟最终要归于历史。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东欧剧变和前苏联解体,朝鲜的国内国际战略环境骤然恶化,迫使朝鲜在国内政治、外交、军事、经济上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性调整。在推崇主体思想的基础上,实行先军政治、强盛大国的战略目标以及借道韩国、走向世界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20.
韩国基于韩美双边关系以及自身的政治经济发展前景等各方面因素,出兵越南。朝鲜支援北越则是基于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以及为朝鲜半岛的统一营造有利环境。围绕着越南战争,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纷繁复杂的变化:一方面,越南战争使朝鲜半岛南北关系一度剑拔弩张;另一方面,越南战争又促使东西方冷战得以缓解,进而间接地影响南北关系走向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