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州(南宋时称临安)自隋朝开始,由于东南经济的逐渐开发,兼以所处的位置在钱塘江下游和大运河的终点,是东南交通的枢纽,因此便成为“珍异所聚”,“商贾并凑”的都市。到了唐朝,贸易更盛,为国内外通商口岸,“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不仅是一个工商业发达的都市,也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游览胜地。诗人白居易赞美杭州和西湖的诗篇,至今犹脍炙人口。唐末五代,中原烽烟四起,遍地干戈,独吴越国钱氏集团采取保境安民,不事兵革的策略,因此杭州免遭战争的破坏,经济文化得以继续发展。正如欧阳修在《有美堂记》  相似文献   

2.
建立前凉政权的安定乌氏(今宁夏固原东南)张氏家族,自晋惠帝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张轨出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至前秦苻坚建元十二年(公元376年)张天锡战败投降,亡于前秦。张氏家族经五代,历九世,计七十六年,以凉州姑臧城(今甘肃武威县)为统治中心,“跨据三州(凉洲、河洲、沙州),带甲十万,西包葱岭,东距大河。“史称“前凉”。在西晋丧乱之际,张氏前凉地方割据政权,作为西晋王朝的残留部分,是当时中国西北部唯一政局较为安定的地区。张氏一系列治国措施,使这一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多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齐名 ,是中国得以被世界认知的历史人文景观之一 ,杭州城市以其位于京杭大运河南端的地理位置优势而闻名于世。运河不仅孕育了杭州城市 ,而且围就了杭州西湖 ,扩大了杭州地域 ,规划了杭州街巷 ,带动了杭州经济 ,奠基了杭州文化。因此 ,运河是杭州城最具意义、最具文化淀积的构想符号之一 ,是集杭州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等资源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品牌。有鉴于此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与杭州市拱墅区在联合进行“运河文化与城市发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上 ,于 2 0 0 1年 1 1月 2日、3日联合召开了“中国运河文化研讨会” …  相似文献   

4.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积累,几百年来,在杭州这座举世无双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其商业和服务业涌现出了一批产品精优、名闻遐迩、经营风格各具特色的“老字号”。这些跨越世纪的“老字号”,与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民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1986年开始的以编纂三套集成为主旨的民间文学普查中,发掘出许  相似文献   

5.
略论李德明     
李德明小字阿移,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公元九八一年),卒于仁宗明道元年(公元一○三二年)。享年五十一岁。德明是西夏历史上颇有作为的著名历史人物之一,史称他“深沉有器度,多权谋,”“精天文,通兵法。”他在位的时间虽不太长(仅二十七年),但由于他执行了一条保境息民,发展生产,同辽、宋友好,以及统一河西的正确路线和方针,使西夏社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西夏历史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将其主要历史事迹分述于后,不当之处,尚望专家、读者赐正。  相似文献   

6.
1陈桥顿出生的泮沥村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沥林镇,颇有历史源流。公元907年,五代十国时代开启。钱镠在杭州创建吴越国,自立为吴越王。一百四十多年后,钱镠的第十世孙钱酥于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中庚戈科进士,任惠州太守,逝后葬于归善县(今  相似文献   

7.
张居正(公元一五二五年——一五八二年)与海瑞(公元一五一四年——一五八七年)都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在中国历史上都有很大的政治影响,而且都被后人誉为一代“名相”、“清官”和政治改革家。但是,自张居正在万历元年任内阁首辅以来,却对早已在沿海一带推行“一条鞭法”的政治改革家海瑞不起用。这是什么原因?这个迷至今在史学界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试就这个课题加以论述,不妥之处,恳请大家指正。据《明史·张居正传》记:“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日讨求国家典故”。此时张居正仅是一个取得进士而每天温习探研国  相似文献   

8.
南宋瓦舍文化是南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也是杭州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资源。南宋时杭州瓦舍文化非常繁荣。据《繁胜录》记载,杭州城内与城郊有25处"瓦子"(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版,第16-17页),  相似文献   

9.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太和八年(公元484年)至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北魏政权在冯太后和孝文帝的先后主持下,进行了十六年之久的持续改制,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拟就中国文化传统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关系做以探讨,并就教于学界。  一、北魏“崇武”传统与“偃武修文”之争  所谓传统,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长期历史中形成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在民族文化心理中的凝结与沉淀。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区别于其它民…  相似文献   

10.
王符(约公元78——162年),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他出身于庶族地主家庭,少年时好学,为人有志操,因他“无外家,为乡人所贱”,且他不肯苟合流秽,“以此遂不得升进。”他面对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和遭受豪强地主势力的歧视,“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余篇”,为了“不欲章显其名”,定书名为《潜夫论》。王符这部文集从庶族地主的利益出发,“指讦时短,讨谪物情,足以观见当时风政”。这一评论基本上反映了他的思想特点。王符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政论家,古往今来评论较多,但对他的经济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为数极少。因此,本文试就他的经济思想作一简论,以期加强对秦汉时期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全面评价王符亦不是毫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今宁夏固原县东南)人。他生活在魏晋时期,生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卒于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终年68岁。皇甫谧一生著述甚丰,撰有《帝王世纪》、《年历》、《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等历史专著。上述书籍中的不少内容,已被《三国志注》、《后汉书》、  相似文献   

12.
朱元璋写春联春联在民间普及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据记载,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今南京),“除夕传旨,公卿士庶门士,须加春联一副”。从此,春联一词正式出现。朱元璋不仅为春联定名,而且为春联的普及作出了贡献。号称“对联天才”的朱元璋,一道圣旨,就把“题桃  相似文献   

13.
公元三世纪,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在这三个政权中以蜀汉的力量最为弱小,最先灭亡,但它却以“一州之地”,与魏、吴抗衡达半个世纪之久,并在其中一段时间内,势力曾一度强大,给魏、吴以严重威胁。研究蜀汉的兴亡,除了其政治、经济及军事因素而外,人才问题也是其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战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并继续向袁化地区进兵,到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彻底平定了袁氏的残余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形成“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之优势。与此同时,孙权继承其兄孙策的统治,得到江东豪宗强族的拥护,已有一定的立国基础。而  相似文献   

14.
中晚唐时期,南方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超过北方,长安逐渐以江南为根本。历史上的“江南”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较确切的江南概念到唐代才最终形成。唐代中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狭义的“江南”,即唐中叶的“江南东道”,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富庶的江南是中晚唐时期长安的生存粮仓,“军国费用,取资江淮”;美丽的江南是中晚唐时期长安的避难港湾,“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文化的江南是中晚唐时期长安的人才摇篮,“当时东南多才子”,即所谓“风流吴中客,佳丽江南人”。  相似文献   

15.
明玉珍(公元1329—1366年)是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领导人之一,大夏政权的建立者,也是重庆地方史上的重要人物。据历史文献和最近出土的《玄宫之碑》记载,他的历史活动时期共有十六年(公元1351—1366年),其中十年的时间在四川地区活动,并在重庆建立了“大夏”国,建元“天统”,至正二十六年死后,其子明开继位,改元“开熙”,直到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才被朱元璋灭掉。现将明夏政权建立始末简述如下,供地方史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论盛唐史学     
从唐皇朝建立到唐玄宗开元末年的一百二十多年,是唐皇朝的盛世,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之一。“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是这个盛世的两大高峰。这时期,唐代的经济、政治、民族关系、中外交流以及文化方面的各个领域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历史上罕与其匹的“盛唐气象”。这时期的史学,作为盛唐文化的一部分,其气势之大,创获之多,在中国史学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一、三篇修史诏书:对史学的新认识唐初,从唐高祖到唐高宗,先后正式颁发了三篇修史诏书,对盛唐史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本文的论述就从这里开始。这三篇修史诏书是:(一)唐高祖《修六代史诏》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担任起居舍人的令狐德(芬木)向唐高祖提出撰述前代史的建议。他指出:“近代已来,多无正史”,  相似文献   

17.
地缘结构是建立在地缘关系要素之上的,既具有时代共性又具有地域个性的多维区域空间的功能有机体.作为东南中国核心的江南,本来是历代文人学者不断理想化的时空界限变动不定的历史文化区域,至明代中后期,随着西方殖民势力兴起并渡海来华,东南中国与西北申国的战略格局发生根本变化,江南区域的战略地位与地缘结构也相应发生巨大变化.东南中国由“后院”变成“前庭”,江南地缘结构开始发生近代转型,形成文化江南的内涵和外延,是今天划分近代江南历史地理范围的基本依据.江南范围有大(文化江南)、中(经济江南)和小(核心江南)三说,实为江南区域之一体三相.《禹贡》及《汉书·地理志》所说江南“三江”“五湖”水系,包括现在苏南、皖南、浙江和上海,皆属古代三江流域和近代江南区域,统称“三江江南”.  相似文献   

18.
一、扬雄生平扬雄(公元前五三——公元一八),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人,《汉书》卷八十七有传。《汉书》这篇传记是班固全部移录扬雄自序而成,没有增改一字,故所记事实是比较可靠的。扬雄祖先出自周朝姬姓。不知西周哪位王的庶支有名伯侨者受封采地于晋之杨邑(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十五里),称杨侯,子孙即以杨为氏。战国时期,杨侯为了避晋六卿之  相似文献   

19.
由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唐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日益激化,终于在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的十一月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被唐王朝豢养起来并受到唐玄宗无比宠信,兼领平卢、范阳 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一个突厥族和波斯族的混血儿)叛变了唐王朝。这场叛乱前后延续了近八年之久,直到唐肃宗广德元年(公元七六三年)的正月才算平息。八年战争,使中国人民遭受一场极大的灾难。战争结束时,全国人口比天宝十三年减少了将近十分之七。李白诗沉痛地描述“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说:“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经过“安史之乱”,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唐帝国,从封建时代的最高峰一下跌落下来,从此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20.
安维峻,字晓峰,号鎜阿道人,生于1854年,卒于1926年,甘肃省秦安县人。1875年(清光绪元年》,安维峻考中举人,1880年(光绪六年),又中进士,入庶常馆,为庶吉士。清朝定制,由新进士中选文行兼优、年富力强者为庶吉士,经三年深造后再经皇帝“御试”,合格者授以较为重要的官职。安维峻学满三年后,被授给翰林院编修,这是庶吉士所能够获得的最高职务。翰林院是国家储备人材的特殊机构,入翰林者才最有资格升迁为高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