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北回族军阀集团是对来自河州马姓回族三大家族的军阀的总称,三大家族分别立足甘、宁、青,各系之间泾渭分明.马占鳌是诸马军阀的奠基人,也是"甘马"的缔造者,因为他在大胜左宗棠的情况下率领回民起义队伍接受清政府的"招抚",以至于成为史家笔下半个多世纪以来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西北四马”军阀割据形成的社会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北地区,自民国初年起,开始出现马氏军阀割据的雏型。经过数十年发展,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最终形成了以时称“西北四马”的马步芳、马鸿逵、马鸿滨、马步青为代表的军阀割据巅峰局面。“西北四马”皆为甘肃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人,可谓一个有姻缘关联的军阀集团。在蒋介石处心积虑控制地方实力派和非嫡系力量发展,并且不承认回回为回族的情况下,西北马氏军阀的势力却能发展到上述地步,确实是个值得研究的历史现象。水文仅从社会原因的角度,对“西北四马”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3.
民国十七年(1928年)爆发于河州地区(今临夏),波及西北数省,历时十年的河州事变,是现代回族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但长期以来,对其性质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是由回族引起的一次回、汉仇杀事件;有人认为是由回族军阀导演的一场军阀之间的混战;最近又有人认为是一次反抗民族压迫的大规模的回族武装起义。对以上诸说,笔者不敢完全苟同。我认为,它是爆发于今临夏地区的以回族为主的、有汉、东乡、撒拉等各族人民共同参加的反抗国民军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本文仅就通过对该事件起因的分析,略述一下自己对该事件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到达西北,一方面促使人们更加关注西北边疆问题和吏治问题;另一方面则促使国民政府与西北回族军阀的关系更加密切,从而加强了回族军阀对宁青两省的统治,同时也使国民政府在西北的统治更加稳固。  相似文献   

5.
北周、隋代是中原王朝经由分裂到统一的重要时期,然而此时西北方向的吐谷浑与突厥对边境侵寇不止,为了加强河陇地区的防御体系,北周设置金城津,隋代又改津为关。北周时期金城郡治东迁至汉金城县,即今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金城关就位于其西北二里的黄河沿岸。随着金城郡治的迁移,政治军事中心也随之东迁,金城关成为金城河上通往凉州、临州、河州、鄯州路线中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6.
国内出版的研究东干族的三部著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干族 (中亚回族人 )是 10 0多年前我国西北回民起义失败后 ,由陕西、甘肃、新疆等地被迫迁移到中亚地区的回族后裔。他们被俄罗斯人及中亚各族人称为“东干” ,在前苏联时期民族划界、民族识别时 ,被划定为“东干” (Dungan)族 ,但他们一直自称为“回族”、“回民”、“老回回”、“中原人”。他们迄今保留着自己的母语———汉语陕西话、汉语甘肃话和本民族固有的传统饮食习惯、宗教信仰及其他习俗。现在他们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共和国 ,约有 10万人。他们在保持特色的同时 ,善于与当地文化氛围相…  相似文献   

7.
青海回族军阀是一支活跃在近代西北历史舞台上的地方割据势力。它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与清末以来西北动荡的政局、西北雄厚的封建地主阶级势力的存在、复杂的民族宗教关系、社会经济衰落造成的农民破产和游离以及青海回族军阀三代的军事积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人物及事件的述评以及产生原因的分析,缺乏从军事角度的探讨和研究。本文拟从军系到军阀的转型及青海回族军阀的军事近代化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苏联境内的回族被称作“东甘”(过去有人汉译为“东干”)族,但他们仍自称为“回回”、“老回回”,有时也说是“中原人”。他们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我国西北回民起义失败后,在起义领袖白彦虎等人的率领下先后移入俄境的部分回族人的后裔,现有人口7万多,主要居住在吉尔吉斯坦伏龙芝市郊、伊塞克库耳州(热湖)省、奥什省及楚河流域和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省、江布尔  相似文献   

9.
在我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除撒拉族、汉族和藏族外,还有人口近八千左右的回族聚居在县城及县城以西的托巴、瓦匠庄、线尕拉以及沙坝塘,号称中原四庄。 这里的回族操河州方言汉语,其风俗习惯既受汉族影响,又受到撒拉族影响,但他们的一切习俗仍然保存了自己民族的特点。今以婚俗为例,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晚发外生型的西北甘宁青早期现代化,是回族军阀在主流社会推动下的非自觉行为,他们在现代化推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导向作用。但由于回族军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近代教育,其自身的封建传统因素成为导致甘宁青地区现代化夭折的主要原因;而宗教和世俗因素的盘根错节,又使得回族军阀在惰性和变力之间摇摆不定,增加了现代化的曲折;另外,回族军阀的民族主义思想,具有破坏和建设的双重价值,他们与国民政府间存在向心和离·心的二元倾向,表明他们不可能最终完成现代化的领导重任。甘宁青早期现代化的最大成就,是启动了该地区从传统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为20世纪中期以后的后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和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晚发外生型的西北甘宁青早期现代化,是回族军阀在主流社会推动下的非自觉行为,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导向作用。但由于回族军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近代教育,其自身的封建传统因素成为导致甘宁青地区现代化夭折的主要原因;而宗教和世俗因素的盘根错节,又使得回族军阀在惰性和变力之间摇摆不定,增加了现代化的曲折。另外,回族军阀的民族主义思想,具有破坏和建设的双重性,他们与国民政府间存在向心和离心的二元倾向,表明他们不可能最终完成现代化的领导重任。甘宁青早期现代化的最大成就,是启动了该地区从传统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为20世纪中期以后的后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和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12.
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2),在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推动下,陕西回民首先拉开了西北回民反清起义的序幕,继而甘肃(包括今宁夏、青海在内)各地纷纷响应。很快就形成了宁灵平固间的马化龙、河狄间的马占鳌、河湟间的马归源兄弟和河西走廊的马文禄四大起义中心。诸路反清大军在全省燃起了燎原战火,他们攻城破堡、杀官劫府,致使“甘境之  相似文献   

13.
一郦道元的生平我国古代伟大的地理学家郦道元(?—527年)字善长,北魏范阳郡涿县(今河北涿县)人。他生长在一个官僚世家里。曾祖郦绍,原是后燕慕容宝的濮阳太守。公元三九七年(魏皇始二年),北魏拓跋珪攻克后燕的中山(今河北定县),“其所属公卿、尚书、将吏、士卒降者二万馀人”。“绍以郡迎降。”授为兖州监军。(治滑台,今河南滑县)从此、郦氏家族加入了北魏拓跋部政权系统。公元三九八年(魏天兴元年)北魏又“徙山东  相似文献   

14.
对西北军阀的研究是中国近现代史、民国史研究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就西北诸马军阀的几个主要特点作了论述:具有特别浓厚的封建性,其统治建立在传统的农牧业结合的封建经济基础之上,靠家族主义纽带维系其内部;附庸下的独立,自身条件制约他们不能与“中央”公开抗衡;力图与宗教保持密切联系,以政权控制宗教。  相似文献   

15.
西北回族军阀作为清代西北回族反清运动之演变 ,曲折地体现了回族社会的历史要求 ,与这一民族社会紧密结合 ,标志着西北回族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同时 ,它处于多民族社会环境和近代化过程之中 ,作出了适应环境和时代需要的各种努力 ,因而协调了各种社会关系。但它终于不能从民族运动向社会变革转化而败亡。于此我们可以把握它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西北回族军阀作为清代西北回族反清运动演变,曲折地体现了回族社会的历史要求,与这一民族社会紧密结合,标志着西北回族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同时,它处于多民族社会环境和近代化过程之中,作出了适应环境和时代需要的各种努力,因而协调了各种社会关系。但它终于不能从民族运动向社会变革转化而败亡。于此我们可以把握它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元代回族诗人萨都刺(1272—1355?),字天锡,号直斋,山西代县人,有《雁门集》行于世。在“舍弓马而事诗书”的西北少数民族诗人勃尔崛起的元代诗坛上,“文心绣腑,绰有风华”(潘是仁语)的萨都刺,文学成就最为突出。他的诗,“风流俊爽,修本朝家范”(杨维桢《宫词序》);他的词,雄健高亢,被人推为“元词之冠”(林人中语)。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回族文  相似文献   

18.
中亚回族的民族意识与汉语论著中"东干"一词的使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天 ,居住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回族 (东干人 )总人口已超过1 0万 ,他们是 1 2 5年前西北回民起义失败后迁往沙皇俄国境内的陕甘回民的后代。这一部分回民虽然与母体分离了 1 2 0多年 ,其生活方式与文化传统都有了很大变化 ,他们与生活在中国的同一民族的主体相比 ,在发展方面产生了一个断层。但是他们仍然具有很强的民族自我意识 ,在民族内部称谓上仍称自己为回族或回回。“东干”一词是讲突厥语和讲俄语的人对回族的称谓。因此 ,在中国出版的汉文论著中大量使用“东干”、“东干人”、“东干话”之类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对这部分回族来说也有失礼貌 ,不利于他们与中国回族同胞的联系交流。长此以往 ,人们会误以为是另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19.
河州是清至民国时期我国西北著名的民族聚居区和商业中心,从唐宋开始,这里就以茶马贸易而名噪海内,明代更繁荣。入清以后,回族"脚户"的兴起更加带动了商贸的发展,使河州成为当时甘、青、藏边区中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与商业市场,并成为推动清至民国河州商路沿线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回族在内地与汉族杂居,但又自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有些世家大族,在回族中威望狠高,又与汉族关系又十分密切,其影响值得人们研究。北京宛平改氏和大兴金氏是两个典型家族。对这两个家族中的人物,常有人提及,但其家世系统不清。今就所见资料,对这两个家族的源流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