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父下凡     
一、托梦和下凡太平天国所采取的宗教形式,洪秀全是上帝托梦,杨秀清是上帝下凡,萧朝贵是耶稣下凡。基督教信奉上帝、耶稣,从来没有托梦或下凡一说,洪秀全、杨秀清搞的这一套把戏不是洋货。托梦之说,我国古已有之。殷高宗以梦得傅说;周文王以梦得吕尚;江淹梦失去五色羊,“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李白梦笔生花,“后天才瞻逸,名闻天下”。正史、野史上这种荒诞记  相似文献   

2.
论冯云山     
<正>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杰出的组织家和实践家冯云山(1815—1852),广东花县禾落地村人。从小读书,屡试不第,是地主阶级的下层知识分子。1843年他在紫荆山创立拜上帝会,利用宗教形式组织群众,揭开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序幕,成为拜上帝会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实际创建者和奠基人。《李秀成自述》说“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这当是历史事实。但在太平天国历史的研究中,由于洪秀全的教主地位和杨秀清的雄才大略,对冯云山的评价就往往有受制于洪、杨之感。有人用“屈居”、“让步”来解释冯杨关  相似文献   

3.
论杨秀清的“天父下凡”与“逼封万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父下凡”与“逼封万岁”是研究太平天国宗教活动与政治活动的两个重大问题,也是评论杨秀清一生功过是非的关键。虽然“天父下凡”开始于1848年金田起义之前,而“逼封万岁”发生于1856年7月建都天京之后,二者却存在着潜在的必然联系。它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矛盾与斗争,“天父下凡”是矛盾的发源与开端,“逼封万岁”则是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一) 太平天国革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特别是它以拜上帝会的名义倡导革命,这是一項不容忽视的特点。如何估計太平天国革命中宗教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来理解拜上帝会教义和革命思想的关系?如何来認識拜上帝会和基督教的关系?这都是些重要而复杂的問題。这些問題牵涉到总結太平天国的历史教訓,牵涉到我們对农民战爭和宗教问题的認識。西方資产阶級中国历史研究者们对太平天国的宗教問題有着形形色色的看法。有人說:它的宗教“內容溯源于耶穌教”,但“它是极端中国式的”。又有人說:“太平天国的宗教是基督  相似文献   

5.
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岳麓书社 1999年 1月第 1版 ,第 37页 )载 :“杨秀清向他 (洪秀全 )报告国事的困难 ,他 (洪秀全 )回答说 :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 ,下凡作天下万国独一真主 ,何惧之有 ?不用尔奏 ,政事不用尔理。欲出外住 ,欲在京住 ,由于尔。朕铁桶江山 ,你不扶 ,有人扶。尔说无兵 ,朕之天兵多过于水 ,何惧曾妖 (国藩 )乎 ?”显然 ,上引文中的“杨秀清”应为“李秀成”之误。依据有二 :其一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 ,颁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 ,并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到 185 6年上半年 ,除林凤祥、李开芳领导…  相似文献   

6.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领袖,他的历史功绩是可以肯定的。但是,洪秀全在太平天国革命中也犯了不少错误,对于太平天国的失败,负有重大的责任。本文对他所犯的错误,作一浅论。太平天国初期,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群众、号召群众,对太平天国革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太平天国革命不断发展。然而定都天京后,情况就起了变化。本来打下南京后,形势极为有利。太平军“既众且整”、“直望无际”。清军则是“望之夺气”。(汪士锋《乙丙日记》卷一)但洪秀全一进入南京城,就“直入两江总督衙门,以为天王府,改南京为天京,正式于此建…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反清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洪秀全建立拜上帝教初期,反清和反孔、敬拜天父皇上帝是联系在一起的;太平天国革命初期、中期,反清和反儒思想紧密结合,既增强了太平天国的革命性,也增加了革命的阻力;太平天国革命后期,特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反清和反对外国侵略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太平天国革命思想日趋成熟的阶段,也是太平天国走向最后失败的阶段。反清思想是太平天国革命思想发展的一条主线,它曾  相似文献   

8.
洪秀全和杨秀清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两位杰出领袖。他们之间是金兰结盟的兄弟关系,是太平天国天朝的君臣关系,又是冥冥高天之上的天父和其次子的关系。这三重关系交叉并存,在金田起义时期以兄弟关系为主线,患难与共,团结和偕;在定都天京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以君臣关系为主线,矛盾萌发;当宗教上的父子关系干扰政治上的君臣关系时,矛盾激化,终于演出了骨肉相残的悲剧。探索洪杨矛盾的发生、演变及其性质,有助于理解太平天国政体,进一步弄清旧式农民运动的历史功绩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9.
王明前 《江淮论坛》2006,(6):136-142
“照旧交粮纳税“政策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随着战略任务的转变很自然采取的社会经济政策,与《天朝天亩制度》和天京粮荒并无关系。所谓“石达开安庆易制”并不是石达开主导意识下的创造性政策,而是杨秀清主持的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照旧交粮纳税”政策的具体执行。太平天国1853年到1861年的安徽农村政治,表现为太平军贵族习惯的非制度性征贡行为,不断破坏着制度性传统农村社会经济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革命兴起的时候,欧美资本主义已经侵入了中国。怎样对待这一股外来的侵略势力?成了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既生疏、又复杂的大问题。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来号召群众,发动革命。它把崇奉上帝的男女称为兄弟姐妹,都是上帝的“赤子”;把同敬上帝的外国人称为“洋兄弟”,都是应该相亲相爱和予以信赖的。结果注成了历史上的大失误。事情尽管已经过去,但  相似文献   

11.
略论上帝教与太平天国革命的始终蒋玲爆发在19世纪50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组织最严密、纲领最明确的一次农民革命。这次革命和历史上其他农民起义一样,是利用宗教外衣作掩护而掀起的。从创建拜上帝会到太平天国革命取得胜利,定都天...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是否有过逼天王洪秀全封他为“万岁”之事,即所谓“逼封”,一百多年来,太平天国史研究者一直在不断地探讨、争论,至今仍是一个难解的“谜”。1856年秋,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了一件绝大的政治事故:天京事变。在这次变乱中,东王杨秀清被北王韦昌辉杀害。杀的原因,有些人认为主要是杨秀清“逼封万岁”引起的。“逼封”这一举动表明杨秀清企图篡夺太平天国最高领导权,取洪秀全的天王地位而代之。洪秀全为保护自己而“密诏”当时督师江西的韦昌辉以“勤王”的名义回京杀  相似文献   

13.
一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革命,它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冲击着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础,并向它的精神支柱——以偶象崇拜和孔孟儒学为中心内容的封建文化,展开了英勇的挑战。太平天国反对封建文化的主要措施是扫除偶象崇拜。洪秀全从农民革命的需要出发,把基督教神学的某些成分改造成为自己的理论武器,把天父皇上帝塑造为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独一真神”,用真神崇拜去打倒偶象崇拜。早在一八四三年,洪秀全最后一次应试落第转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尚书》中“天”、“上帝”等概念及其内涵的分析论证,结合古今研究尚书的重要理论。梳理出《尚书》中“天”、“帝”观念的发展演变实质,并比较《尚书》中各时期宗教观念的发展变化和“帝”、“天”观念前后发展的不同,从宗教观念发展过程出发,按照人思维认识的发展脉络提出了“上帝”观念是在从“帝”到“天”的宗教观念和认识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政权性质,是史学界长期有争论的问题之一。争论的焦点是:太平天国的政权是农民政权呢,还是封建政权?持农民政权说的同志所持的理由是:这是一场农民革命运动,它的斗争矛头,始终指向清朝统治者。据此,太平天国政权具有农民革命的民主主义因素,是“劳动者专政”。持封建政权说的同志所据的理田是:太平天国从永安封王的第一天起,就打上了封建政权的烙印;它的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都是封建性的,与清朝统治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是较之开明一些而已。笔者认为,太平天国政权不仅是一个短暂的农  相似文献   

16.
曾经历过十多年,席卷大半个中国的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竟然败在行将灭亡,正在没落中的腐朽的封建势力面前,这对于深信历史总是在不断前进着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次莫大的嘲讽。但是,如果从文化角度对太平天国兴衰的历史作一考察,便不难发现其失败的思想根源和时代印迹。一、拜上帝会:借来的宗教与本能的儒道为寻求更有效地推翻清王朝黑暗统治的斗争形式,洪秀全祭起了“上帝”的旗帜。他和同道们精心组织起来的拜上帝会,借来了西方宗教——基督教的某些教义,并亲自写下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作品,公然宣称“天下…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所说的“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指太平天国 ,而是针对西方传教士 ;传教士郭实腊把中国平民造反的要求看作是西方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指出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弱点和局限性 ,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带有宗教色彩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 ,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的宗教是中国化的基督教,是西学东来、中西合璧的神学思想。太平天国以教兴国,又以教亡国;拜上帝会从革命的理论武器沦为坑人的精神鸦片;洪秀全晚期鼓吹宗教迷信,实践与理论严重背离,天京政权腐败蜕变最终覆灭……这种种错综复杂的历史“奇观”为何解读?本文提出了一种平实而又独到的诠释和论证。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运动始终伴随着浓厚的宗教气息,它以宗教起事,又以宗教立国,与宗教息息相关。按理说,太平天国宗教应是研究重点之一,对此,研究者早已充分注意到。但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有关太平天国宗教研究的成果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或在于,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烟”,而太平天国研究一直都在歌颂其“光辉业绩”,对其宗教讳言也是情理中事。1992年,夏春涛博士《太平天国宗教》一书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太平天国的宗教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得到学术界的好评。此后,他仍然潜心于该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浙江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根据地。太平军和会党起义军的足迹遍及全省各地,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和革命遗址,影响深远,晚清文人多所记载。1903年,浙江留日学生创办的《浙江潮》第3期上就已刊载了肯定太平天国的文章。从20年代末起,一些浙江学者对太平天国史进行了研究,发表了论文。其中有陈训慈的《太平天国之宗教政治》(《史学杂志》1929年第2卷第11期)、夏鼐的《太平天国前后长江各省之田赋问题》(《清华学报》1935年第10卷第2期)、沈炼之的《太平天国革命前夕的土地问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