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张天翼童话创作存在明显的成人化叙事倾向。促成张天翼童话创作成人化叙事的重要原因是作者难以摆脱教化情结。这种教化情结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积淀,受时代意识形态的渗透与干预,取决于成人化的创作意向。教化情结及其叙事方式使得张天翼童话拘泥于成人想象而无法进入儿童世界。  相似文献   

2.
潘道正 《兰州学刊》2009,(5):172-175
波德莱尔执着于描写赤裸裸的丑恶,从中发掘出特殊的美。丑恶的现象从进入诗歌到成为审丑对象有其必然性。追求唯美必然排斥道德目的,丑恶的现象得以冠冕堂皇地进入艺术;现实本质上的丑恶及其发现,强化了艺术表现丑恶的合法性;而通过象征则从“恶”中升华出了关的“花”。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作家幽默特色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以来,中国文坛上涌现出一批以幽默著称于世的作家,鲁迅、老舍、张天翼、钱钟书和赵树理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本文着重论述分析了其文学作品所显现的幽默特色。鲁迅的幽默常常同讽刺相结合,并以讽刺为旨归,格调冷峻,笔锋犀利,以白描见长;老舍的幽默则往往与滑稽、诙谐相结合,善于用智慧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笑料,笔调婉转温和;张天翼的幽默表现为无情的嘲讽与鞭挞,重客观写实而摒弃主观议论,其格调类属“冷幽默”一派;钱钟书的幽默则带有明显而突出的学者型特点,其幽默与机智的结合中辉映着学识的光华,出语多为格言警句;赵树理的幽默具有质朴俚俗的个性特色,语言格调轻松活泼,属于“谐趣型”的幽默,喜剧手法相对单纯。作家幽默的个性差异,源于个人气质、文化教养、生活道路及其所处时代、社会环境的不同,当然也与作品题材和描写对象相关联。上述几位作家的幽默最大的共同性,是都倾向于以改革社会为自觉明确的目的,对生活抱有严肃积极的态度,与西方的“黑色幽默”判然有别。  相似文献   

4.
审丑作为视觉媒介文化发展的重要元素,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必须正确把握审丑的度.当代中国视觉媒介审丑文化泛滥,背离了丑的美学意义的本真存在,具有明显的“反文化性”,审丑沦为了审美文化的他者.作者认为必须依据马克思“按照美的规律构造”的原理来建构当代中国视觉媒介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5.
严运桂 《江汉论坛》2012,(7):138-141
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讲述了湖北神农架山区真实而严峻的状况,在诸多丑陋、怪诞、疯狂的具象背后,生存、生活的质感渐渐明晰。它直面当代社会严重失衡的现象,深刻揭露了困境中人们生物本性的恶性滋长。作者通过对丑恶事物的呈现,激起人们深刻的思考,唤起人们对美与善的渴望与追求。这种审美取向,有一种非常的表现魔力和审丑震撼力。  相似文献   

6.
《伤逝》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涓生是故事积极的述说者,在他虔诚的忏悔之外,还存在另一个声音为自己辩解;子君则始终沉默在故事的背后,她丧失了对故事指示性的控制,处于消极、被动的尴尬境地;作者鲁迅的叙事态度无论是否与涓生的叙事态度保持一致,小说的叙事方式都客观地展现了人物灵魂的最深处。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小说,从"五四"到三十年代,作家普遍热衷于对神圣爱情的书写,显示出一代文人浪漫的激情.张天翼也写两性,但是却有不一样的态度和用意.文章对张天翼小说中的两性描写进行了探究,发现所谓"罗曼蒂克"不过是知识分子刻意为之的人工热情,"买卖"原则才是男女关系的基本原则;张天翼以"人本主义"却又不失"现实批判意识"的文化立场和伦理价值观念,书写两性伦理主题,完成对"思想解放、恋爱自由、以爱为前提"神圣恋爱的消解、颠覆和解构.  相似文献   

8.
杨立元 《河北学刊》2002,22(3):105-109
张平是现今文坛最勇于揭露社会阴暗和批判社会丑恶的作家。他有着至生至世为老百姓写作的鲜明的创作动机。他以超人的胆识和深邃的理性精神,大力张扬正义精神和勇敢本色,并将悲愤的激情融入叙事文本和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的近20年中,张天翼小说研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作品研究、艺术研究、比较研究、文学史定位等方面.虽然在研究的个性化与多元化方面有一些拓展与深入,但是评论界对张天翼的关注显然不够,论题重复、视角单一、创见贫乏使研究陷入徘徊、停滞不前的状态,张天翼研究面临着危机.期待在新世纪里研究者能够激发出创造性,开拓张天翼研究的新境界和新领域,使张天翼小说研究向纵深处掘进.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西方热播的、林林总总的真人秀电视节目中,"审丑"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现象。"审丑"是一种以其艺术的存在否定丑自身的独特的美,它拓展了人们的感性世界,具有美的事物所不能替代的独特的审美魅力,历来是文学家、艺术家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倘若"审丑"不是审美的手段而是终极目的,就背离了人类道德与社会价值观的要求。因此,如果西方电视真人秀节目中的丑总是把镜头对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庸俗低劣,就不能鼓舞人们用积极进取的态度来战胜丑。  相似文献   

11.
诗人、学者和斗士的交汇融合成就了闻一多,而此三者的相对分立又形成了闻一多的人生阶段.在这些阶段中,无论是他作为诗人那勃然欲发的满怀激情,还是作为学者那埋头苦干的求实态度,抑或是作为斗士那坚毅果敢的无畏精神,都与庄子有着一定程度的关联.只是由于社会与人生的曲折变化,使得这种关联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态势:或取顺向的自发接近,或取理性的深沉思考,或取逆向的愤激背离.正因为如此,我  相似文献   

12.
在《三国演义》中,历史主义是与伦理主义并行的另一条主线。它使《三国演义》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叙事态度———历史主义叙事态度。这种叙事态度不仅促进了《三国演义》的悲剧式的美学结构的形成,而且对我国长篇小说的创作具有典范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潘道正 《兰州学刊》2010,(5):174-177
美学的诞生其实源自一种古老的区分的冲动。出于同古典美区别的焦虑,波德莱尔竭力寻找现代生活的美,并提出了美学上的现代性。波德莱尔的“现代美”源自当下丑恶的现实,是经过艺术化后的产物,它至少包含三个要素:激情、现代精神和道德诉求。波德莱尔的美学现代性不是丑的现代性,而是审丑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4.
铁凝以对日常生活的诗意化和意义化的创造性抒写,实现了对诗化小说叙事传统的继承和超越,是对当下日常生活叙事中诗意消解、意义流失的补救。其极具东方美学风貌的"中和之美"的审美建构,涤荡污秽暴力的美学褊狭,是对当今文学创作中审丑与审美失衡的纠偏。铁凝创作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审美价值提供了当代文学所缺乏的东西,对建构文学的和谐和社会的和谐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开启了新世纪文学通往艺术审美的回归之途。  相似文献   

15.
两千多年以前的韩非,面对诸侯兼并的天下大势和韩国衰弱的实情,曾屡上新法以图强,但却连遭守旧势力的种种迫害;他痛感新法不行强国无望,故满怀孤独之感、愤激之情作《孤愤》,欲藉此以达明君以醒世人。历史的演进,有时竟会惊人地相似,两千多年后的鲁迅,几乎又面对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处境;只是,他所面临的已不是诸侯的兼并而是列强的瓜分,他所关心的也不是区区诸侯小国而是整个华夏民族的命运。因此,他的愤激更深广,他的孤寂更深沉。尽管他并未以“孤愤”名篇,但他下笔的字里行间却无不凝聚着“孤愤”的忠魂。我以为,“孤愤”…  相似文献   

16.
萨特伦理叙事中的"审美距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萨特早期的自由主义伦理叙事中,他强调叙述者要与作品中的人物保持一定距离.这形成了他的"审美距离"理论.本文从"叙事距离"和"情感距离"两个方面分析这一理论:在叙事距离上,萨特指出叙述者要与作品人物保持稳定、一致的距离;在情感距离上,叙述者要对人物情感立场保持静观态度,采取一种不置可否的道德悬置立场.萨特的"审美距离"理论,对后来经典叙事学的研究有所启发.同时,对其作品中道德悬置之后的情感立场缺失,也有不少争论.  相似文献   

17.
“新乡贤”是指当代乡村社会中有德行、有才能、有威望,热爱乡村并且奉献乡村的贤达人士.在二十年来现实主义题材的乡土小说中,就涌现出了许多书写“新乡贤”的作品.这些作品对“新乡贤”的生成路径、现实困境以及蜕变的可能与轨迹都做了细致的揭示,既有理想的建构、理性的审视,又有冷峻的批判,表现出多元化的创作立场与丰富的叙事面貌.“新乡贤”叙事的意义不仅在于塑造了新的农民形象,而且对于当下乡村发展与文化建设而言,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伯男 《社会科学》2012,(1):185-192
在西方美学史上的古典时代,丑被看成是对美的否定,是美学对现实的逆向评价。"未经理想化的丑",不能在艺术或审美领域里"单独存在"。当人们换一个角度来观察事物、思考人生时,对美学领域里出现的问题进行逆向思维,从"审丑"的价值与意义上来审视文学、戏剧,包括电影在内的艺术现象时,其在创作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以往的独特之处,便一一显现出来。真正的艺术"审丑",是深层次地发掘貌似"丑陋"或"丑恶"现象背后的内在缘由,诚如鲁迅先生所言,是刨开"坏种们的祖坟",让观众们对之发出会心的微笑。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小说的叙事风格具有明显的个性色彩,二元互补的模式加上参差对照的方法,使得作品的色彩层次更为丰富;浓烈暖丽的语体色彩与讥诮冷峻的叙述腔调使得小说的内容与形式具有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20.
闫石 《社会科学论坛》2007,4(12):139-141
张爱玲小说的叙事风格具有明显的个性色彩,二元互补的模式加上参差对照的方法,使得作品的色彩层次更为丰富;浓烈暖丽的语体色彩与讥诮冷峻的叙述腔调使得小说的内容与形式具有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