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宋监本《文选》是宋刻李善注《文选》的第一个定本,该本形成之时对唐抄本《文选》的李善注、旧注都进行了整理.北宋监本整理《文选》旧注有新增、纠谬、补充三种主要方式,但在整理中也产生了讹误、衍文、失注、脱文、粗疏等项失误,北宋监本整理唐抄本《文选》旧注失误的主要原因一是未能广泛搜集李善注诸本,二是校勘草率,因此,对北宋监本《文选》的评价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2.
鲁迅一生为我国古文献的整理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经他精心整理的古籍基本上恢复了历史的原貌,使一些很有价值的书籍更为完善;在进行这项工作中,为整理古代文献提供了科学的、切实合用的方法;并从思想方面给今人以有益的启示.总结鲁迅整理古文献的巨大成就,对于我国目前已经开展起来的整理古籍的工作,一定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一鲁迅十四岁时曾校注过《花镜》一书,这是他整理古籍的初步尝试.他开展古籍整理工作,主要是在绍兴任教、北京教育部任职和北京女子师范等高等院校任教期间.他整理古籍,涉及的领域很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史志 谢承《后汉书》.从三国到南朝,用纪传体编写后汉历史的计有八家,而以谢承《后汉书》为最先,所以鲁迅说:“草创之功,足以称纪.”谢承所著《后汉书》到宋代已经失传.其遗文散见于范晔《后汉书》、《三国志》裴松之注和唐宋一些类书中,清人姚之骃、汪文台、孙志祀等均有辑本.鲁迅在清人辑本基础上汇校其典籍,逐一加以校勘订正,整理成书,共六卷.于一九一三年完成.谢沈《后汉书》.《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有记载,以后散佚.清人姚之骃《<后汉书>补遗》、汪文台《七家<后汉书>》中各有辑本一  相似文献   

3.
《全清词·顺康卷》《全清词顺康卷补编》《全清词·雍乾卷》失收闽人词凡五种。今简明叙述作者生平事迹,并整理词作,以公诸同好。  相似文献   

4.
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为绐开展民族研究提供资料,近数年来,曾整理印行了《中国民族史地资料丛刊》二十余种,颇蒙史地界所重视和鼓励,今又当中央领导陈云同志提出大量整理重印古籍之际,该馆除继续编印《丛刊》外,更进行整理专类丛编,以响应伟大号召。兹先编《川藏游踪汇编》及《甘新游踪汇编》两种,共收集六十四种,大部分属于孤本或抄  相似文献   

5.
年来读《易》,多有不通者,辄问之于今人注本.然诸家所云,似亦有不合者,益生疑窦.转而求诸类书,并征旧注,反复玩索,颇感不无所得.先理出几则,向方家讨教.一、释“周易”《周易古经》是我国古代卜筮之官用以决疑、预贞吉凶的经典.它的整理、编纂成书,约在春秋中叶.关于《周易》一名的意义,从手头的几种本子看,有三种意见:一主“易道周普”说.如郑玄曰:“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总篡的《中国文学资料全编.现代卷》第一套已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该书收有《郭沫若研究资料》《创造社资料》《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等,共60种,81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向来重视文学史料的系统整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除了扬雄《方言》的基本体例和内容之外,着重评述了《方言》的著作权争议情况,介绍了书名、卷数、记载的词语性质和编写方式等问题,并讨论了《方言》的语言学价值;全面介绍了历代学者对《方言》的整理,重点评述了清代以来学者们的《方言》校理,从而客观地呈现出《方言》整理的历史成就;全面综述了1700年来扬雄《方言》的研究情况,系统评论了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主要研究专题,并提供了最新的研究信息.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一大批珍贵的古代帛书.在这些帛书中,有两种《老子》的写本,一种在卷后附有四篇久已失传的古书,人们称之为帛书《老子》甲本;另一种在卷前附有四篇久已失传的古书,人们称之为帛书《老子》乙本.帛书《老子》甲本连同卷后古佚书由文物出版社于一九七四年按原大影印出版,同时附有《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的释文.  相似文献   

9.
兰州大学中文系段平同志经过多年搜集、整理、研究,对《河西宝卷》的发掘、整理作出了贡献。其中《孟姜女哭长城》—(河西宝卷选一),近期已由兰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全国发行,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宝卷是我国传统的说唱文学,明清时期特别盛行于民间,有人估计其种类有千种以上.所谓《河西宝卷》即是流行于甘肃省河西地区的宝卷.属敦煌变文的后裔,在中国  相似文献   

10.
对《墨经》光学八条的主要概念进行归类整理和详细分析 ,为最终正确理解经文含义尝试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1.
<正> “若”字是一个常用词,在古代典籍中使用频率很高,一部《孟子》就用了七十次左右.“若”字又是一个多义词,用法纷繁,《词诠》总其用法达二十种之多,《辞源》虽加整理合并,也有十四种之多.因此,对“若”字用法作全面地、系统地说明,将有助于读者览阅古书.上述两书,在这方面都曾作过不小的贡献,遗憾地是《词诠》失之于纷歧繁杂,正如于文祖先生所指出的,“几乎使人目迷神眩”,因此,颇有整理使之系统化的必要;《辞源》虽然克服了《词诠》的缺点,比较系统化了,但收义不全,也有补遗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杨嗣昌集》整理的主要依据是旧钞本《杨文弱先生集》 ,它是崇祯末年刊刻本基础上的整理誊钞本。《贩书偶记》等文献记载的崇祯刊刻本《杨文弱集》应该实有其书 ,并很可能已经失传。有充足理由证明杨山松兄弟在崇祯末年搜求整理过先人遗稿 ,前人的相关记载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3.
《避暑录话》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暑录话》(以下简称《录话》)是宋人叶梦得(1077—1148)继《石林燕语》之后撰写的又一部史料笔记.《石林燕语》一书,向为史家所重视,刊行不久,玉山江应辰即撰《<石林燕语>辨》,继而成都字文绍奕又著有《<石林燕语>考异》.近几年来,随着海内外宋史研究的活跃与不断深入,此书更受到宋史研究工作者的重视.1985年,中华书局将其点校整理,纳入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出版.相比之下,作为《石林燕语》姊妹篇的《录话》则似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至今既无研究专文刊行,又无新的整理点校本问世.故笔者不揣浅陋,就《录话》的成书年代、版刻流传、史料价值略加考述,并就其主要的史事记载疏误作些订正,聊作对此书研究之补白,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关于《石林燕语》的成书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梦得(1073—1148)所撰《石林燕语》(以下简称《燕语》),是宋代笔记中流传较广、史料价值较高的一种.自尤袤《遂初堂书目》以下,各公私书目均有著录.1984年5月,中华书局将其点校整理出版,并把宋宇文绍奕《燕语考异》、清叶廷琯等人的按语和有关资料载于本条之下,书后又附以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宋江应辰的《燕语辨》,是该书迄今为止比较好的一个本子(以下简称点校本,本文凡引用是书文字所标卷数、页数  相似文献   

15.
现今《脉经》之通行本为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本,宋人自序整理该书时参照《素问》《灵枢》《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的相关内容.依据保存唐代写本原貌的《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存20卷),全面考证宋人如何以《千金要方》校补《脉经》,为探讨宋人整理中医古籍的原则与方法、考察唐宋之交脉学理论的转变以及重新评价宋人在传统医学史上的地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自清初屈复在《天问校正》中第一次提出错简说并动手作了某些整理后 ,至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其间众多学者承屈复的观点对《天问》进行了整理。考察这段整理史 ,是一个加速的往复曲线运动 ,而存在三大根本问题 :(一 )几乎所有的整理都忽视了对《天问》书写形式的判断 ,而这恰恰是整理《天问》的首要条件 ;(二 )整理者只将错简看作一个孤立的现象而作孤立的研究 ,没有认识到它是整个屈骚研究中的一环 ,没有从研究史的角度全面统一地分析处理问题 ;(三 )忽视屈原创作《天问》的特定心理和方法 ,错误地以叙事文学的标准框求之。反思这段历史 ,结合全部楚辞整理史分析 ,可得出《天问》基本无错简的结论。至少 ,在当前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 ,无论你持何种观点都不能对《天问》进行具体整理 ,哪怕只整理一处 !  相似文献   

17.
黄式三(1789-1862),字微香,浙江定海紫微人,晚清著名学者.《论语后案》是他的代表作,在晚清、民国期间影响甚大,其实事求是、不主汉宋的学术贡献获得李慈铭、章太炎、程树德等人高度评价.该书共有叙记五种,其中清道光二十四年活字印本有"黄式三《论语后案弁言》"一种,光绪九年浙江书局刻本有"黄式三《论语管窥叙》"、"黄式颖《论语后案叙》"、"黄式三《论语后案自叙》"、"黄以周《后记》"四种.据此五种叙记,可大略认识《论语后案》的版本源流、思想特质等问题,故试予以点校整理.  相似文献   

18.
藤田祐贤教授的聊斋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关蒲松龄及其著述(主要是《聊斋志异》)的资料整理、甄别和研究,《聊斋志异》与民间文艺关系的研究,以及《聊斋志异》与日本文学的比较研究等方面,并在以上领域均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全唐五代诗》中王绩诗的整理.起初是约请韩理洲教授承担的。理洲君对王绩研究有素.不仅有论文发表.而且有《王无功文集》五卷本会校行于世.受到学界瞩目.影响深远。他无疑是整理王绩诗的首选作者。不巧的是当时理洲君忙于别的任务.腾不出手,于是《全唐五代诗》,偏  相似文献   

20.
晚明毛晋大索十余年,终聚得释皎然《杼山集》、释齐己《白莲集》、释贯休《禅月集》,并将三家之诗合刻为《唐三高僧诗集》.毛晋校刻《唐三高僧诗集》在补遗、校勘方面虽屡有疏误,却是此后三家诗集最为流行的版本,不仅为诸多丛书所收录,亦是今人整理三家诗集的重要参校本.毛晋并称三家之诗为"唐三高僧诗",是用最为简明而直接的形式揭示出了中国古代僧诗创作的一种典范,具有较高的批评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