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这一特殊的视角,对当代资本主义作出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说明,形成了邓小平当代资本主义观。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用资本主义的先进成果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本文试从发展的角度探讨其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理论的实践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提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思想,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不仅包括利用资本主义的目的、对象、步骤、方法,也包括方针和原则.这一思想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理论.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政治稳定的理论贡献陆建洪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这是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政治环境分析的主要理论贡献,这个理论贡献的基本精神是:中国要现代化,要搞好建设,在国内需要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国际上需要一个和平环境。这一...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人力资源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寻找经济增长内在动力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经济发展战略、资源配置、经济增长方式、教育科技体制改革、知识分子政策、人才开发等诸多领域.支撑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论","人才开发论","教育优先发展论".邓小平人力资源理论的形成发展,为当代人力资源理论文献库增添了极富特色的新内容,为我们贯彻"人才强国"战略提供了指导思想.本文以中国经济增长历程为背景,运用比较分析方法,论证邓小平人力资源理论的逻辑起点、核心内容及以邓小平人力资源理论为指导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化工业”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在新的社会条件下采取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控制形式 ,它使艺术丧失了对现实的批判和超越功能。文化工业是资本主义社会语境的产物 ,中国当代通俗文化不同于文化工业。对这一理论不能机械搬用。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规律,毛泽东同志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社会主义建设初...  相似文献   

8.
东方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对东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展了新的探索。其贡献在于:提出了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理论依据;回答了东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阶段问题;解决了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途径问题;找到了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在批判地吸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劳动的合理观点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劳动的本质,形成了科学的生产劳动理论。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劳动理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并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必须利用资本主义的所有成功经验,这就是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我们研究发展理论的这种宏观思路就在于更加深入理解我们的改革与开放.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后半期出现的"理论高峰",结束了追求"纯粹性"和"绝对性"的封闭型的理论形态,产生了各种追求跨越学科边界的"宏大理论".在这一"理论高峰"之后,出现了多元化的理论形态.考察这种趋势的一个重要立足点,是对历史和社会语境的关注.由此可以发现,不断剧烈变化着的语境导致了源源不断以反叛和挑战姿态出现的激进理论思潮.这种思潮不仅终结了封闭型的理论形态,而且也造成了理论跨越学科边界的境况和各种理论形态并存的现状.理论形态多元并存的"马赛克"景观,成了"理论高峰"之后的理论与文学理论的总体面貌.  相似文献   

12.
现象学哲学的“意向性建构”原理的实质意义给与 :主体建构对象就是给与对象意义。这是讲求读者建构 (再创造 )文本意义一路文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概念隐喻理论和类包涵理论分别探讨了隐喻的概念性和范畴化的问题,理论阐述中两个理论的提出者却不能相容.本文分析了它们的分歧和相互指责,认为两个理论所涉及的隐喻概念性和范畴化是隐喻内在统一的两个不同方面,在隐喻研究中应当重视两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智慧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特别是社会性问题的高级心理品质.智慧的探索贯穿了人类的文明史,构成了人类自我反省的一部分,但长期以来这种探索和研究主要停留在哲学、宗教等领域.20世纪后期,随着毕生发展心理学的迅速兴起,特别是对成功老龄化、智力、创造性等问题的研究,智慧问题逐渐引起心理学家的关注.当今,心理学领域关于智慧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智慧平衡理论”和“柏林智慧理论”为代表的外显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研究;二是智慧的内隐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研究.外显理论是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建立的智慧学说,内隐理论则侧重于探究普通人的智慧观.从跨学科的角度探讨智慧,将智力、智慧与创造力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5.
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是语用学理论的基础。关联理论比会话含意理论更具有解释力。在分析两种理论基本差异的基础上,从交际模式、语境概念、语用推理三个方面探讨了关联理论对会话含意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尼采的"透视论"和维特根斯坦的"图式说"的比较研究,一方面揭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在对待传统哲学问题上的不同处理方式,另一方面揭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在标志哲学革命方面的共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尼采的"透视论"和维特根斯坦的"图式说"的比较研究,一方面揭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在对待传统哲学问题上的不同处理方式,另一方面揭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在标志哲学革命方面的共同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浅谈"信息论与编码理论"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信息科学的重要地位,介绍了信息理论的基本理论体系.在论述信息论与编码理论课程的教学特点的同时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理论界,反理论之声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伊格尔顿的近作《理论之后》是对这种反理论的一个回应,其目的不是宣判理论的死亡,而是通过对文化理论的深刻反思探询当前文化理论陷入困境的原因,并试图超越后现代主义的幻象为文化理论寻找出路。他认为文化理论必须重新进入现实,必须对人类的道德、价值、真理等重大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并要对当代资本主义超出伦理限制的盲目发展和过度消费主义进行批判。《理论之后》对我们的启示是:中国当代的文化理论和美学理论应该充分关注中国的现实,尤其要关注在社会急剧转型中处于边缘地位、社会底层和少数民族族群人们的文化生活、价值转变、情感需求和文化尊严,为边缘和弱势群体及其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争取合法性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