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是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理念在矿业领域中的具体实践,也是地矿行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立足点和发展方向。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入手,全面分析矿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存在的问题,阐述生态文明对矿业发展的指导意义和生态文明视阈下绿色矿业与绿色矿山的含义,提出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绿色生态矿业发展路径、理念、制度、技术、人才是保障绿色矿山建设和绿色矿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生态政治化:解决当代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长远的目标就是要推进生态政治化,为此,必须树立生态政治价值观,完善政府生态责任机制;加强生态政治民主建设,激励社会公众环境政治参与;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加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国际政治合作。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式,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的基础。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系统和政治系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会危及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且能诱发政治冲突,影响一国的政治稳定。因此,中国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注重生态文明导向的政治发展:构建完善的政府生态责任机制,实施绿色新政;建立健全生态环保制度,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发展基层民主,激励社会公众环保深度参与,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生态治理;公正协调环境利益冲突,保证生态公平,以使中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和政治发展取得双进展。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不仅带来一场席卷全球的数据革命,同时也重塑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工业文明以机械化大生产为标志,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与环境破坏。由此,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共识和选择。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从器物、制度、观念层面摆脱"资本逻辑"的束缚。大数据能够在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科技发展、制度保障、政府决策、观念变革等多个维度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实现生态文明对工业文明的真正超越。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的基础是生态认知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生态行为文明.而这三者又是以生态文化为基础的.因此,把普及生态文化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性工程来是生态文明建设最优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能源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和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的根本,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优质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是社会发展进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中国成为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型经济体之一,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出于能源安全和页岩气等掀起的新能源之战考虑,面对我国现有的能源分布和能源消费现状,迫使我们必须开展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本着以人为本原则、综合性与终身性原则、整体与局部结合原则,探索在生态文明理念下实行有效的能源教育,从注重学校的基础性教育到走进社区宣传推广教育,再到大力发展能源的社会教育,试图将能源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引领,通过教育来改变大众的消费理念和行为习惯,以此达到建设美丽家园人人有责。  相似文献   

7.
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以及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对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至关重要,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也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处于当前我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未来社会重要位置,如何培养一代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绿色人才,是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当代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未来的主力军和决策者,其责无旁贷地应该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因此,针对我国高校绿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高校绿色教育的多维路径来重塑生态价值观,引导大学生主动担当起应有的责任,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人类生存与发展讨论中的主题。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大学绿色教育是深化高教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绿色意识,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绿色教育的宏观背景,揭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推进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养成路径探索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教育,促进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养成,就要着手于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伦理教育,依托校园和社会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实践,着力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生态文化,完善生态文明教育管理评价机制,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政策和产业导向的推动下,我国的文艺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规模、结构、效应不断扩大。同时,高科技和互联网以及文化消费市场也不断改变着文艺的生存方式和存在形态,异化着文艺产品的个性和自主性。生态文明视阈下我国的文艺生产,必须立足发展,重在建设,进一步通过文艺和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以产品质量为标准的市场准入制和强化生产者的自律等综合措施,促进文艺生产的“绿色、低碳和环保”以及绿色文化生态的建设,实现文艺生产、文化生态建设与“中国梦”实现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技术异化现象频现。因此,正确看待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及技术异化对农业生态的不利影响,分析技术异化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对策,将有助于正确使用技术,推进我国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技术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每一种文明都是由特定的技术体系支撑的。现代技术造就了工业文明的辉煌,也催生了工业文明的生态问题。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特别是对工业革命以来现代技术的负面效应进行反思的结果。能否建构生态化的技术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而要建构生态化的技术体系,就需要培育强势的生态文化,使技术服从生态原则,受生态文化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在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科技进步与生态文明两大系统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复杂关系。对科技进步与生态文明的研究需要有系统思想作为支撑,科技进步在生态变迁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具有临界"涨落"作用,用复杂性思维方式构建科技进步与生态文明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从实践层次论述了人与生态的和谐关系,指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在"以人为本"视野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方略。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对近代工业文明反思的产物。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要确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社会观。马克思把自然界看作是由人类实践活动所引起的、不断向人生成的人与自然一体的结构,从而克服了近代工业文明的自然观把自然看作是外在于人的缺陷。而马克思的社会观抛弃了把社会当作一种实体的看法,指明了人是社会的主体及发展目的,启示我们要树立全人类主体的意识来建设生态文明。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意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当代大学生在“知”、“情”、“行”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生态文明意识,但整体上并不乐观。究其原因,既有社会大环境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同时,高校教育的不完善也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如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生态校园、弘扬校园文化、发挥榜样作用等,来全方位地加强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教育与培养。  相似文献   

18.
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进党的报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生态文明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一种革命性变革,它是从生态危机中引发的忧患意识出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的模式、人的全面发展进行深刻反思和变革,以确保人类社会得以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摈弃功利主义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观念,需要人们生态意识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需要决策层的正确引导,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人类面对当今以生态危机为突出表现的生存困限必然建构的文明形式。它与人类历史发展维度的人类发展不同阶段所呈现出来的综合社会特征的文明形态同一个层面,是当今条件下人类必然选择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其突出特征是生态性。它以人类的持续生存为终极价值目标,依赖的是强调人的"类本位"、强调自然的自在性对人的"边界约束"、强调未来意识的新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20.
试析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中关于生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天人和谐思想的传承和弘扬,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内在表现和必然要求。这一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文化意蕴,是克服工业文明背景下人类生存困境、应对当代人类生态危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战略选择和文化纲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