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本的公司治理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及其改革动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的公司治理强化了它的企业竞争优势,一度让美国深感不安。而90年代后,日本的公司治理却又演化为经济发展的羁绊,个中原因耐人寻味。本文首先探讨了日本公司治理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90年代后日本公司治理改革的根本动因。文章的分析是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提供一些更有说服力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基于资源的观点强调有价的、稀缺的、难以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对企业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意义。然而一个被忽视的问题是:具备以上特征的资源构成是如何形成的。事实上,有效的资源管理是企业创建独特资源构成,进而创造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根据基于资源的观点、基于能力的观点、组织学习理论和权变理论,提出了企业资源管理的框架,为企业进行有效的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企业资源与竞争优势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基于资源的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组资源的集合,并强调这组资源决定着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本文围绕着企业资源与竞争优势的关系,讨论了资源的异质性、资源位障碍的具体表现和资源扩充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的知识管理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知识的角度以及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出发,分析和论述了企业如何建立持续竞争优势的知识管理框架.同时分析和论述了为什么成功的企业知识管理需要一个知识共享型的文化以及企业建立和实施知识管理的步骤和如何确保知识管理战略成为企业长期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三种企业竞争优势观的整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雷 《管理评论》2004,16(7):43-47
本文概述了市场战略、资源能力和顾客价值三种企业竞争优势观和它们的局限性,提出了整合三种观点的必要性、条件和方法,并举例说明。该研究的观点支持企业提高战略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与企业竞争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进化博弈理论和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对于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的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获取长期竞争优势是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的根本动机,并对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机制做了细致的探讨,最后根据国内外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规律,给出我国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所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隐含经验类知识: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隐含经验类知识的内涵和特性入手,将隐含经验类知识划分为技巧、心智模式、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组织惯例等四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隐含经验类知识与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强调了隐含经验类知识由于其巨大的客户价值、稀缺性以及难以模仿性和复制性,成为了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真正源泉。Nucor公司的成功进一步验证了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所掌握的隐含经验类知识以及公司开发利用隐含经验类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观阐释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资源、能力、知识是三个内涵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但它们是紧密相连的,在企业价值(租金)创造的过程中它们同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依赖于资源、能力和知识,但它们并不必然地促使竞争优势持续下去。为此,本文归纳了与持续竞争优势相关的若干资源特性及条件。文章最后指出资源观正将资源的内涵外延扩大化,这从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持续竞争优势模型。  相似文献   

9.
基于无形资源的竞争优势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框架中 ,以资源为基础的竞争优势观和以活动为基础的竞争优势观 ,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某种孤立或对立状态。本文认为 ,这二者可以在基于无形资源的竞争优势这一的新的分析框架中有机地结合起来。无形资源对竞争优势贡献的差异取决于竞争所处的特定的层面 ,企业为获得竞争优势 ,必须逐步形成与每个竞争层面相匹配的能力。我们通过对移动通讯产业发展的案例分析说明 ,企业对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和所处的竞争层面的理解 ,以及不断培养、改善和提高企业运用无形资源的能力 ,对其取得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如何通过外部制度和内部制度的安排延续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制度变迁背景下中国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本文以2002年-2005年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国内地区差距,实证分析了制度环境和公司治理时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回归结果发现,政府支持市场化程度、经济法律环境水平、股权集中度、股权竞争度、董事会独立性、专业委员会设置程度以及股东参与决策程度与企业竞争优势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好的制度环境与有效的公司治理能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应包含以政府为主体的宏观层次的制度竞争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微观层次的公司治理竞争.  相似文献   

11.
从竞争优势到竞争优势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今的超强竞争时代,环境的动态性日益成为影响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从动态的角度分析竞争优势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动态的角度构建了竞争优势群分析框架,对竞争优势的维持、增强、权衡和更新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企业竞争优势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尝试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研究分析竞争优势的经济学含义与衡量标准,为竞争优势的定量分析提供分析框架;运用垄断竞争企业模型诠释竞争战略的经济学含义,揭示竞争优势差异和演化的规律;用经济租金理论分析竞争优势形成和持续的原因,认为只有创新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不竭之源。  相似文献   

13.
网络治理的权力基础:一个跨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琴 《南开管理评论》2012,15(3):91-100
网络组织是当前经济活动中的普遍现象,网络治理并非信任基础上的自主治理,而是受组织间权力关系的规制,权力是决定网络组织运行的重要关系并影响了网络组织运行绩效.本文通过一个跨案例研究,分析了网络治理的权力基础,提出组织间权力来源于企业资源、结构位势和制度压力.三种权力基础的作用机理不同,其中企业资源和网络中心性显著地表现为个体层面的权力,而网络密度和制度压力则体现为网络层面的权力,个体层面权力与网络层面权力的相互作用导致网络组织呈现不同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4.
企业竞争能力的层次结构及其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与其说完全竞争均衡状态下企业之间的产品具有同质性,倒不如说企业的资源能力具有同质性。资源能力的不同质量状态构成了竞争优势分析的横向分析线索;三种主流战略管理理论分别解释了竞争优势来源的三个不同层次,构成了竞争优势研究的纵向研究视角。以一般资源能力作为研究分析的理论基点,从可交易资源能力的角度,可以折射出各种资源能力对企业竞争地位和状态的影响,并为企业能力理论的研究纳入主流经济学研究范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知识工作者从事着复杂的、高度依赖于情境的知识工作,他们构成了知识型企业的价值来源。因此,如何管理和激励知识工作者已成为现代管理者所必须面对的管理挑战。理解知识工作者的内生动机是应对这一管理挑战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以自主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了个人获得的来自知识的竞争优势和个人声誉这两个影响知识工作者自主性和胜任力的重要因素对其内生动机的作用机理。以两家大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人员为研究对象,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个人声誉激励和个人来自知识的竞争优势的感知直接强化了个体从事知识工作的内生动机,竞争优势感知在个人声誉激励与内生动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知识的隐性程度影响着整个过程。我们的研究检验了自主理论,对帮助企业管理和激励知识工作者有着直接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A critical decision problem for top management, and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is whether the 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and CIO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should commit their time to formal planning with the expectation of producing 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bas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Using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source‐based view, a model is presented that examines how strategic IT alignment can produce enhanced organizational strategies that yield competitive advantage. One hundred sixty‐one CIOs provided data using a postal survey. Results supported seven of the eight hypotheses. They showed that information intensity is an important antecedent to strategic IT alignment, that strategic IT alignment is best explained by multiple constructs which operationalize both process and content measures, and that alignment between the IT plan and the business plan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use of IT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Study results raise questions about the effect of CEO participation, which appears to be the weak link in the process, and also about the perception of the CIO on the importance of CEO involvement. The paper contribute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knowledge sharing in the alignment process contributes to the creation of superior organizational strategies, provides a framework of the alignment‐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and furnishes several new constru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