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一、所有制都有“姓”,不存在既不姓“公”,也不姓“私”的所有制。这是一个事实,要承认它,但不要纠结它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是社会对一定形式的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实行法律保护的制度,即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法律规定。马克思说过,占有是一种经济事实,只有合法的占有,才是所有。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有占有,却不可能有所有。既然所有制的内容和事实是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首先就存在一个由谁、什么人、哪些人去占有的问题,是个人占有,家族占有呢,还是一群人或社会全体人去占有呢。如果社会保护的主体的占有形式是…  相似文献   

2.
与中国传统婚姻制度相反,赘婚是一种特殊的婚姻形式,并在古代社会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试图对赘婚的法律沿革作一考察,以期对这一制度有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民主?列宁说:“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因此,它同任何国家一样,也是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们使用暴力,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①所以,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就国家制度而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的统一。我国的国体,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的社会关系资本化倾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是社会关系十分发达的社会 ,个人摄取社会资源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社会关系网络的质量。谋求建立社会关系网络被人们当作占有社会资源的捷径。在中国转型期社会关系网络呈现出一种新的趋向 :资本化。社会关系资本化的社会动因是利益驱动 ,其现实化的原因在于制度缺失。社会关系资本化的后果是普遍主义原则丧失和特殊主义原则甚嚣尘上。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特殊主义原则 ,扩大普遍主义的生存空间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Possessio乃是罗马法上的占有,Gewerbe乃是日耳曼法上的占有。近现代民法上的占有制度,非但源自罗马法的Possessio,同时还源自日耳曼法上的Cewerbe。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近现代民法占有制度,笔者在此对罗马法和日耳曼法占有性质和功能进行比较。一、占有的性质自罗马法始,在民法理论上对占有的性质,即占有究竟是一种权利还是一种事实一直存有争论。罗马古代的法学家一致认为,占有是事实,但具有一定的法律效果。在古罗马法中,对物为事实支配的占有与对物为法律支配的所有权,完全分离,法律对于二者均予以一定保护,即使对于物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占有改定是一种特殊的动产交付方式,是意定交付中的一种,那么当出让人继续占有动产时,第三人与其达成转移所有权合意,并且约定由出让人继续占有时,那么所有权的归属应该如何判断,第三人是否可以在占有改定下,从直接占有人手中依据善意取得制度,并再通过占有改定取得所有权呢?本文试图通过对占有改定的特点、善意取得的适用条件,占有的作用,结合学理与司法实践,探求在占有改定下善意取得的适用,并且论证第三人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获得所有权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北宋是理学勃兴的时期。由于理学继承并发扬了传统的为官方所承认、为老百姓所接受的儒学 ,理学思想实际上是当时哲学的主导思想 ,是人们的精神主宰。而王安石所提倡的“新学” ,以及他所施行的“变法” ,是与理学的宗旨和精神背道而驰的 ,是对理学的反叛 ;在这么一种哲学环境、精神环境下 ,王安石的新学和变法 ,从他提出的那一天开始 ,就注定了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保障的本质是回应社会成员的需要。社会保障制度只有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才能更好地促进制度与对象人群间的互动。人的需要具有历史性,同时又因个体的差异而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我们必须承认不同群体间需要的差异性,承认他们需要一些额外的特殊满足物,才能应付这些额外的威胁,并在制定具体政策时区别对待。据此,作为保障弱势群体利益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应根据残疾人这个特困群体的特殊需要作出回应。残疾人除了享受一般性社会保障之外,还应该在特殊社会保障制度下获得特殊需要的满足。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意味着对于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及其特殊需要的真正关心,既是对形式平等的超越,也是对实质平等这一价值取向的勇敢追求与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9.
回顾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的变化,意义最大的、最为根本的变化,莫过于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结构变迁的核心是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所谓分层,是对于社会的一种特殊的观察角度,也就是说从人们社会地位垂直变化的角度观察社会。分层的本质是关于人们之间的利益或资源占有的关系。而改革的本质也是关于人们利益关系的变迁,因此,这里研究的也就是在改革开放中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人的发展是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占有而实现的。随着占有的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基于占有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交往关系具有了普遍的意义,并逐渐标准化、规范化为一定的制度形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由于各种制约性因素主要是生产方式背景的不同,从而人占有对象的性质、水平和具体形式就必然会表现为一种制度性的差异,为人的发展提供不同的可能性空间,造成人的不同的生存状况。因此,对占有制度的变迁进行分析是把握人的发展状况及其一般规律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1.
占有的性质和涵义是"占有是什么"这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对此,主要有"事实说"和"权利说"两种观点。前者主要从"法律保护前的视角"考察占有;后者有从"法律保护前的视角"考察的,也有从"法律保护后的视角"考察的。从问题之间的联系来看,"法律保护前的视角"值得肯定。但是,从结论上看,它们都没有完全或正确地揭示占有究竟是什么。正确的看法应该是,占有是一种不依赖权利、仅表现为利益的事实;在本质上,占有是个人物质利益和作为和平秩序的社会利益的统一体;在形式上,占有是手段性占有和目的性占有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2.
占有制度的法律性质之争由来已久,主要有三种学说:其一为事实说,其二为权利说,其三为权能说。占有的性质应从占有制度的起源及历史发展中探究。古罗马法和日尔曼法因各自经济基础的不同,确立了不同性质的占有制度。它们的立法理念对近代民法的继受产生深远影响,而近代民法对占有性质的不同的立法选择,使占有的性质在发展中日趋明晰。依据现代法学的发展趋势,应当选择将“占有”与“占有权”相分离的路径,区分事实与权利,在此基础上构建占有制度。  相似文献   

13.
王海明 《阴山学刊》2009,22(3):68-72
道德是社会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而非必须如何的非权力规范。由道德价值、道德价值判断和道德规范三因素构成。当且仅当道德价值判断是真理时,才能够制定与道德价值相符的优良道德规范,而避免制定与道德价值不符的恶劣道德规范。道德既具有适用于一定社会的特殊性、相对性,因而存在特殊的、相对的道德,又具有适用于一切社会的普遍性、绝对性,因而存在共同的、绝对的道德。道德就其自身——道德规范——来说,是主观的、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就其基础和根本内容——行为事实——来说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道德规范的正确性或优良性,说到底,取决于是否与行为事实相符。而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相似文献   

14.
以讼师秘本为主要载体的明清讼学,不仅是我国古代法学的重要分支,而且是民间百姓法律知识形成的重要途径。明清讼学给民众传播他们所需要的法律知识,给他们传授了诉讼技巧,锻炼了他们的诉讼技能,提升了他们的诉讼水平,对封建司法专制制度提出了挑战,大大抑制了地方官吏的武断审判,引起了各级官吏和司法衙门的高度关注和焦虑,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地方官吏更加谨慎处理民众的诉讼诉求。  相似文献   

15.
李俊 《北方论丛》2016,(6):109-113
民国时期,垦荒作为扩大耕地增加生产的重要手段,受到社会各界一定程度的重视,垦殖已由最初的个人或少数人的私人经济企图,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之一部门,垦殖的必要性也由原始的经济目的演变为政治、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同时,由于内地农民多耕地少,生产不能满足其需要,人口压力极大,急需移出;而边疆又有大量可垦未垦荒地,兼以垦荒所需的资本筹集并无困难,这些条件均使垦荒成为可能。而历届政府也积极发文支持垦殖,并获得民间的热烈响应,垦殖事业一度十分活跃,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里,技术已然成为人的存在方式,技术的本质却在于使用,因为只有在使用中技术才能获得其意义并实现其价值,使用则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着技术的内涵,这样,使用实际上是技术的显现和寓身之所。人类通过对技术的使用,不但构造了生存处境,也生成了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里所展开的技术使用实践,实际上是技术功能在生活世界的情境化。在社会科学领域里,技术使用是与技术设计相对应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区别于技术发明、技术设计和技术生产的本体性概念,是具有生命特质的独立实存。我们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创新不仅依赖于技术,更依赖于使用技术的人即使用者,科学发展的实质就是要实现技术与作为使用者的人类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具体蕴含在技术与使用者双向建构的活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元代的畲族     
元代的畲族@屈文军$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相似文献   

18.
从名的规范性考察艺术,人们难以确定艺术成为艺术的真理,因为命名法则确立的是一种利害实体,而艺术的经典定义却是超功利的先验原理。从象的角度考察艺术,艺术对象作为静观中的形式使得审美超脱利害的缱绊而使艺术成就艺术本原的规定。正是一种形式与一种自然情感相关联,作为艺术的象被确定,并在与名的自觉分化中自觉到一种既不归属于自身又终究不能不为之付出一份眷顾的那个意味。  相似文献   

19.
春秋赋诗的真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汉以来,对于春秋赋诗的真相一直存在误解,以为“赋诗”就是吟诵现存诗篇,或者即兴创作一首诗歌。其实,春秋“赋诗”是一项典型的礼乐活动,是宴享之礼中的一个仪注。在宴享活动中,主人点乐章招待客人,由乐工演唱;客人或者推辞,或者接受,听完以后表示感谢,并且点乐章回敬主人。由于宴享礼的失落,汉人已经不知道“赋诗”的具体仪注,致使春秋“赋诗”的真相湮没了两千多年。  相似文献   

20.
牛立夫 《兰州学刊》2008,(10):112-115
我国学者大都认为善意第三人基于无偿行为而占有动产时,不应当成立善意取得。物权法也规定只有有偿才能成立善意取得。这实际上是对善意取得制度的一种误解,就善意取得的宗旨而言,应不以有偿为限,无偿亦可成立。在善意第三人成立无偿善意取得后,其与原所有权人的利益应当通过不当得利制度进行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