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素萍 《社科纵横》2005,20(2):180-180
“花儿”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文化财富,但花儿的发展正面临消亡的险境。本文通过对花儿特别是“洮岷花儿”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发展措施,以唤起人们对花儿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六盘山花儿作为西北花儿中的一枝奇葩,名声越来越大。然而,不可置否的是,花儿在得以有效弘扬的同时,由于打工就业等原因,使得长期生活在花儿氛围中的歌手大量外出,花儿传承后继乏人。同时,整理花儿歌词与录制歌手的原音,保存这些歌手和"串把式"及其传唱花儿的空间,又面临着抢救难题。尤其是民间花儿歌手的现实生存状态,更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明王朝对河湟洮岷地区生熟番族的管理政策构成了其统治西番的基础,作为中茶纳马主体的生熟番族,有明一代,明王朝对其管理政策的形成及演变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本文在总结生熟番族定义的基础上,就以往生熟番族中茶纳马的是熟番,其余的是生番的观点提出了质疑,通过对此问题及相关史料的全面梳理和分析,认为这是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和理解偏颇所致。  相似文献   

4.
上帝把一个人选为男人,显然是让他有更多的承担。让他粗糙一点,走过荆棘地而不至于哭泣;让他血性一点,争夺更多的口粮供养家人。让男人像岩石一样丑陋,像泥土一样平凡,像树木一样不引人注目,是因为生活比想象更残酷、更多变、更缺少诗意,需要男人去担当。  相似文献   

5.
周亮 《社科纵横》2012,(4):94-96
花儿是文学与音乐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统一体,花儿的情感主线构成了文学歌词与音乐旋律的内在联系,歌词与曲令沿着这条主线在互为补充完善的过程中,情感表达随之获得拓展和延伸,产生出超越文学或音乐本身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花儿这种民间歌曲之所以能一代又一代地传承、沿袭不断,靠的就是那些勤劳、质朴而又默默无闻地生活在民间的歌唱者——花儿歌手。在文化转型期中花儿歌手及其传承也陷入了窘境。文章基于音乐人类学的视角对花儿歌手的生存环境、花儿歌手的传承方式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残酷的故事里,和泪笑看人性的光辉和美好。我赶到病房,看见了躺在床上的女孩。我不忍去看,目光还是停留在女孩的右手上——雪白的纱布严实地裹着,看上去比左手短了那么一大截。女孩的右手已经永远地失去了。泪如泉涌,我努力止住呜咽。女孩看着我,脸上依然是惊恐,不安的目光不时在我和她母亲之间转换,仅有的一只左手紧紧地攥住被子。  相似文献   

8.
花儿朵朵开     
大牌的时尚装饰品处处传达出春天花朵清新的气息,艳丽的色彩、鲜明而活泼的花朵、醒目的刺绣配以硕大、华丽的花朵配饰。无论你是否能够接受时尚年轻化的强大趋势,你都不得不承认活泼的青春感与花朵的明艳感混搭,纷纷成为时尚与奢华的创作。  相似文献   

9.
马俪文执导,葛优领衔主演的2009贺岁喜剧第一片<桃花运>,于11月20日抢先上映,提前打响了今年贺岁档的第一枪.片中几段各自成章又互相串联的啼笑情缘,可谓"桃花朵朵开".  相似文献   

10.
党彩娟 《社科纵横》2011,26(6):106-108
在我们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化遗产中,"花儿"以其独特的演唱形式、广阔的流传范围和受人民大众喜爱的程度占有重要的位置,从内容上来说",花儿"中有很多重复出现的语言现象,我们称之为"程式",这是一个由西方民间文学研究者提出并且运用十分广泛的概念,将"花儿"的研究与"口头程式理论"结合起来,可以在新的领域对"花儿"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汪海峰 《社科纵横》2012,(11):71-73
西北“花儿”按地域可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陇中花儿”三大类。不同于“河湟花儿”、“洮岷花儿”较为热闹固定的民间展演活动,“陇中花儿”现在没有演唱会,“陇中花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因传唱的人日渐稀少而濒临失传。近几年,在陇西县搜集到的陇西山歌就有两百多首,不但证明了“陇中花儿”大量存在于民间,也以此证明了陇西是“陇中花儿”的重要传唱地。陇西山歌使用当地方言、用口传心授的方式在民间流传了下来。同所有的山歌一样,陇西山歌与陇西方言也是密不可分的。限于篇幅,这篇文章不专门讨论陇西方言,只想以陇西山歌里常见的方言土语为例,分析这些词汇所传达的特殊情感以及民俗生活点滴,至于整体陇西方言背后的民族民俗文化内容,则有待于方言学者来考证研究了。  相似文献   

12.
周亮 《社科纵横》2012,(5):73-75
河湟花儿由歌词和曲令共同即兴编创而成,歌词与曲令之间互为条件,二者的结合程度决定了其艺术价值和功能。歌词与曲令在平衡中实现融合,既是花儿内在生长要求,也是花儿艺术特质得以形成的基础,其艺术生命绵延不息正缘于此。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9,(4):114-116
西北花儿作为中国西部多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西部诸多民歌乃至世界民歌艺术宝库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地方性口承文艺,也是最富有民间艺术生命力的文化瑰宝。2009年申遗成功以来,对于中国西北花儿的传承保护,依然要首先抢救、保护和挖掘那些濒于消失的真正的传承人及其众多花儿会场等等原生态的活态资料,特别是深藏于西北民间沃土田野的花儿老歌手、老唱把式,以及那些来自基层田野的一线民间文艺工作者等等。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5,(8):169-174
本文对河湟花儿传统演唱和现代演绎的形式、方法和风格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结合高校声乐教学从传承的角度进行了评价,以说明花儿的演唱对其传承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潘世圣 《浙江学刊》2007,2(1):76-81
在日本,“战争文学”系整个日本近代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研究积累不薄;细化到“日中战争文学”研究(1937-1945)也大体呈同样状态。在中国,情况略有不同,有“战争文学=侵略文学”的直线定性,有作品数量庞大,散在难寻,且几乎没有中文翻译,再加上“纪实”的性质使其与战争历史胶着为复杂的一体。故而,对它的研究需要观念意识、语言文化、历史知识和繁杂的研究操作等多重储备,目前这一研究领域大体处于空白状态。近代日本的“战争文学”确有很大的特殊性,但也具有社会的、文化的、伦理的、政治的多重价值,不应忽略和放置。本文以“战争文学”的代表作家火野苇平这一个案为视角,进行尝试性的考察。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的"社会风俗史"意义及其"精神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时人 《求是学刊》2007,34(1):94-105
《水浒传》特殊的“集体累积”成书过程,决定了它是“历史成份”极其稀薄的“英雄传奇”小说,其绾结短篇的特点,使众多“英雄好汉”的出身经历和聚义故事成为这一鸿篇巨制的主体内容。这些主要源于宋元民间“说话”的故事,保留了大量社会生活“原生态”的描写,使《水浒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社会风俗史”的意义。在漫长的成书过程中,《水浒传》不仅在叙事艺术上经历了反复锤锻,同时也积淀、凝聚了“近古”以来中国社会广大民众普遍的观念意识和情绪心理,形成了带有时代特征的精神意象。  相似文献   

17.
古之"杂说",最初是指百家之说,后来又把它作为文章之一体.作为文体的"杂说",是我国古代论说文重要的一脉,它的产生虽然直接缘起于汉魏之际叙论兼容的杂著,但与先秦诸子说理散文的发达也有密切的关联.由于杂说体文章极具文学色彩,所以又是古代杂文的别名.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的“神思”,即写作学术语构思,需要准确地完整地深入认识。而文学创作的构思则是提炼作品主题意蕴及其最佳表现方式,以指导创作实践的创造性总体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构思最终而又最大的成果是得出“思”的结晶一主题意蕴;具有多重特性的主题意蕴又有着多重层次。构思的其它成果是表达主题意蕴的手法技巧。构思,必须产生灵感的精华,要用有文学特色的提纲来外化。  相似文献   

19.
论"民本"之真与"民主"之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现已成为学界炙手可热的议题之一.通常,学者们先会充分论证"民本"思想的精华,其现实意义,其与"民主"思想的相似点、相互关系,继而也总忘不了郑重提醒世人,"民本"与"民主"有天壤之别.如此分析"民本"与"民主",自有其道理;但"民主"固然美好,却无法具体操作,无法真正兑现,不免流于水中月、镜中花;反之,"民本"虽层次不高,不彻底、不完美,却有可能操作,有可能落到实处,而且也可能与时俱进.以此而论,"民本"反胜"民主".  相似文献   

20.
王玉峰 《求是学刊》2007,34(5):32-35
尼采往往被看作是一个彻底的相对主义者和视角主义者。但是,尼采的"权力意志"学说首先是他用来批判以往独断论哲学家的一个工具,也即通过指出哲学家偏见背后的"权力意志"来说明哲学的虚伪性,对真理之相对性的揭示只是尼采"权力意志"学说的次要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