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玩童”,是朋友送我的绰号。老玩童也好,老玩闹也罢,我都乐得接受。因为“玩”让我受益匪浅,何乐而不为呢?我马上就要从工作岗位上“退居二线”了,但精力仍很充沛,每天积极工作,一年四季出满勤,风雨无阻。难得到老我的身体状况都良好,从没歇过病事假。究其奥秘,还得仰仗这一个“玩”字。  相似文献   

2.
祖孙同乐     
李水生 《老友》2012,(11):41-41
俗话说"人老心不老",此话不假。老年人多陪小孩玩,不仅有益健康,而且还能捡回童趣。我有一个小孙子,小名亮亮,去年上了幼儿园。每天他从幼儿园回来,就缠着要我陪他玩,不管你有事没事,陪他玩成了一条"潜规则"。我们的玩项很多,比如骑马、躲猫猫、背唐诗刮鼻子、奥特曼打怪兽等。在玩骑马游戏时,我给他当马,他骑在我身上,一边骑一边唱:"我的马儿真正好,骑上它它就跑。跑到泰  相似文献   

3.
于明,1951年出生,比我大4岁.50年代,他的父母与我父母既是同事,两家又是邻居,关系很融洽.50年代末,我家搬到位于东交民巷的机关大院.那时我父母经常出差,顾不上照顾我.于是,大明(他的父母和大人们都这样叫他)哥奉父母之命,多次从东四他家那边坐公交来东交民巷接我去他家小住.记得他笑着叫我的小名"小豆"逗我:"豆、豆、启豆启豆呛,切糕炒白糖!"他爱讲故事,常把我逗得很开心.  相似文献   

4.
我今年12岁,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也 很幽默,大家给我起了个绰号,叫我"小幽默"。 平时,我特别滑稽,专门爱模仿小品、相 声、评书里的人物语言,班里时常因为我而充 满着活力与生气。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有个同学感冒了,老 师让我为他去买药。我模仿范伟的声音说:"买 康利诺呀,康利诺治感冒,城里人全知道。"我 刚说完,老师和同学都哈哈大笑起来,老师用  相似文献   

5.
"何永杰"之死,引起网民强烈反响 最早告诉我这条信息的是国旅总社的老导游,马上就要退休的王兄.王兄是我在五棵松摄影城结识的影友,他得知我也干过导游,我们走得很近.王兄正在海外带着国人旅游,得到消息,第一时间便通知了我,并在微信的最后一行写道:"不值!"我马上给他回了短信说":值!"同在酒桌上的老赵也说:"为导游们争了光,死得其所,值!"  相似文献   

6.
老中医开方——玩核桃"治病" 卢晓荣是地道的老北京人,瘦高个儿,无冬历夏留着寸头,长脸浓眉,一对小眼炯炯有神,透出几分憨厚,又有几分精明. 他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玩文玩核桃的,因为与文玩核桃相伴了30多年,在圈儿里小有名气.文玩核桃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所以,人们见了面都叫他"核桃卢",而实际姓名卢晓荣反倒很少有人叫了.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我喜欢画画儿、下棋、练武术……可哪样都没持久。大人们说:“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没长性。”有一年,院里搬来一位邻居,在根雕厂工作。他右手只有三根手指,另两根传说是在挖一个老树根时,被一种不知名的毒虫咬伤后坏掉的。我便叫他“三指叔叔”,他也不生气。他人挺和善,却不爱说话。因为好奇,我总爱到他那儿玩。每次去都看到他在做同一件事:用各种各样的小刀在削穴其实是雕刻雪一块足有一米来高、小水桶一样粗、又老又旧的大木头。三指叔叔告诉我,这是一块黄花梨木老料,很珍贵的,他要雕一尊“观音大士”像。一天傍晚,我又来到他家。…  相似文献   

8.
牌友邓小平     
你就叫二王邓小平钟爱桥牌。1961年,小平到北京顺义农村调查,休息时想玩一玩,就让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找人和他打桥牌。刘仁找了王汉斌,王汉斌就约我一起去。一见面,小平就问我们的名字,然后说,王汉斌干脆叫大王,我就叫二王,以后就这么叫了。我当时是北京市委的中层干部,和这么高级别的领导打牌,  相似文献   

9.
如同他的黑皮鞋配白袜子,半秃的脑门配大号牛角梳子,他的一切都超出常人的理解能力,他的学生都叫他"bt",中文译音为"鼻涕",不过这可不是"变态"的缩写,而是best teacher(最好的老师).我更愿意叫他"祥叔".  相似文献   

10.
从此,是我亲爱的大叔 结婚以后,我叫他大叔。而他,叫我妞。只因“君生我未生”,我遇见他时,他已经38岁,比我整整大一轮。我们,是跨了12个年度的两只小老虎,但也算不得“我生君已老”,彼时38岁的他,虽已不是很年轻,但依旧身形简约、气度优雅,俊朗倜傥。  相似文献   

11.
《老友》2014,(2)
正退休了,闲下来了,我便常常跟着老伴上街买菜,总能碰到很多老熟人,听到很多新鲜事,天天都有好心情。一日,我突然听到有人在身后喊我:"老黄,你也来买菜啊?"我转过身去,原来是小孙在不远处跟我打招呼。我心里咯噔一下:小孙是我们局里的办事员,20多岁,以前在局里时,他总是在我面前"主任"前"主任"  相似文献   

12.
要是鲜花不生气,如何怒放?我妈是他的继母,他爸是我的继父。在他14岁、我12岁时,我们被父母硬生生放在了同一个家里。他叫冯凯,我总是厌恶地叫他"二马子"。他也不客气地喊我"糖包子",因为我姓唐。  相似文献   

13.
正我去西班牙旅游,住在当地朋友家里。晚饭后,我牵狗散步,遇到了一件令人跌破眼镜的事。那天刚玩了一会儿,小狗竟开始随地大便!趁人不注意,我带着小狗偷偷逃离"作案现场"。我们刚跑了几米远,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不知从哪冒了出来,他一边逗小狗玩,一边和我说着什么。见我听不懂他说的西班牙语,小伙子又笑着改说英语,这下我听懂了。他说:"你的小狗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几  相似文献   

14.
正蔡文篪是我温一中"三届生"同学。他六六届,我六七届,他比我高一届,是我学兄。近年来热心于老三届同学会的事情,同学聚会啊,在母校立老三届石碑啊,出温一中老三届同学回忆录啊等等,把老三届联谊会搞得风生水起。因此,我只知道他是我们温一中老三届联谊会的召集人,以为他老来没事,只为同学会奔忙。今年1月16日我找他有事,半天打不通他的电话。后来他回电话,说在翠微山烈士墓旁边,忙着温州"义园"的揭碑仪式。我问:什么叫"义园"啊?他说:  相似文献   

15.
李洪涛  杨建邺 《可乐》2008,(1):10-11
邓稼先比杨振宁小两岁,憨厚善良,外号叫"老憨"。小时候,他个子小,有时会受人欺负。杨振宁是清华园里的孩子王,常带领一群孩子玩各种古怪的花样。在崇德中学认识邓稼先后,杨振宁特别喜欢与他一起玩,还常常劝别人不要欺负邓稼先。从中学到大学,他们总在一个学校,不同年级却志趣相投。进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后,邓稼先长成大个子。他知道包括杨振宁在内的物理系高年级同学私下准备制造加速器的计划,非  相似文献   

16.
<正>我住在这座塔楼里已20余年,刚搬来时那可是新房,上班时还能赶上班车,心里的确是美滋滋的。那时,楼下就来了个收废品的大高个,身体满壮实,人又憨厚,大家都愿意把报纸、杂物等废品卖给他,因为他这个人实在。他的名字叫王成,日久天长熟了,大家都叫他"老王"。今天他已年过半百,20年前他可不老,整30岁。那时,老王曾对我聊起他家的日子:"我们家住在河北承德的山区,出家门眼前就是座荒山,有几  相似文献   

17.
冰冷的身体     
大雪过后,小动物们都来到雪地里滑雪,打雪仗,堆雪人,玩得非常开心。小麻雀想起自己的好朋友青蛙,说:“我去叫青蛙出来玩雪。”  相似文献   

18.
《新天地》2007,(10)
我认识一名年过花甲的热心网友,他的网络名字叫"回味",真名郝建新。他是20世纪60年代入党的老共产党员,如今带领我们这些老年人接触网络信息时代,他仍是先锋。我与郝建新相识后,得知他的经历颇丰富,当过兵,在市委机关工作过,还曾是一家大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如今他放弃老朋友月薪5000元当副总的邀请,  相似文献   

19.
谈起"诗鬼"李贺大家都不陌生,那大家可知道我班誉为"烟鬼"的人是谁?他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张老师。前一阵子,"象棋风"在我班蔓延开来。棋迷们常在一起切磋棋艺,连自习的时间也不放过。张老师收到"情报"后极为恼火,一气之下把班上的象棋全部没收了,并厉声喝到:"棋盘都摆到课桌上来了,像什么话!?"我们正欲用三寸不烂之舌与之辩解,他却扬长而去。留下我们七窍冒烟。气归气,总得想计策讨回宝贝象棋呀。于是几个"臭皮匠"便暗地商讨,皇天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找到了张老师的致命点--  相似文献   

20.
爸爸不老     
顾金 《可乐》2008,(4):33-33
阿昌是我们家头号大帅哥,拥有高大的身材和迷人的微笑。他是我爸,没错。如果你以为我没大没小,就大错特错。听说我咿呀学语时,他就教我叫他阿昌。当我记事时,就改了过来,非常认真地叫他"爸爸"。可阿昌一脸不快地说:"小金,叫我阿昌。我可不想那么快变成一个小老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