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隐喻:英语词汇习得者的认知工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本范畴词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石,在其基础上人们通过隐喻来认知更抽象的概念和事物;多义词是对世界的概念化达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其义项之间是通过特定的隐喻机制联系起来的;人类共同的心理和物质基础,在知识上的反映就是文化共核词,作为人类共有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功能,隐喻在学习者学习文化共核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语不是一种“死隐喻”,相似性的习语在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正迁移。  相似文献   

2.
概念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是认知隐喻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隐喻以相似性为映射的基础,通过概念之间的类比推理,揭示人们的思维机制和对事物的认识.概念隐喻的形成和文化密切相关.不同文化对概念隐喻所表现出来的相似认知现象表明了人类文化认知的共性.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渗透于概念隐喻的形成和表现过程,形成了各民族特有的概念隐喻表达机制,因此概念隐喻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出明显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3.
基本范畴词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石,在其基础上人们通过隐喻来认知更抽象的概念和事物;多义词是对世界的概念化达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其义项之间是通过特定的隐喻机制联系起来的;人类共同的心理和物质基础,在知识上的反映就是文化共核词,作为人类共有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功能,隐喻在学习者学习文化共核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语不是一种"死隐喻",相似性的习语在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正迁移.  相似文献   

4.
修辞中的隐喻、隐喻性思维和相似性思维是人们解释语言、思维和世界的关系的三个层次。修辞上的隐喻认为隐喻是对不同的客观事物所存在的相似点的揭示和创造;隐喻性思维借用了修辞隐喻的相似理论,认为隐喻是认知世界的手段,它充满了我们的日常语言中,并对语义的衍生和发展起作用;相似性思维理论也是从认知的角度,认为人们总是以特定的认知模型把新的知识和体验与大脑中的相似块相耦合,相似性思维的过程就是对知识和体验的概念分类和综合过程;“相似性思维”理论比“隐喻性思维”理论能从更广泛的范围上解释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5.
对隐喻的相似性理解,不同的语言学派有着不同的解释。传统的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比较语言。语用学派认为隐喻理解是言语行为,要经过语用推理,才能得以理解。心理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与人们普遍的思维和认知方式相一致,不需要复杂的语用推理。基于以上各派的研究,认知语言学派提出隐喻语言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是人类语言的概念体系之一。认知语言学派的观点符合我们认识世界的现实,认为隐喻的认知方式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隐喻的相似性并不是必然的、预设的和推导出的,而是由人们的心理认知创造的。这一解释合乎人们日常理解隐喻的认知心理过程。认知理解过程依赖的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知识图式和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6.
隐喻的使用反映了人类的概念体系,人们借助对另一类事物的隐喻来理解和体验某一类事物。战争因其在人类社会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已成为日常语言中隐喻的重要来源。运用认知理论对英汉新闻报道中的战争隐喻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发现英汉战争概念隐喻的源领域特征,并通过阐释其向目标域映射的认知构建过程,以体现隐喻是认知现象,是人类抽象思维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义学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用某一领域的经验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思维模式。国内针对英语经济语篇中的隐喻研究甚少,且多数是宏观层面的理论归纳与实证总结,很少涉及源领域事物特征向目的域映射的微观过程。本文以经济领域中一个突出的概念隐喻——生物隐喻为例,描述和揭示了其内在的隐喻映射模式。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活动,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空间隐喻是认知隐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很多抽象概念构建的基础。汉语中表示空间的"上"和"下"与英语中相对应的"up"和"down"的隐喻拓展意义对比分析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空间隐喻在认知模式上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作为语言修辞手段之一的隐喻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语言的共有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隐喻在语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英语语言精华的习语也蕴含着大量的隐喻.因此,把概念隐喻理论和英语习语教学结合起来,研究习语中的隐喻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学习者了解英语习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提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语言思维能力及交际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股评英语中的隐喻就是人们用熟知的事物和概念去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股市中的千变万化。  相似文献   

11.
现代隐喻理论把隐喻看做是认知现象。英语中同音异义类隐喻可以引起很多幽默,使枯燥的英语学习增添了几分乐趣。文章充分地分析了用于英语幽默中的同音异义类隐喻,同音异义类隐喻在新旧事物间起到了桥梁作用,以轻松的幽默形式加深了对不熟悉事物的认识。英语中产生幽默效果的同音异义类隐喻的有音同形异异义类隐喻,音异形同异义类隐喻和完全音同形同异义类隐喻。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的起源、本质和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认知学的角度分析了隐喻的起源、本质和功能;指出由于人自身的生理构造和感官的人类学局限,他们倾向于把两种实际上不一样的事物当做同一种事物来谈论,其结果必然就是隐喻的产生;说明了隐喻的本质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与工具;揭示了隐喻的两大功能,即组织人类概念系统,引导人类经验和创造新的意义,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一种概念隐喻.概念隐喻具有突出一个概念的某个方面而同时掩盖其他方面的作用.所以通过概念隐喻形成的委婉语可以掩盖被禁忌概念中反面的、令人不愉快的方面,从而达到间接的委婉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隐喻与象征的关系十分密切,隐喻是象征的基础,象征是隐喻的体系化。二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象征指向观念,隐喻指向具体的事物;象征的意义是理性的、自在的,隐喻的意义则是关联的、经验的;象征追求主体的完整意识,隐喻则重在主体的具体感受与体验。  相似文献   

15.
拟象与隐喻     
本文试图从认知隐喻理论,尤其是交织模式的角度解释隐喻与拟象两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依靠相似来连接两事物是人类心智活动的基本方式之一.将隐喻与拟象看作互动关系有助于完整连贯地解释各种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6.
动物隐喻的认知基础及语义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隐喻在各国语言中屡见不鲜,它的形成与人们的隐喻心理过程密不可分,而隐喻心理本质上是人对事物的一个认知过程。文章将探讨动物隐喻的认知基础,进而阐述基于认知基础上的动物隐喻的语义演变,从而阐明动物隐喻语义演变与认知是密不可分的,为我们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了隐喻存在的基础——相似性,列举了相似性的种类和特征,并说明相似性不是创造出来的,而是事物间原本存在的性质,人们对于这种相似性的感知是离不开隐喻的体验性的。  相似文献   

18.
认知隐喻理论的发展为科技语言中词汇隐喻的存在找到了理论依据,系统功能学派提出的语法隐喻则进一步拓宽了科技语言隐喻阐释的广度。词汇隐喻使科技语言“熟悉化”,加强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或亲和”,而语法隐喻则使世界事物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描述更具技术性、理据性、客观性。文章主要探讨科技语言中语法隐喻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现象,一种思维方式。它成为了人们认识新事物,理解复杂、抽象事物的桥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隐喻现象随处可见,特别是人体隐喻,它普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本文将运用隐喻理论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隐喻现象,比较其异同、分析其语用价值,从而使人们更好的理解和使用人体隐喻,以满足对外文化交流和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