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主体间性是哲学界的新命题,是主体间关系的规定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理论是一种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原则,是现代哲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转向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主体间性是人在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性品质,是主体性的三大品质之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对"主—客"二分单子式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走出单一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走进教育生活,回归生活世界,在教育主体的社会交往中开展。 相似文献
3.
从主体间性厘定思想政治教育是必然趋势,而在构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深刻理解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真正内涵。马克思把人的交往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不仅揭示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在人的实践基础上构成的交往活动,而且也指出了克服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途径,帮助我们揭示出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之基,为确立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内涵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鲍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5)
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开始逐步从主体间性的视角来考察问题.从主体间性哲学和以此为基础建构的交往理论出发,探讨交往理论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和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论主体间性诠释下的交往式思政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九霞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11-14
主体间性是个新兴的哲学命题 ,强调平等主体在理解基础上的交往、对话与和谐共存。它更新了传统教育理念 ,为交往教育观的提出做了很好的铺垫。而交往教育观丰富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浅析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军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225-227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把受教育者与教育者放在同等的主体地位,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教育过程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最终达到受教育者在自育中实现个体的独立、自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主体间性作为一种崭新的哲学范式,已经成为当前国内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多个学科领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将主体间性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当前热点问题的关照和回应。文章对于当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确立主体间性的必要性、现实性、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升臻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566-568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正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这一热点研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作者就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实效性提出质疑,并指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它既没有增加任何新的知识,也没有超越任何传统的、旧的知识;它不但没有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反倒使简单问题复杂化。 相似文献
9.
陈媛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5):103-105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论界的热门研究话题,但如何将其与党的方针政策研究相结合,是一个较少被涉及的话题。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视域下,才能深刻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变的必然性,进而提出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刘娟娟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4):37-40
文章试以母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诉求为切入点,深入探索现今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在情感元素下的细微变化,并思考如何发挥母性教育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诉求,考察母性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独特的情感方式、情感逻辑指向以及情感逻辑特点,决定了我们的德育不仅是知识教育,更应该从大学生内在的情感逻辑出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指导人们思想品德发展的教育活动,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实现德育的人本性。因此,从情感逻辑出发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就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网络表达自由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学生网络表达也存在理性与非理性两个方面。论述了网络表达自由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与和谐的思想观念,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研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胡沫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4):95-102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一个主体性概念而不是客体性概念,主客二分的客体性恰恰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消解。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主体性根基在于人的需要的丰富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信仰教育构筑主体的审视态度和认知视野,关联人的意义世界,最终作为主体掌握世界的“生命线”和生存方式而在主体那里确立。 相似文献
17.
陕甘宁边区新秧歌运动不仅是一次文艺改革运动,更是一场动员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运动,为发挥文艺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强调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为新秧歌运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依据。明确秧歌创作把思想性放在首位,为实现秧歌运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贴近人民生活的新秧歌内容真正满足了老百姓的需要,为新秧歌运动政治动员功能的发挥提供了科学的价值定位。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适应了人民群众的接受力,为新秧歌运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性别哲学视阈中呈现出清晰的性别盲点,社会性别分析方法为消除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性别利益遮蔽提供了解决思路,地域性别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性别教育的资源整合与建设提供了可行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认识论中的"思想"应该是作为过程的思想活动与作为结果的思想观念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思想"不仅具有认识论的特征,而且具有意识形态性、学科性和实践性,内涵更加深刻。"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历史源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最基本的课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生长点,因而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作为我国重点培养的拔尖、创新型人才群体,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尤为重要。在新形势下,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从"主体间性"理论出发,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分析了当前研究生的思想现状与问题症结,提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