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互联网时代主要表现为消费者拥有强大的自主权。它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营销环境,它创造了一个以消费者为主权的营销王国。在这样的营销王国里,消费者就是“国王”,而企业在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上,必将彻底打破传统的营销思维。  相似文献   

2.
传统市场细分理论基于假设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全新市场展开研究。品牌产品进入新市场时,由于企业了解品牌产品原市场消费者特征,再沿用传统市场细分理论界定目标消费者,将浪费知识资源,降低细分效率,贻误商业契机。目标消费者再界定模型致力于有效利用企业此知识资源高效准确地界定目标消费者。  相似文献   

3.
建立产品卖点的要义 1.产品卖点就是消费者的受益点 现今市场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同一产品的生产厂家也不少,如果企业不能给产品建立一个明确的卖点,让消费者心知肚明,企业的销售活动就只有在市场上碰运气,即便消费者购买了某产品也不过是偶然,而消费者偶然的选择不可能带来企业必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一、绪论市场细分就是根据消费者明显不同的需求特征将整体市场划分成若干个消费者群的过程,每一个消费者群都是一个具有相同需求和欲望的细分子市场。通过市场细分,企业能够向目标子市场提供独特的服务产品及其相关的营销组合,从而使顾客需求得到更为有效的满足,  相似文献   

5.
透过网络全球化,人们不再像以前通讯门坎高的时代,无法将自己潜在的消费意图传达给多一些人知道,现在的消费者甚至能够透过网络将购买心得、店家服务优劣、产品好坏分享出来,传统通路商家地点的优势被彻底颠覆。“团购效应”就是通过互联网将消费者联系在一起,形成特定的商业团体,以达到诸如争取供货商销售折扣的商业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市场,也没有一劳永逸的产品。企业经营者们,必须不断地深入了解顾客的内心需求变化,以改进和创新自己的产品来适应市场和占领市场。而“请消费者参与设计”则不失为其中一招妙棋。 日本有一家生产运动鞋的厂家,其产品一直畅销不衰。其“秘诀”就是该厂常常打破专家设计新产品的常规,请消费者参与设计。为此,他们要么拿着图纸到消费者当中争求意见,要么请消费者进厂谈感受,提建议。根据“上  相似文献   

7.
企业要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畅销,关键是要找准卖点。那么,在许多产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卖点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消费者的“零烦恼”。所谓“零烦恼”,就是让每一位消费者在产品使用过程中都感到称心、满意,没有丝毫烦恼。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尽管市场上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但消费者仍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恼。上海有一家服装厂,他们在生产大众化服装滞销的情况下,通过市场调查,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决定改变营销策略,专门为缺胳膊少腿的残疾人生产“奇装异服”。他们根据这部分残疾人的不同类型分别设计了几十种不同长度、不同肥度…  相似文献   

8.
一个商品在市场上销量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产品质量本身,同时也取决于产品的市场定位以及是否顺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也就是产品的定位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此外在市场推广方面也应该下功夫让消费者体会到产品对自身带来的各种好处,因此要想做好企业营销对消费者的心理的研究必不可少,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与消费者心理及行为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只有在提升了产品质量本身同时又做好了销售策略的产品才能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9.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营销是通过创造和交换产品和价值,从而使个人或群体满足欲望和需要的社会和管理过程。营销的过程是向消费者承诺高价值和创造消费者满意,来达到吸引新顾客和发掘新顾客的目的。营销过程实际上是信息传递和获取目标消费者信任的过程。一旦这个过程出现问题,营销活动就是无效活动。  相似文献   

10.
正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商品和更好的服务,是生鲜品电商迅速扩张的立足之本。生鲜产品电子商务,就是用电商的手段在互联网上直接销售生鲜类产品,如果蔬、肉类、海产品等。生鲜类电商是电子商务细分市场之一,随着电子商务大趋势而发展,这说明不管从什么角度看,生鲜电商行业克服种种困难逐步走入网购行列中。生鲜产品是电商角逐的下一个领域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正逐步向高品质、高档次的方向发展。而生鲜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消费也成为一种时尚,生鲜产品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正好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全面的选择。而传统食品行业一再出现的食品安全危机开始让人们关心食品产业的升级。于是许多人将电子商务的新竞争  相似文献   

11.
“全沟通”营销新模式,是商家以消费者为导向,关注消费者的体验,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产品设计制造,产品相关标准由消费者参与制订;感观就是把评判权交给消费者,达到商家与消费者全方位的沟通,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市场是感知的战争,不是商品的战争。因为消费者相信他们相信的事情,购买他们想要购买的商品。现在的消费者是通过感观感知商品,通过感观评判商品,通过感观选购商品。在这种市场形势下,感观“全沟通”营销模式应运而生。感观“全沟通”营销主要模式1.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实质上是利用国际互联网对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各环节开展跟…  相似文献   

12.
《经理人》2015,(1):58-59
与其说,启辰晨风提供给消费者的是一款优秀的纯电动汽车产品,不如说,它是一个绿色、经济兼时尚的便捷出行解决方案。东风日产启辰历经四年潜心打造这款产品,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成为中国纯电动车市场第一品牌。  相似文献   

13.
新的技术创造新的时代,互联网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颠覆传统的行业和商业模式。如何在数字时代的营销环境中捕捉新的市场机会?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倡导,利用网络营销战略,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4.
考虑人的社会属性与绿色产品的象征性价值,针对绿色产品市场进入及两竞争性企业的定价策略问题,建立基于社会比较行为的消费者效用函数,通过构建传统制造商领导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消费者社会比较行为对市场均衡结果及环境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消费者社会比较程度越高,绿色产品市场进入的可能性越大,同时传统制造商越倾向于采取高定价策略,以最大限度攫取普通消费者的剩余价值;当考虑消费社会比较行为时,绿色产品市场进入对环境并不总是有利的,某些情形下,绿色产品市场进入反而会加剧环境的负担。  相似文献   

15.
《经理人》2011,(2):69-69
上海大众新途安自上市以来,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强烈关注。途安作为国内第一款家用MPV,自2004年由上海大众引进以来,凭借出色的产品性能、设计理念以及多变空间等优势,深受消费者青睐。而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及需求的转变,消费者对于家用MPV的要求不仅仅只停留在空间、动力等要求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双寡头竞争市场中企业的产品定价与质量信息披露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当新进入企业与在位企业之间、新进入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分别存在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情况时,在位企业与新进入企业的产品定价决策。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企业间信息共享与否、在位企业定价和竞争产品质量差异对新进入企业信息披露决策的影响。本文主要结论有: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削弱在位企业的先动优势。即使新进入企业拥有信息不对称优势,也并不一定能制定比信息对称时更高的价格。在位企业默许低质量的新进入企业伪装成高质量企业时,可能获得更高收益。新进入企业向在位企业共享产品质量信息时,可能获得更高收益。当消费者能够通过企业间是否共享信息来判断产品质量时,可能导致新进入企业改变信息披露的决策,出现不利于消费者对产品真实质量判断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谋则兴,不谋则衰。大凡成功的促销策略都是以消费者心理为中心的,或晓之以理,或动之以情。然而,仍有不少企业在扑朔迷离的市场面前,不是举棋不定,错失良机,就是跟着感觉走,草率从事,盲目蛮干;不是人云亦云、东施效颦随风跑,就是鼠目寸光,竭泽而渔、搞短期行为。凡此种种,皆缘于缺乏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没有能够找到促销产品与消费者的心理的衔接点。  相似文献   

18.
Facebook还没有上市,等待颠覆它的公司已经成批出现Facebook炙手可热。它代表着互联网最新的模式:将几亿人联系在一起,他们可以分享、交友、游戏;广告和商业都变得社会化,商家从中渔利,消费者乐得付款。不过Facebook还没有上市,等待颠覆它的公司已经成批出现。而这些公司的法宝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移动互联网!它果真有这么大的魔力?  相似文献   

19.
初创产品要想抢占主流市场,唯一的办法就是创新。马俊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只有不断地探寻和反思,才能使消费者保持旺盛的消费力。”于是马俊义无返顾的去做了。唯一的法宝也就是创新  相似文献   

20.
在线消费者评论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两阶段销售模型(预售期、正常销售期),通过刻画预售期消费者评论对正常销售期需求的影响,探究消费者评论如何影响商家定价策略以及商家如何利用消费者评论调节竞争。结果表明,无论在垄断或竞争市场情形下,若忠实消费者选择等待至正常销售期购买产品,商家均会采取折价预售策略,即通过降低预售期价格提升消费者评论,刺激正常销售期的产品需求。在竞争市场情形下,若普通消费者的产品偏好成本非常低且预售期购买量较小,商家的折价预售策略能通过提升消费者评论以阻止竞争者进入市场;随着普通消费者产品偏好成本增大,商家会将重心转向忠实消费者,进而缓解商家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