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玉明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2)
郁达夫在后期逐步转向现实主义是非常自觉的。他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仅仅地把写作的东西令人厌倦地重复和旧调重弹,仅限于运用单一的艺术方法处理同一性质的素材,那必然会导致创作冲动的衰退。郁达夫创作的后期是浪漫主义创作思想发生危机的时期,他越来越敏锐地感到浪漫主义的内部矛盾难以解决,消极反叛的个人主义立场局限性很大并且很脆弱。在他看来,那种夹杂着感伤颓废情调和世纪末气息的浪漫主义已 相似文献
2.
张大雷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是一位具有独特思想和独特风格的重要作家,也是一位复杂的引起人们探索的人物。无论在他生前或死后,人们对他的评价都是那样纷纭甚至往往相反,直至现在他还未能在文学史上占有应得的地位。对郁达夫的研究,不仅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意义,而且对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也能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试图对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发展及其特色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阎建滨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1)
屠格涅夫是郁达夫最早在创作上喜爱的启蒙者,也是郁达夫一生崇拜的和敬仰的领路人。郁达夫不仅翻译了屠格涅夫一些作品,而且多次写文苹介绍、宣扬屠格涅夫。他认为屠氏的作品是他一生中都看不厌的。郁达夫为什么会喜爱屠格涅夫并受其影响呢?第一,生活经历相似。屠格涅夫自幼失去了父亲,母亲是一个专横暴虐的女地主,使他从 相似文献
4.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1(4)
现代文学史群星璀璨,郁达夫是其中灼灼生辉的一颗.郁达夫的创作体裁很多,然而他首先以小说家的姿态进入文坛,其小说为世人展现了一方独特的天空.他柔弱、纤敏的气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直抒胸臆、坦率真诚的自叙传写法,令无数读者泛起沉沉的共鸣;他忧患的眼光环视着周遭的阴影,孤独与忏悔伴其终身,在生与死的边缘追求着理想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董修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3)
一郁达夫是“五四”新文学的重要作家,著名文学社团创造社的创始人之一。他担任过武昌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校文科教授,而且是党领导下的进步团体自由运动大同盟 相似文献
6.
赵学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
郁达夫艺术个性的典型特征是:忧郁。它是把一种个体生命对客观世界的特殊体验突进到对历史的、现世的具有审美意义的反思的高度上,而凝聚成的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折现着作家对时代的体认与把捉;蕴含着作家独特的生命历程与气质。他创作中忧郁情结的表现,充分显示着“苦闷的象征”色彩,并非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论所能概括的;这使郁达夫在与中外一大批作家诸如鲁迅、郭沫若、沈从文、屠格涅夫、劳伦斯等的比较中,突现出自身艺术个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查子安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3)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而他的小说创作的盛衰,也几乎是与我国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衰同步的,因而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演变,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一般认为,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以一九二七年发表的《过去》为界,经历了一个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演变的过程,或者认为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以《过去》为标志,在表现灵与肉的冲突中实现了由表现肉欲冲动到表现情欲净化的转变。这两种看法似乎都在肯定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演变,却都与郁达夫小说创 相似文献
8.
肖朝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1996,(1)
人与自然──郁达夫创作艺术美探源肖朝红文学从产生之日起,便与自然难分难解,彼此交融在一起。古往今来的文学家,或模写自然、或借自然以抒发情感,自然是他们获取灵感的源泉,是他们逃避尘世喧嚣的所在,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崇尚自然的感伤浪漫主义作家郁达夫对自然... 相似文献
9.
李磊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0):35-37
“五四”高潮过后,郁达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肤的痛感,描绘了一系列弱国子民的留学生形象。这些形象都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制造出来的悲剧角色。这些角色以自己的遭遇激励人们。尤其是激励那些有类似遭遇的青年,要猛醒。要自强,要不甘沉沦。随着国内政治环境的变化,郁达夫小说的创作风格也发生了改变,通过笔下那群消极避世的隐退者形像,郁迭夫表达了自己希冀远离现实、寻求自我解脱的心态。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几乎是个蒙尘的领域,而他的创作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则更是个有待深入探索的问题。郁达夫的创作作品与翻译作品在思想内容、主人公形象、作品格调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美学一致性,体现了二者之间相生相长的互动关系,说明了翻译与创作在一国之文学中同等重要。这对研究兼作家与翻译家于一身的"五四"翻译家群体也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 郁达夫是于一九三八年年底离开祖国赴南洋的,赴南洋以后有没有作品?过去有的研究工作者是持否定的态度的。解放后,曾负责编选《郁达夫选集》的丁易就说过:“抗战爆发以后,达夫先生似乎没有写下什么创作。”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达夫在星洲(新加坡)共住了三年两个月又八天,他先后曾接编过《星洲日报》的早版副刊《晨星》、晚版副刊《繁星》和文艺周刊,兼编过《星滨日报》的文艺双周刊,又担任过《星光画报》文艺栏、《华侨周报》等杂志的主编。在此期间,他一方面紧张地从事编辑工作,另一方面又不倦地从事写作。在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一年间,几乎每星期都有二三篇文章发表。香港等地,从五六十年代起,已有人陆续收集整理他在南洋的著作。先后曾出版过《郁达夫南游记》、《郁达夫南洋随笔》、《郁达夫抗战论文集》、《郁达夫抗战文录》、《达夫诗词集》、《郁达夫诗抄》等集子。 相似文献
12.
程兵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1)
人们用语言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人们用艺术相互传达自己的感情。——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在他的《艺术论》里强调指出:艺术的特点在于“传达感情”,因此说,艺术是主情的,是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郁达夫认为美与情感是艺术的两大要素,而情感是灵魂,因此他毕生的文学创作都追求一个“情”字。读了他的小说,你往往记不清其中的故事情节,甚至说不出人物的姓名及相貌,但你会感到被一种朦朦胧胧的东西所缠绕,使你陶醉于其中,这就是“情”的力量。郁达夫小说大都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化的结构,它不是以人物活动为中 相似文献
13.
程小林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郁达夫是一位典型的情绪型作家,在他的创作文本中,情绪宣泄是他的主导倾向。这一倾向可以溯源到童年情结对他的深刻影响。因此.对部达大创作的研究,唯有从童年情结入手.才能把握其传给内涵的实质所在。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童年情绪在郁达夫创作文本中的对应情绪体现,从而说明了童年情结对其创作的巨大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4.
蔡伟清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3)
中国现代文学家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有着日本文学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作为接受者的郁达夫在接受日本文学影响的同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与独异性。文章认为正是这种独异性使郁达夫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5.
浅析外国文学对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勇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
郁达夫小说以其心理描写、感伤、结构的散文化和清新的文笔著称,开创了20世纪20年代主观抒情小说的先河。本文试从郁达夫小说创作观、自传体、零余者形象等三个方面入手,论述外国文学对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师陀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5)
诸位同学,诸位朋友,你们全是大学生,个别人可能已经大学毕业,做了研究生,我是不配向你们讲什么话的,我没有进过大学的门。不管是大学生、研究生,全是我的老师。我比你们多吃几年饭,这算不上什么光荣,你们的社会知识可能比我丰富得多;只是你们叫我来讲,我只好来讲了。 我是倾向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的。这一点由我最初的笔名,一九三一年冬天写的头一篇稿子署名芦焚就可以看出。芦焚是英文的音译,是我从英文字典上查出来的,意译就是暴徒。请大家不要用现在的眼光看待“暴徒”两个字,“四·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吴稚晖又 相似文献
17.
毛策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3)
陈学昭,原名陈淑英、陈淑章,1906年4月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盐观镇。她是经受过“五四”运动洗礼,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代作家”之一。一陈学昭是1924年开始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当时,上海《时报》在元旦增刊上征文,题目是“我所希望的新妇女”。正逢青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从日本学成归国(1922年),就不再领取原有的留学生的官费津贴了,他必须依靠自己工作去取得生活的费用。于是,他结束了自己的“抒情时代”,踏进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经历了颠沛和失业的折磨,这时他才真正体味到生活的艰辛,感受到生活担子的沉重。而在为着一家人的温饱四处奔走的过程中,他又强烈地感到“恶人的世界,塞尽了我的去路”(《茑萝集自序》),从而对罪恶的旧社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种生活经历的深刻变化在他回国以后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中也留下了鲜明的烙印。 相似文献
19.
张向凤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
郁达夫作为创造社的干将与从东北作家群走出的萧红不论是人生经历还是各自的小说创作都有明显的区别,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相通之处:坎坷困苦的人生经历使得两位作家都将小说创作的视点集中在对人的生存困境的关注方面;他们都与鲁迅有着深厚的友谊,小说创作也都得到了鲁迅的肯定,并程度不同地受到了鲁迅的政治观与文艺观的影响;他们在小说创作上具有相似的美学追求,在小说的艺术表现上也都具有散文化、抒情化和绘画化的特征。他们的前期小说创作都得到了进步作家的肯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两位作家依照自身对人生的理解进行的创作却招致了众多的批评和否定。 相似文献
20.
1923年,郁达夫在《海上通信》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一位友人对他说:“你在中国的地位,同佐藤春夫在日本的地位一样。”他听了叫道:“惭愧,惭愧!我何敢望佐藤春夫的肩背”。诚然,在谈到日本“私小说”对郁达夫初期小说(1925年以前创作)的影响时,我们不应忘记田山花袋,永井荷风和葛西善藏的名字。而佐藏春夫对郁达夫初期小说创作的影响无异远远超出了以上几位作家。用郁达夫本人的话说就是:“在日本现代小说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