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近代中国早期萌生的开放思想,既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也显现出爱国性和迟滞性主要特点。这既有传统的积淀,也有来自西方的影响。正确认识甲午以前开放思想特征,不啻是今日开放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人的生存是诗性的生存,而意象又是诗歌的生命特征。道家精神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的构成,势必由一种生存美学发展为艺术美学,而积淀于中国诗歌的意象上。本文将从“道法自然”与诗歌意象审美选择的自然化倾向,“大道无形”与意象的模糊性,以及“道生万物”与意象的衍生性三个方面,作以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南阳作家群”的成因及其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阳作家群”的崛起是新时期中国文坛出现的文学现象之一。它的形成主要与这一地域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越的地理条件,以及作家们的不断努力、积极进取等多种原因分不开。这批作家的作品也鲜明地带有南阳地城文化的特征:乡土性与当代性、对淳朴民风与崇高人格的赞美、对历史文化的展示等。这些创作特征也成为南阳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坛的立足之本。  相似文献   

4.
茶是中国传统饮品的经典代表,印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将具有悠久历史渊源和丰厚积淀的印文化艺术融入茶叶包装设计中,有利于展现民族文化、造就更高的附加值;弘扬人文精神,成就设计时尚;增强视觉传达特征的直接性,实现视觉传达特征的寓意性,提升视觉传达特征的竞争性;提升茶叶包装品牌形象,塑造独具中国韵味的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5.
从各民族神话看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各民族神话看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意识黄光成同在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共同劳作生息的中华各民族除了天然的地缘联系和处于同一国家版图这些外部特征之外,是否还有一种更深刻内在的精神因素维系着,,使之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呢?显然,由历史所凝结积淀下来的...  相似文献   

6.
色彩在民族审美意识中的符号性特征十分显著,它是民族演变和发展过程中通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具有比较稳定的文化积淀和审美经验的结果,它与民族的生活环境、历史、宗教、心理、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扬弃“积淀”是高尔泰及其所代表的中国现代美学流派区别于其他“主体性美学”或“实践美学”派别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从对主体及其个体主体性的肯定至“积淀”的扬弃,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和复杂的过程:潜在———酝生———形成———发展———高潮———完善———影响———余波。这一艰难的历程有着难以尽述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思想意义。对这一个“过程”的描述与评述,将有助于当代中国美学的研究———揭示中国现代美学新潮的历史轨迹;开拓当代中国美学同一流派内部的“史学”研究;进一步认识高尔泰及其同仁扬弃“积淀”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8.
人神共存虚实相衬──土家族歌谣的显著文化特征曹毅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土家族文化主要积淀传承于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中,在土家族民间文学中,歌谣又是产生最早、流传最久、数量最丰、样式最完备的体裁,从远古蛮荒一直到现代文明,它歌唱了土家族社会历史生活发展推进的...  相似文献   

9.
梦是人类一种奇特的思维方式,它具有思维一般特征:普遍性和客观性之外,又有自身固有的本质特征:形象性、象征性和模糊性;梦所采取的是一种原始的思维方式,所具有的是原始思维的功能特征;从梦的思维方式和形成机制去探究梦的本质特征的成因,其实质就是人类社会经过世世代代的反复实践所积累、浓缩、内化在大脑结构中的精神积淀物──一种决定于遗传因素的无意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由于传统思想文化的积淀,使中国舞蹈的表现特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本文对中国舞蹈的表现特征,从“形神兼备’,“气涌韵随”两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理趣”,是艾青当代尤其新时期诗歌创作的重要特征,这是由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所决定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及其创作自身的变化发展。在五十年代中期,艾青作品已有此萌芽,在新时期,则成为重要的主导特征。“理”的内容的拓展和“趣”的表现的多样,使艾青的新时期诗歌取得了很高的的成就。其中“理”的内容,包括政治道理、人生哲理、哲学真理;“趣”的体现,在于机敏的智慧、丰赡的手段、别致的诗体。内中根源,是因为其诗歌创作艺术思维的过人之处,一是讲“积淀”,二是重“感悟”;这是对传统诗歌创作观念的补充、发展和完善。由此也使艾青的诗歌创作,具有启迪性和生发性的审美特征,并附着着明显的“时代精神”,体现了“现代性”。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有大量有关动物的习俗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文章在前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动物及其它动物词语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汉语和英语语言中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和谚语进行对比分析,从有关动物词语的字面意义出发,探讨挖掘他们的比喻意义、联想意义.寻找出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共同点和差异,揭示两种语言中动物词语在语义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指出英汉语言中包含动物名称的词语语义形成的基础,两种语言中运用动物词语进行语义表述的对等性特点,以及这些包含动物的词语所蕴涵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论东汉和三国时期的游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东汉和三国时期的游侠韩云波从《后汉书》开始,正史不再有《游侠传》,标志侠的黄金时代已告结束,进入稳定渐变的传承积淀期。这时的侠,更重要地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人们的理想和人格中升华积淀,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唐代。宋以后,侠的发展进入世俗化和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从叙事文学看,《阿Q正传》的文体具有明显的狂欢化特征,它是对中国古代历史著作和叙事文学中纪传体形式的讽拟性模仿,其话语具有广场性、戏拟性、粗鄙性和双极性特征,在中国现代小说初创期.确是极强的示范性。  相似文献   

15.
《颜氏家训》和《郑板桥家书》这两部家训作品虽然前后相距1000多年,它们在文艺观念上却存在诸多相同之处,都具有明显的儒家文艺美学的特征。二者在文艺的功能、文艺的特征、文艺创作原则、审美风格、文艺鉴赏方法、少儿艺术教育等问题上的表述不尽相同,但思想要义却是一致的,都认为文艺具有立德齐家、塑造君子人格的重要作用,重视文艺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坚持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的创作原则,反对浮艳浅露的审美风格,提倡入乎其内、全面客观的文艺鉴赏方法,将文艺学习视为少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等等,体现了二者在文艺观念上的一脉相承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美学精神的历史承续性和积淀性。  相似文献   

16.
河湟“花儿”以其古朴原始的风貌,体现了青海各民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特征和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生态文化价值和人文价值。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河湟“花儿”艺术积淀厚重,内容丰富,形式独特,凝聚着青海各民族群众的理想与感情,在青海区域性文化圈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应加大对河湟“花儿”传承与保护的力度,使之成为西部民歌中的标志性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党政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和其他社会职业道德的比较中,得出了政德的鲜明特征是率先垂范性,然后从三个方面对这一特征进行了论证。首先,从党政领导干部从事的政务工作性质出发,阐述了政务本质所具有的率先垂范要求,并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政务活动的本质强化了政德的垂范昭示作用。其次从社会心理认定的角度,论述了政德的率先垂范性是由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潜在心理认定所决定的,人民群众要求和冀望领导干部的言行必须具备先进性和效仿性。其三,人民政权下的党政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性与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一致,所以政德的率先垂范性特征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8.
《傲慢与偏见》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作家在创作达西这一人物时,十分敏锐准确地捕捉到“傲慢”这个凝聚点,把“傲慢”的特征加以强化、扩大和生发,并为其“傲慢”提供了合理化的解释。从文学创作本身讲,傲慢是一种性格,具有特征性。从性格与特定环境的关系角度讲,达西的傲慢是一种典型性格。作者在作品中把达西傲慢的典型性格放在一个特定环境中进行突显,有着内在的合理性。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傲慢是一种性格的表现形式,具有社会性。作者正是在作品中有意识地将迭西的傲慢加以合理化的突显,并通过渲染宾利的优秀及宾利对达西的信赖、肯定和赞美,来巧妙地将达西身上所具有的诸多优秀品质积淀隐匿起来,为日后达西巨大的蜕变埋下伏笔,从而使达西这一形象成为真实而又个性鲜明的人物,具有可信性。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意味着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成了我们社会生活的主要特征。传承与发展、和谐与共存是这个时代构建多民族文学共同体最主要的问题。回族作家在此审美多元化的背景下,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展示了丰富的回族生活主题。这些主题中持之不变的文化内核与渐趋嬗变的审美表达,构成了当代回族作家创作的主旋律:基于积淀深厚、融汇多元的回族文化,一方面恪守文学的人文性、审美性,一方面突显回族文学的独特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诗六义”出发,把“赋比兴”放到人类学理论框架中,探索了赋、比、兴与人类精神起源的关系,以及各自的历史积淀过程,以历史积淀界定其内在结构,对中国诗学的“赋比兴”说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