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网络舆情越来越成为影响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发生和演变的重要因素,开始受到专家和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网络舆情的视角出发,探讨由网络舆情引发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其发生机制,并探究有效的应对方法,对于维护高校的秩序和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情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网络舆情为视角对高校群体性事件进行研究,探究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预防和应急机制中的舆情状况及变动机制,并对如何提高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应急能力进行对策探析。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由邻避设施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发,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基于传播学视角下的邻避事件中网络舆情传播探析首先要分析传播要素、传播周期和传播特点。然后,分析邻避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影响建构:网络舆情往往因“蝴蝶效应”、政府部门监管不力、媒体追求“眼球效应”、民众急于维权等因素而走向失控;从而表现出谣言泛滥、群体极化、官民情绪对立等突出特征;网络舆情能够起到信息传递、引导监督和超前预警的正向作用,但也会造成邻避设施的被污名化、恐慌性情绪以及激化官民矛盾的负面影响。要搞好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必须从政府转变职能、媒体承担责任、群众理性参与等措施入手,多方合力联动,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重大突发性事件舆情监报与群体性事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汶川地震案例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后的舆情监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疏导民情、调整行政措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该对策性研究报告,重点在于对构建省级舆情监报体制和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已成为当今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群体性事件的频频发生折射出改革阵痛与体制弊端,是多种复杂因素长期耦合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其直接诱因离不开信息的广泛传播.群体性事件的网络传播是形成网络舆情的导火索,随着越来越多的有关群体性事件正面和负面的网络信息传播形成网络舆情气候,群体性事件升级演化导致网络舆情危机,形成网络舆论.公共话题上的聚合、公共舆论场的形成、意见领袖的引领、媒介间的议程互动等分别提供了网络舆情向舆论转化的前提条件、重要平台、引领者及催化剂.面对汹涌澎湃的网络民意,执政者必须更新执政理念,适应网络化生存,尊重网民自由表达权;适时引导网络舆论,塑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并对网络舆论进行适度干预,确保国家舆论安全.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事件分为渐进式群体性事件、突发式群体性事件。舆情实践演化在大学生渐进式群体性事件的首次发生、次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舆情工作的视角分析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警策略,核心是要研发舆情实践演化的预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该构建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舆情信息工作系统,包括信息捕获与提取模块、分析评估模块和结论通报模块。  相似文献   

7.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消弭了时间和空间的隔阂,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以往的工作、学习、生活、交往与思维方式,并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世界和未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科技变革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也成为影响当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现状的分析,总结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原因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刺激性的公共事件、结构完整的网民主体、格局重构的大众传播媒介构成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要素,利益诉求、权利诉求、价值诉求是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主体动机,民粹主义与道德至上是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主体行为特征.分析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要素、主体动机与行为特征,有助于政府采取多样化的途径来引导网络舆情,促进群体性事件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0.
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并且环境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发展迅速,影响深刻,探讨其网络舆情引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发生在2005—2017年间的24个环境群体性事件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发现:环境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包含多元的引导主体、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主动的网络议程设置、联动的线上线下行动、及时的信息公开与回应、完备的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和稳定的制度支持7个要素,环境群体性事件类型对网络舆情引导要素与事件治理结果之间的关系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网民兼具网络舆情的信息源、传播者和受众等多重角色,在网络舆情传播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构建了研究高校学生网民参与网络舆情传播活动的七维度模型,并通过调查,初步揭示高校学生参与网络舆情传播活动过程中的主体特征、舆情内容、传播渠道、传播结果、传播心理、基本态度以及监管诉求.基于此提出了更好地优化与管理高校学生网民参与网络舆情传播活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我伦理是人们对道德和伦理精神的切身感悟,是人在生活情境中的权衡和抉择,是开放的自我观下的自我约束。其构建的逻辑起点基于人有自我救赎的主观需要,人有全面发展的客观需求,人有主体实现的内在要求。构建目标则指向于自我实现的满足,真实人性的再现及精神境界的升华。因此网络舆情的引导应从明确网络伦理的责任主体,继承现实社会伦理的精髓,建立"慎独"的道德自律,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培植个体社会支持系统,强化网络主体的心理调适等方面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社会关系多元化和教育改革,各种类型的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屡屡发生,对高校教学环境带来严重影响,甚至波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在分析了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新特征的基础上,从学生群体性事件危机管理的长效机制、网络舆情和校园文化三个维度进行探索,以便应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4.
网络舆情对激发大学生关心政治、增强民主权利意识和爱国热情、以及培养其理性思考、提高思辨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然而某些触及道德底线的舆情事件却引发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正确道德观念和理想信念的坚守和迷惑,甚或产生信任危机等负面影响.为此,我们要正确面对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并综合施策,加强引导,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和正确思想观念,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5.
网络对高校学生影响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重庆市 10所高校进行抽样调查 ,概述了重庆高校学生上网情况 ;比较分析了网络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知识面、学习情况的影响 ;论述了学生对网络的态度及网络成瘾问题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舆论有利于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减少信息不对称、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舆论监管也是一把双刃剑,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才能更好地发挥舆论在证券市场中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的兴起,新闻网站的舆论引导工作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作为国家的重点新闻网站,人民网一直致力于探寻在网络环境中如何有效地引导舆论,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民网舆论引导工作的成功之处在于:坚持政治家办网站思想,将引导舆论作为自己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遵循网络传播规律,凸显鲜明的网络特色和独特的人民网特色。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便利,网络媒体扩展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信息传播形式的原有界限,新技术带来的“自由”对既定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带来了极大冲击,弱化了社会控制。而网络舆论使传统舆论有了新的载体,网络的互动性、匿名性、个人发言的随意性和海量性,使得网络论坛、个人网站、博客等成为信息穷人和边缘人群发泄的场所。本文从法律、网络伦理、社会控制几个方面论证了对网络舆论的调控手段。负面影响不是某一种方法手段就可以消除的,必须从各方面配合协调,除了硬性的“控制”,还需软性的“引导”,引导与调控并重,才能使网络舆论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性舆论事件越来越多的新媒体时代,社会对司法公正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特别是近两年,大量的网络负面舆论影响到了法院的独立审判。为引导与应对网络负面舆论,应从司法公正关注度、网民围观评论、民间舆论领袖、媒体报道商业化及外媒关注、法院信息公开不到位与舆论引导能力欠缺5个方面,结合实务案例分析找出相应的引导与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民意逐渐引起政府决策者的关注和回应。伴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民意与政府行政决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如何利用好网络,使其为政府与公民有效沟通构建桥梁成为一项具有前瞻性的课题。网络民意与政府行政决策之间的问题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得以合理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随机的,而是要纳入制度化、法律化。从而,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公民和政府的行为及其两者之间的互动,都受到法律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