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贼情汇纂》卷三,叙述太平天国官制,错误忒甚.今止校勘其中的一条,即:《同职官分表》:《职同检点官名目》中的《日干侍卫》."职同官",这个名目,虽然出自太平天国,但是根本不通.据《同职官总表》记载,有职同检点、职同指挥、职同将军、总制、监军、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等十种"职同官".今以《分表》中《职同检点官》为例.侍臣、掌朝门、掌朝仪、日干侍卫、左右史、引讚、通讚、总圣库、总圣粮、东殿尚书、东殿承宣、东殿仆射、东殿指使、东殿引讚、东殿掌门、典天舆头目、东殿大旗手十七种名目,各有自己的具  相似文献   

2.
洪秀全的妇女思想是宗教教规和封建伦理道德融合的产物,它指引着天国推行反清、反封建、反孔、反儒的教育,针对空乏腐朽的旧教育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批判与改革。太平天国的女子教育有营中教育、馆中教育、宫中教育三种主要形式,以识字教育、太平天国革命历史教育、封建的纲常教育以及生产劳动教育为主要内容,“讲道理”、宗教宣讲、歌谣是主要的教育方式。太平天国的女子教育,既体现了进步性,又夹杂着封建迂腐性,这不能说明太平天国是妇女的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是近代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第一个高潮,也是史无前例的一次声势浩大的讨孔批孔运动。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于一八六○年大破清军主力“江南大营”,随即乘胜攻下了苏州、常州等地。一八六一年三月,太平军又在安徽婺源、甲路镇打败了左宗棠的反动军队,并于五月由江西玉山经白沙关入浙,受到浙江人民的热烈拥戴,连克金华、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爭。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过程中,資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尚未形成,革命动力主要是农民和城市貧民。它代表这民和城市貧民的利益,提出了政治、經济、民族、男女等四大平等的綱领,达到中国农民革命發展的最高峯,特别是它的經济政策,表現了徹底打击封建、反抗侵略者的偉大力量和决心。根据太平天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和發展,可以分为前后兩个时期。从1851年金田起义至1856年9月楊韋内訌为前期;1856年9月至1864年天京陷落为后期。其間又以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和1859年“資政新篇”的頒布各分作兩个阶段。这种时期的划分,主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知识分子问题。 各个阶级都需要自己的知识分子,农民革命也需要革命知识分子的参加。毛主席说:“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能成功的。” ① 这个指示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当农民起义从零星小股发展成为巨大队伍的时候,当斗争形势发展到夺取政权的时候,随着斗争的客观需要,便产生了知识分子问题。刘邦在起义初期,溲溺儒冠,而到后来对张良,陈平、郦食其、乃至叔孙通这一班人,却能够  相似文献   

6.
1858年额尔金访华,在清政府的许可下游历长江流域,此时正值太平天国与英国方面再度进行外交接触之际。在大叙事结构的背景下,额尔金的书信、日记记录了当时双方的真实交互。以此为切入点,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太平天国作为一个政治主体,在1858~1861年间其官方外交手段是如何失败的。  相似文献   

7.
8.
洪秀全汲取了基督教的一些仪式、教义,并与中国传统的儒、道、佛教及民间封建迷信思想交糅融合,创立了太平天国的新宗教一拜上帝教。关于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异同,儒家思想对太平天国的影响,学术界已有不少文章加以论述。关于佛教与太平天国的关系,近来也有文章开始探讨。而对道教与太平天国的关系,目前则尚缺乏专门文章涉及。本文拟对此作一探析,以就教于同行。一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道教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采取了包罗百家、兼容并蓄的态度。它把老庄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有自己的宗教,这是学术界一致的看法。太平天国宗教,通常被称为“拜上帝教”、“上帝教”、“拜上帝”或“太平天国基督教”。在一些论著中,太平天国宗教及其组织被等同看待。大多数学者认为,太平天国宗教及其组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当然是因为从宗教学而言,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包括精神的“宗教观念”方面,又包括实体的“组织机构”方面。关于太平天国宗教组织是否存在,学术界历来有不同说法。笔者在《“拜上帝会”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即受到清军最为严酷的围攻,为了解除这种军事压迫感,洪秀全等果断地分兵北伐,深入敌人的心腹地区,打乱了清军围攻天京的战略部署,从而为太平军的战略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虽然北伐军最后由于各种原因而全军覆没,但在当时的形势下,北伐是太平天国的最佳战略行为,也是一种自救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一、太平天国革命及其时代 封建社会作为一个历史阶段而言,它是必然的;然而,对广大劳动人民来说,它却是一段漫长的痛苦的历程。 中国劳动人民在这段历程中,走过了几千年,受尽了压迫和剥削的痛苦。到了十九世纪的中叶,这个过分苍老的封建社会,已经行将迫近历史的终点而结束它的命运了。然而,封建统治却正疯狂地施展它那最后的也是最残暴的余威,用它那老大沉重的尸体横压在人民的头上。正当此时,世界上第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六一年(咸丰十一年)的秋天,当曾国藩的湘军在长江上游占领安庆,节节向东推进的时候,长江下游的上海地区中外反动派,正被李秀成部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大有朝不保夕之势。自从上年两江总督何桂清弃守常州,逃回上海后,苏南地区就陆续被太平军占领,等到这年前半年,清廷在整个苏南,只剩下镇江、上海、宝山和松江四座孤城了。这时,江苏巡抚薛焕虽有川兵、广勇数万之众,但“尽皆乌合,见敌即溃”,哪里是太平军的对手!这些清军“每月糜饷廿余万”,但却“抢劫洋船,酿成巨案”,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之始终,浓缩了中国近代思想的历史演进过程,从《原道醒世训》、《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编》,太平天国的思想甚至比稍后的洋务运动的思想还要先进。这代表了客家民系从历史的“自在”走向了“自为”,第一次在中国近代革命中崛起。  相似文献   

14.
上帝教的“天下一家”理论认为:上帝是天下凡间大共之父,故四海之内皆兄弟,人们应胞与为怀。太平天国的政治敌手曾依据中国传统的礼义人伦大肆攻讦这一理论。曾国藩有云:“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谓惟天可称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姐妹也”,认为这是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一旦扫地荡尽”。王珍亦云:“人有群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是天制定的,是大圣大贤所讲明的,从古到今,人人缺不得的,今长毛都称兄弟,  相似文献   

15.
洋务运动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大规模农民起义期间兴起,这说明洋务运动的发轫与农民起义并不是没有关系的。一八六二年清政府花巨金委托赫德代购船炮,是企图“先以火轮兵船,扫清江面,即以炸炮火箭等器,用攻坚城”(《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二第35页)。“欲借此利器,以平巨寇”(《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二十第4页)。曾国藩设安庆内军械所是为了“制造洋枪洋炮,广储军实”(《曾文正公全集》年谱卷七第20页)李鸿章设上海苏州三局仿制洋枪洋炮“原为军需紧急起见”。  相似文献   

16.
一,避讳字之广为中华几千年罕见 太平天国为姓名避讳,曾多次颁布《钦定敬避字样》,规定《“不得引用误书,致有亵渎”,否则是列入犯天条,犯天条要判死罪的。 诸如所谓上帝(耶和华)、基督、耶稣等宗教;天国、君王、帝皇和洪秀全父子、东两南北翼诸王名等五、六十个字都在回避之例。 封建帝皇多有将自己名字改成冷僻字,而太平天国却要臣下改名字。洪秀全洪姓,因而非洪氏家族的姓洪者就得改姓;大将曾天养,一度姓改换名明“永添养”,因为天王次子叫洪天曾,后来次子死了,才允许恢复本名。  相似文献   

17.
瑶族人民长期受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非常残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生活格外困苦,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特别勤劳勇敢。历史上瑶族人民反抗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斗争连绵不绝,瑶族是一个富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的民族,但组织程度和斗争水平较低,缺乏明确的斗争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失败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原因当是太平天国政权对儒家积极思想的背叛,是洪秀全思想中的矛盾性:他既反儒教又对儒家思想中的糟粕予以认同,他崇奉基督新教又对新教教义一知半解。这种矛盾性使太平天国始终没能建立起一个指导思想,没有在整个太平天国内部形成一种向心力。对儒家传统思想和知识分子的排斥又使太平天国处于极为孤立的境地。而曾国藩却不失时机地打出了维护儒教和传统文化的旗帜,并且用儒家思想牢牢控制军队,把道德说教与儒家功利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从本质上说,太平天国的失败是外来基督新教对中国本土儒教的失败。  相似文献   

19.
晚清道光、成丰年间吏治的腐败,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兴起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太平军占领南京后,靠反清朝腐败吏治起家的太平天国领袖们,却忽视了自身对吏治的整饬.从而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自身的力量.这是太平天国最终失败的根本因素之一.与太平天国领袖们不重视吏治整饬的态度相反,清统治者特别是湘军代表人物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痛定思痛,在整饬吏治上狠下功夫,取得了相当成效,从而奠定了战胜太平军的政治基础.1864年太平天国的失败,最终说明重视整饬吏治与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儒学在太平天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儒学在太平天国革命中的命运进行了探讨,作者指出:早年的洪秀全和太平天国革命初期,曾在一定程度上尊崇儒学,常引用儒学经典以论证他们的宗教和社会、伦理思想.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洪秀全改变了政策,焚禁儒书,否定儒学.但杨秀清对此有强烈异议,他以天父名义肯定儒学经典和史书的价值;于是洪秀全被迫下诏删改四书五经,宣布删改后准许人民阅读.然而,此事历十余年而未完成,因此,儒学书籍在太平天国一直处于不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