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8年历史研究第三期刊载了王天奖先生“关于太平天国乡官的阶级成份”一文,说: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特别是其中的中、下层之对于太平军,并不象某些同志所認定的那样,一开始就对太平天国抱着完全对立的态度,而是在某种程度上,特别是在太平天国前期,还是曾经接近过,或试着接近过太平军的。另一方面,太平军对于地主阶级,主要是对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也并不是在一开始时就对他们采取敌视和  相似文献   

2.
战争小说在王韬的小说创作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中绝大多数取材于太平天国战争。学界普遍认为王韬的太平天国战争小说充满了对太平军的“污蔑”,毫无可取之处。笔者认为从小说文本看,王韬对太平军的态度只能算是“攻击”,称不上“污蔑”。王韬的太平天国战争小说除表现了对太平军的“攻击”外,还表现了对官军的谴责及反映弱小者在战争中的悲惨命运。王韬太平天国战争小说的复杂内容体现了他政治思想的矛盾:既想改革又害怕革命。王韬政治思想的矛盾钵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思想的普遍困境。  相似文献   

3.
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六三年间,石达开所部太平军在四川进行过英勇的战斗,表现了“革命军队的高度坚轫性。”这支太平军虽然最终在大渡河南岸一败涂地,惨遭覆灭,但是,他们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和地方封建势力,扩大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鼓舞了川、滇、黔人民反抗清朝封建统治的斗争。其英雄事绩,至今仍在四川人民中间传诵。太平军在四川的悲壮历程,是太平天国史事中重要的一部分,曾经引起许多太平天国史研究者的注意。但在迄今为止的有关著述中,对于这段史实都是语焉不详的。为了对这一段史实作一些补充,本文主要根据四川的地方志书,参考清朝官书和奏稿,以及实地调查得来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领袖为了保证完满实现其革命任务,制定了比较完整的带有创新性质的军事制度和相应措施。实践表明,这个军制和措施是她的反封建抗侵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兹对太平军的编制做一概述。编制太平天国起义之初,“仿自《周礼》夏官之制”,于壬子二年(1852年)制定《太平军目》,是为军制之首,也是太平军编制大法。按编组一军为: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辖伍卒四人。五伍为两,设两司马1人,辖伍长五人,伍卒二十人,共二十六人。四两为卒,设卒长(又名管长、营长、百长)一人,辖两司马四人,伍长二十人,伍卒八十人,共一百零五人。五卒为旅设旅帅一人,辖卒长五人,两司马二十人,伍长一百人,伍卒四百人,共五百二十六人。五旅为师、设师帅一人、辖旅帅五人,卒长二十五人,两司马一百人,伍长五百人,伍卒二千人,共二千六百三十一人。五师为军,设军帅一人,辖师帅五人,旅帅二十五人,卒长一百二十五人,两司马五百人,伍长二千五百人,伍卒一万人,共一万三千一百五十六人。军中卒长、两司马皆设正副职,卒长再加  相似文献   

5.
在我校 95周年校庆来临之际 ,本编辑部邀请了本校一些学者 ,就“太平天国研究” ,举办了小型学术沙龙。研讨的问题集中在 :关于“太平天国”的正名和评价“太平天国”的标准问题上。关于“太平天国”的正名问题 ,本刊 2 0 0 0年第 2期曾发表潘旭澜先生撰写的《关于太平军的两个问题》的文章。作者认为 ,按照“太平天国”来称呼太平军造反既不符合历史真实 ,也不符合史学界对前此历代农民造反的命名习惯。太平军造反在中国长期被称为“粤匪”、“发逆”、“洪杨之乱” ,民国年间禁止称“粤匪” ,195 1年才明文规定为“太平天国”。现应当正名…  相似文献   

6.
晚清道光、成丰年间吏治的腐败,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兴起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太平军占领南京后,靠反清朝腐败吏治起家的太平天国领袖们,却忽视了自身对吏治的整饬.从而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自身的力量.这是太平天国最终失败的根本因素之一.与太平天国领袖们不重视吏治整饬的态度相反,清统治者特别是湘军代表人物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痛定思痛,在整饬吏治上狠下功夫,取得了相当成效,从而奠定了战胜太平军的政治基础.1864年太平天国的失败,最终说明重视整饬吏治与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一八六○年五月,太平军在二破江南大营后,挥师东征苏、常。六月攻克苏州,设立了以苏州为省垣,辖有常州、太仓、松江、苏州四郡及各郡属县的苏福省,并建立了各级地方政权和乡官政权。一八六○年十一月,太平天国在苏南地区开征田赋。其中,吴江县的几项征赋措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而太平军在吴江芦墟颁发“租凭”,让地主收租完粮,又是苏福省及此后在江、浙根据地内所仅见的一种征赋措施。对此,本文提出来进行探讨,以便对太平天国在江、浙根据地的征赋措施及其所体现的土地关系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一、太平天国在吴江的四种征赋措施  相似文献   

8.
攻入南京前,尽管太平军决策层军政经验不丰富,但在上帝教的鼓舞下,精神上的优势弥补了技术方面的缺陷,其情报相对比较出色。奠都之后,太平天国的情报技术和防奸肃谍有不少的改善和提高,在高水平军政素质领导集团的指挥下,太平天国的情报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总体上值得肯定。但是这种局面随着天京事变逐渐得以逆转。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人心涣散,叛降事件不断发生,且从新兴的领导集团到广大将士军政素质明显降低,情报工作逐渐发生逆转。情报工作的变迁是太平天国兴衰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在二破江南大营战役中表现出的高超军事艺术,达到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境界。太平军的战略决策是以外线为作战为主旨,默契的协同与指挥统一,这些军事指挥系统方面的特点使其对清军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故能成为太平天国后期战争史上一次最成功的战略决策。不过这成功经验也具有相对性,是有局限的。  相似文献   

10.
在探讨太平天国败亡的内部原因问题上,迄今的一些论著,大多以1856年天京内乱为源。应该肯定,天京内乱大伤了太平天国的元气,但如果说自此以后,再无“中兴”的可能,是不确切的。事实上,在天京内乱后,天京政权又屹立了8年之久,比“內乱”前的4年,要多一倍。而且也就是在这8年间,洪仁玕按照“古所无者兴之,恶者禁之,是者损益之”的原则,提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东洋之冠冕”的第一个近代化方案。并随着其政治、经济主张和军事战略的部分实施,到1860年,太平天国在各方面都有显著的好转,到处呈现出一派昂扬奋发的气象。如果以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太平天国取得全国政权,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是完全可能的。曾在太平军任职的英人呤唎,当时也认为“太平军的最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广济县是太平军同清军展开过激烈战斗的战略要地。它位于长江中游北岸,是湖北省的东南门户。从水路上看,广济西南的田家镇与兴国(阳新)的半壁山隔江相对,这里江道狭窄,地势险要,是长江中下游的一大天险,历来有“楚江锁钥”之称。从陆路上看,广济县是湖北与安徽之间的交通要道,经广济东北部的双城驿地区.可西达黄州、武昌,东通黄梅、宿松、安庆。太平天国革命的一个相当长时期里,太平军与清军的战争主要是为了争夺武汉、九江和安庆三大据点。所以,位于三大据点交叉点上的广济县便成了太平军和清军的争夺重点之一,太平军在这里有过频繁的、长时间的和大规模的军事活动。  相似文献   

12.
太平军是太平天国起义斗争的武装力量,从它诞生时起,就注意到以发扬"公心"为内容的思想教育,并在炽烈的阶级斗争中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号召力量.一八五六年天京变乱,太平天国转入后期斗争,"公心"教育受到削弱,人心不一,战局不利.作为一个历史遗产,深入研究太平军思想教育的侧面,对剖析太平天国的兴衰,汲取历史教训,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广济县是太平军同清军展开过激烈战斗的战略要地。它位于长江中游北岸,是湖北省的东南门户。从水路上看,广济西南的田家镇与兴国(阳新)的半壁山隔江相对,这里江道狭窄,地势险要,是长江中下游的一大天险,历来有“楚江锁钥”之称。从陆路上看,广济县是湖北与安徽之间的交通要道,经广济东北部的双城驿地区,可西达黄州、武昌,东通黄梅、宿松、安庆。太平天国革命的一个相当长时期里,太平军与清军的战争主要是为了争夺武汉、九江和安庆三大据点。所以,位于三大据点交叉点上的广济县便成了太平军和清军的争夺重点之一,太平军在这里有过频繁的、长时间的和大规模的军事活动。  相似文献   

14.
镇江自古形势险要 ,军事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与古城南京唇齿相依。太平天国时期 ,镇江是天京的东南屏障 ,太平军占有镇江达五年之久 ,稳定了天京乃至整个东南地区的局势。1 85 7年 1 2月 1 9日 ,清军重占镇江城 ,天京门户洞开 ,太平军失去了军事上的主动权 ,镇江的失守是太平天国军事上的重大失败  相似文献   

15.
太平军造反十几年,主要活动于南方几个省的一些城镇,并没有统一全国,局部的军事占领不能称为国家;国内绝大多数百姓和国际社会也都不承认它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权,因而不应照其自称的“国号”作为正式的称谓。国外的有关著作,绝大多数称之为叛乱,即使奉之为“革命”,也没有视为国家,今后不应继续将太平军叛乱(或革命)译为“太平天国”。《赋情汇纂》是清方人员编撰的情报汇集,在当时有很高情报价值。《李秀成供词》是太平军后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李秀成被俘后,出于多重目的而写给曾国藩看的,与前者在时间上正好衔接。(太平天国天京观察记测是英国人伍士礼1861年在南京观察一星期后,写给英国公众看的长篇报道。三者写作意图不同,都是了解太平军真相很重要的史料。应当尊重史实,走出美化“农民革命”的误区。  相似文献   

16.
扬州曾是清王朝东南地区的盐业中心和漕运枢纽。它与“苏常熟,天下足”的江南地区一样,对于维持清王朝的封建经济有着重要的关系。太平天国在天京建立了中央政权以后不久,三下扬州,其战略目的不言自明。因此,扬州就必然成了太平军与清军激战的地区。清王朝在扬州集聚了大量的部队,建立“江北大营”,包围天京,妄图扑灭太平天国革命的烈火。太平军在正面与清军“江南大营”对抗的同时,又在扬州这个  相似文献   

17.
一八五三年太平军进行北伐以前,有一个较长时间的酝酿过程,其间还发生过多次争论。这同北伐战役的进行和结局,关系密切。弄清北伐战役的酝酿过程,将有助于探讨太平军北伐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1 太平军北伐的酝酿,可以追溯到太平天国起义的发动时期。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有的领导成员在广西“谋立创国”,准备武装起义时,就曾经提出过“一打南京,二打  相似文献   

18.
1 中国历史上,不少农民起义军都很注重发挥少年儿童的作用。例如,明末李白成的义军中就有“孩儿兵”这一组织。太平天国作为农民起义的最高峰,不仅继承了这一传统,在太平军中设有英勇善战、组织严密的“童子军”,而且非常重视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应该说,这是太平天国的显著特色之一。本文着重考察太平天国的儿童教育,同时也要涉及太平天国其它的教育问题。太平天国重视对儿童的教育,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第一,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对儿童教育问题作了明确阐述,提出:“其二十五家中童子俱日至礼拜堂,两司马教读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及真命诏旨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一八五一年——一八六四年)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规模最大的旧式农民起义,是民主革命初期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高潮.湖北是太平天国前期重要根据地和后期重要活动地区,太平军曾三克武昌,四克汉口、汉阳.在武汉三镇辽阔的土地上,当年太平军的革命活动旧址斑斑可考.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主要的作战对手逐渐由八旗、绿营转变为湘军。湖口之战是太平军与湘军水师之间的一次著名战役,对双方兴衰具有相当重大的影响。然而史家论著大多着重评述太平军湖口大捷的历史意义和石达开扭转战局的功绩,很少分析太平军在此战役后的种种失策。本文从这方面进行一些探索,不妥之处,尚祈教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