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族女作家马瑞芳,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电视脚本都写,尤以散文见长。她的散文《煎饼花儿》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散文一等奖(发表于《散文》1980年第10期,收入《八十年代散文选》),《祖父》获山东省1981年散文创作奖(发表于《山东文学》1981年第11期,《新华文摘》1982年第2期选载);另外,象《女学究轶闻》(发表于《山东文学》1979年第5期,《新华月报》1979年第8期选载)、《名士风采录》(人民日报《大地》1981年第1期),亦不失为名篇佳作。她与张歧、湖涌的散文合集《香炉礁》,即将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她的散文数量虽不很多,但质量较高,有的颇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山东女才子的当代回族女作家马瑞芳以其独树一帜的散文创作引起世人注目。《学海见闻录》集其散文创作之大成,在当代散文领域,网开一面。以严肃雅正的主题和自然流泄的民族情感及豁达洒脱、泼辣俏皮、机敏雅致的谐趣风格展现了马瑞芳式的风彩。  相似文献   

3.
张承志是当代享有盛誉的回族作家。80 年代,他以《黑骏马》、《北方的河》饮誉文坛。进入90 年代,他的创作热情丝毫未减,先后以长篇小说《金牧场》和融文学、历史、宗教为一体的长篇著作《心灵史》再次震动文坛。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张承志主要以自己的小说创作奠定了自己独具风貌的作家形象。但我们多少淡漠了这样一个事实:进入“后《心灵史》”阶段的张承志,事实上已进入了一个散文创作的高峰期。如果置他的散文创作而不顾,仅仅只是评论他的小说,我们就很难整体地把握定位作家文学创作的发展与变化。本文从平民意识、民族情怀、理想主义三个方面论述了张承志的散文。  相似文献   

4.
新疆回族“花儿”源于西北“花儿”,它内容丰富,曲调优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文章从新疆回族“花儿”的曲令特色、方言特色、简化的程式、借鉴他民族的音乐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肖红是因小说《生死场》而驰名中国现代文坛的.其实,她同时又是一位散文能手.在她短暂的、不到十年的文学生涯中,除了小说创作,还发表了数量可观的散文作品,先后成集的有《商市街》、《桥》、《回忆鲁迅先生》、《肖红散文》等.  相似文献   

6.
“花儿”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大西北之魂”,西北回族与“花儿”有着深远的渊源关系。从语言接触和文化扩散的独特视角分析“回族花儿”的混合语特征和文化内涵,有助于揭示“回族花儿”的民族个性和文化共性,并由此对“回族花儿”做出较为宽泛的界定与理解。  相似文献   

7.
《社区》2008,(5):4-5
蓝天野并不是出生在书香门弟,家里的大人大多不看书,最早的文学方面的熏陶来自他的祖父和父亲,“祖父念过书,他每天晚上给我讲,讲的多是《西游记》,还有一些公案,但是讲得多了,就不知道再讲什么了。”于是,蓝天野上小学后不久,有一次书店拉了一车书去学校卖,蓝天野的祖父就吩咐孙子买几套书回去,“他看完给我讲,当时买了《水浒》,还有一些民间的说部,都是说书人传下来的书,有《三侠五义》、《小五义》等。”除了祖父,蓝天野的父亲也识字,“我印象中他很聪明,家里很多东西都是他自己做的。”  相似文献   

8.
喻大翔近些年潜心研究散文 ,带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相当大的惊喜。喻大翔也许是有了某种理论的醒悟后 ,一发而不可收。两年来他连续在《文学评论》、《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战线》、《文艺评论》等重要杂志发表了 10余篇散文论文。今年 4月 ,吉林人民出版社推出了他的2 2万字的论著《两岸四地百年散文纵横论》。此书的第二章“学者散文论” ,正是上述系列性学者散文论文的主要成果 ,而曾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2 0 0 0年第 2期上的《中华 2 0世纪学者散文综论》 ,可说是这组系列论文的代表作之一。对于新文学文类学的研究 ,向来有…  相似文献   

9.
萧红是以中篇小说《生死场》而蜚声三十年代文坛的,她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小说佳作。在写小说的同时,这位女作家也写散文,先后汇集出版过《商市街》(1936年8月)、《桥》(1936年11月)、《萧红散文》(1940年)等散文集子和单行本《回忆鲁迅先生》(1940年)。她的散文,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青年女散文家中,王英琦颇有成就.一九七三年她发表散文处女作,以后一发而不可收,至今已有散文二百余篇行世.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号的《散文选刊》就以显著地位和相当篇幅重点推荐了她的作品.王英琦写散文,艺术准备比较充分.她有自己独到的美学见解和追求目标,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许多关注她散文创作的同志,都注意到她“已经初步出现了”“自家特色”.综观《热土》中的作品,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1.
她,罗淑,名不见经传,从一九三六年发表第一个短篇《生人妻》到一九三八年逝世,其创作生涯也不过一年多.她的作品仅有《罗淑选集》收的八个短篇小说和三篇散文,以及近年发现的三篇散文(《八月十三日的早晨》、《被难者》、《在车厢里》),一篇杂文(《谁在和谁打》),一篇剧评(《〈流民三千万〉读后感》),比起现代文学史上的多产作家们,她的作品量实在太有限.然而评价一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成就,看她写  相似文献   

12.
甘萧学者柯杨教授致力于西北区域民俗文化研究,编著有《西北民族文献》(26卷)、《西北花儿精选》、《中国风俗故事集》、《诗与歌的狂欢节》,发表论文100余篇。我读到《花儿的格律及其他》、《莲花山花儿程式论》、《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民俗文化》时深深钦佩他多年深入田野考察,将采风所得活形态民俗民间文学资料与古籍钩沉相结合的研究精神、研究方法、研究成果。1985年我赴新疆出席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三届学术年会,特地到兰州拜访他,请他为《古今民间诗律》写“花儿格律”,他刚从莲花山考察归来,晒得黑黑的,飒爽,矫健,豪迈,神采奕奕。…  相似文献   

13.
《茶花赋》赏析杨朔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茶花赋》是他的重要作品。这篇散文发表在一九六。年三月号的《人民文学》上。六十年代初期,正是我国散文创作的黄金时代。这期间,杨朔散文创作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丰收期。《茶花赋》和《雪浪花》、《海市》、《荔枝蜜》等几篇代表作发表,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灵,赢得  相似文献   

14.
1 张抗抗的文学创作,以小说见长。昔日引起轰动的《爱的权利》、《淡淡的晨雾》、《夏》、《北极光》等作品已牢固地奠定了她在当代文坛的应有地位。近来她的长篇佳作《隐形伴侣》亦是出手不凡。然而在抗抗的文学历程中,散文则是她辛勤劳作的另一面。说来也有意思,抗抗的文学道路是先在散文上“歪打正着”,另辟蹊径的。由于初期的小说作品屡投不中而使张抗抗转向散文创作。不久便有《大森林的主人》刊于《文汇报》。冰天雪地的农场生活,孕育出“原始状态”的《林中日记》,这便是抗抗散文创作的第一阶段。这是一些属于随笔、练笔性充满抒情痕迹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区回族叙事诗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1979年迄今,就先后有六、七部回族叙事诗问世,其中象《回族英雄马和福》、《莲花滩》、《阿依舍》、《泪血桃花》等在各族群众中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这些作品的出现,在色彩缤纷的回族文学百花园中又增添了一朵鲜花,填补了回族文学历史上没有叙事诗的空白,反映了新时期回族文学繁荣发展的景象。为了推动对回族叙事诗的研究,进而促进这一文  相似文献   

16.
孙犁是一位以小说名世的作家,写于四十年代的《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短篇小说及建国后的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等,均确立了他作为一代名家的地位。然而,从骨子里说,孙犁却是一位散文家。他的小说不注重故事情节的离奇曲折,而着意平凡生活场景的显现,带有明显的散文味;其散文则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散淡自如,浑然天成。与一些专事散文的作家相比,孙犁的散文数量不算太多,但质量较高,屡有精品。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后的新时期十年,孙犁全力以赴地从事散文创作,从又一个侧面展现了他的创作实绩,反映了新时期散文的水平与成就。  相似文献   

17.
钟晓阳,1962年生于广州,五个月大时全家移居香港,父亲是印尼华侨,母亲是东北沈阳人。她在香港长大并受教育,现定居美国旧金山。 钟晓阳是早慧的才女,在香港有“小张爱玲”之称。她从15岁起就涉足文坛,小说,散文,诗歌全面开花,屡次获香港文学奖散文组冠军。18岁时以长篇《停车暂借问》轰动港台文坛,随即先后出版了诗散文集《走过》,中短篇小说集《流年》、《爱妻》,散文小说集《春在绿芜中》,散文集  相似文献   

18.
在最早创作中国现代散文的作家中,瞿秋白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灾的。早在1920年3月至8月,他就在《新社会》旬刊和《人道》月刊上,发表了题为《心的声音》的一组散文。1922年和1924年,他又先后出版了著名的散文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在他的散文作品中,无论是题材的开拓,主题的扩展,还是形式的发展,手法的创新,语言的提炼,他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艰苦的耕耘,成为中国现代散文开拓者与奠基者之一。  相似文献   

19.
萧红是我国三十年代文坛上崭露光华的新星。她的小说《生死场》和《呼兰河传》,曾得到鲁迅、茅盾和胡风的高度评价,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为人们所注目的精神财富。对于她的散文,鲁迅也是很看重的,曾说她比谁都更有前途。的确,萧红称得上一位优秀的散文家。尽管她不同意人家称她为散文家,而偏要写小说,但她的小说还是象散文。茅盾就曾说:“《呼兰河传》不象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象’之外,  相似文献   

20.
王新同 《新天地》2015,(4):24-26
她是影后,却希望世上所有戏剧情节都不要发生在自己家,让家里越平凡越好。结婚22年,她在微博上说:以前在上海说人家"老天真"是有点在骂人的,但现在看来做老天真其实是最健康的。2014年,陈冲参加了央视的大型真人秀《客从何处来》,她辗转武汉、长沙和重庆、苏州、上海等地,沿着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生活的轨迹,挖掘前所未知的家族故事。陈冲1961年出生于上海,成长在一个医务世家。祖父陈文镜曾留学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